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8、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
表示相关过程的能量流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狐是第二营养级
C.图中②与①的比值代表草→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37.表示物种Ⅰ和物种Ⅱ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的图是 ( )
36.右图中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 ”型曲线增长(如
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 " 型曲线增长(如乙),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此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
B. 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 点之后 C.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 点进行 D.若此图表示鲤鱼种群增长曲线, C点种群数量最大
35.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调查遗传病发病率,选择在有患者的家族中进行
C.调查土壤小动物种类和数量,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注意打开电灯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34.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隔离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C.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
33.在某一个人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16%,问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型频率是多少?(按AA、Aa、aa顺序排列答案)
A.0.36,0.48,0.16 B.0.48,0.36,0.16
C.0.16,0.48,0.36 D.0.16,0.36,0.38
32.使用农药来防治棉红铃虫,开始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棉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棉红铃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C.棉红铃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棉红铃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31.下列有关生物学中几个“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大小和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出生率越高,种群密度增加得越快
B.在我国北方的冬天,适当降低温度可以增加农作物的生长速率
C.生态农业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中,种群增长率不变,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中,种群增长
速率先增加,后减小
30.右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从D传到A和F
B.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C.图中包含了7条食物链
D.B和F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
29.下列生态学概念包括的范畴,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种群→个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B.个体→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种群
C.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D.群落→种群→个体→生物圈→生态系统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