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95046  195054  195060  195064  195070  195072  195076  195082  195084  195090  195096  195100  195102  195106  195112  195114  195120  195124  195126  195130  195132  195136  195138  195140  195141  195142  195144  195145  195146  195148  195150  195154  195156  195160  195162  195166  195172  195174  195180  195184  195186  195190  195196  195202  195204  195210  195214  195216  195222  195226  195232  195240  447348 

29.鼎湖山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其完整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绿洲”。建立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A.物种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试题详情

28.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4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1和2包含着所有种群构成的群落

B.3代表的一定是原核生物

C.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D.4可以表示大气中的CO2

试题详情

27.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主要说明了草原的      

A.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B.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C.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试题详情

26.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其调节能力就越大,原因是                  

①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多

②能量可通过不同的食物链传递到顶级

③某营养级部分生物减少或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

④能量流经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25.下列对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作用(应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施放性引诱剂,诱捕害虫     

B.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       

D.喷洒保幼激素,让农作物上的蝴蝶幼虫延长生长期

试题详情

24.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                 

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        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

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        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

试题详情

23.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少生产者   B.分解者很少  C.没有消费者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试题详情

22.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试题详情

21.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光照强度   B.食物种类   C.湿度    D.温度

试题详情

20.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跳虫类
蜱螨类
线蚓类
线虫类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有机肥田
10
167
38
30
40
120
19
339
化肥田
4
79
16
41
18
32
7
52

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

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