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8.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 )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获得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有利于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D.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27.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须将灭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 )
A.免疫应答、抗原 B.免疫应答、抗体
C.非特异性防卫、抗原 D.非特异性防卫、抗体
22-23题:研究者在研究糖尿病病因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实验:①切除健康狗的胰脏,狗出现糖尿病的一切症状。 ②将从健康狗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因摘除胰脏而患糖尿病的狗,其症状没有改善。 ③结扎健康狗的胰脏导管,胰脏的有管腺部分逐渐萎缩而失去功能,但狗不发生糖尿病。 ④将③实验狗的胰脏摘除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因摘除胰脏而患糖尿病的狗,其症状得以改善。根据上述实验,回答25-26题:
22.全部实验综合分析均不能排除以下哪一项假设?( )
A.糖尿病可能与胰脏以外的其他某个腺体有关
B.糖尿病可能与胰脏内胰液分泌细胞以外的其他细胞功能异常有关
C.胰脏作为分泌腺,其分泌物都可能与糖尿病有关
D.胰脏及其分泌调节反射弧的完整性可能是降低血糖所需要的
23.实验②注射提取液的狗症状无改善,实验④注射提取液的狗症状改善,最可能原因是( )
A.两狗体质上差别导致对提取物接受能力有差别或两狗患病原因有差别
B.两狗在遗传上的差异导致对提取物接受能力有差别
C.提取物来源有差别:前者胰脏功能异常,后者正常;前者有效成分未被破坏,后者被破坏
D.前者提取物中有效成分被胰消化酶破坏,而后者未被破坏,也暗示有效物可能是一种蛋白质
24.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会引起部分线粒体功能异常,虽有能量释放但不能转移到ATP中。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
A.食量小,肥胖,冬天比正常人更怕冷 B.食量小,肥胖,夏天比正常人更怕热
C.食量大,消瘦,冬天比正常人更怕冷 D.食量大,消瘦,夏天比正常人更怕热
25.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成熟的B淋巴细胞能合成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分子,即抗体分子
B.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能分泌白细胞介素-2
C.病毒感染人体时,只能依靠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D.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患者丧失大部分免疫功能
26.下列激素中,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的是( )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胰高血糖素
21.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一般呈现出S型曲线的走势,在此增长趋势中 ( )
A.种群的增长与自身密度无关 B.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变化
C.种群的增长受到环境因素制约 D.同一种群的K值始终保持固定
20.右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端与效应器相连接,b端与感受器相连此
B.c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改变可能影响兴奋的传递
C.刺激d点,在e处能检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19.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1-2厘米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向左为正,向右为负)情况,绘出的曲线如图乙,正确的是( )
18.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存在电位差而形成局部电流
17.下列与化学递质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均能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
B.化学递质的释放的方式是主动转运
C.相同的化学递质可以引起不同细胞的不同反应,可能与突触后膜上糖蛋白的差异有关
D.在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结合后,可以引起持久的反应
16.右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适宜刺激的结果是( )
A.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
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
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发生兴奋或抑制
D.刺激a处,b处将连续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15. 右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
B.体液①中的氧气进入③中被利用至少穿过6层膜
C.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通过②进入①④内,再经循环运输到发炎部位
D.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①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