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7.(1)神经调节 下丘脑 肾上腺素 (2)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a与b、c与d (3)糖蛋白
(4)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甲状腺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进入血液,又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合成、分泌有关激素。
30.乙肝病毒(核酸为双链DNA)感染人体肝细胞以后,在肝细胞内可复制出许多病毒颗粒,进而损害肝细胞的机能,严重影响到人体健康。上世纪70年代,科研人员发现,在乙肝病人的血液中,除了有传染性的乙肝病毒颗粒外,还有大量的乙肝病毒外壳蛋白颗粒,其特征是外壳表面含有与致病乙肝病毒相同的表面抗原,但内部是空心的,不含病毒DNA分子,因此没有传染性和致病力。最早发现空心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蛋白颗粒的是英国科学家B.S Blnmberg。这一重大发现为乙肝疫苗的研究开辟了道路:若将乙肝患者的血液经严格纯化,去除杂蛋白和乙肝病毒颗粒后,可获得高纯度的空心乙肝表面抗原蛋白颗粒,将这种抗原蛋白颗粒制成疫苗,注入人体后,可诱发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为此,B.S Blnmberg荣获了1976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请结合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乙肝病毒外壳蛋白颗粒是在人体肝细胞的 上合成的。
(2)乙肝表面抗原蛋白颗粒可用于制作疫苗,其原因是 。
(3)乙肝疫苗注入人体后,诱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是在____细胞中合成的,参与抗体合成的膜性细胞器有____。已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可在____细胞的作用下,裂解死亡,并释放病毒,随后抗体与病毒结合,这过程包含了 免疫。
(4)乙肝患者血液出现的乙肝病毒外壳蛋白颗粒来源是 。
(5)在自然情况下,乙肝病毒与艾滋病病毒(单链RNA)哪一种更容易发生变异?为什么?
。
高二生物技能提高训练(25)
1B 2A 3B 4D 5BC 6B 7A 8C 9D 10C 11D 12A 13A 14C 15C 16C 17D 18D 19B 20B 21C 22D 23D 24B 25B 26D
29.右图是人体抗体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回答:
(1)其分子组成的基本单位是 ,结构通式是 。
(2)该物质是在人体体液免疫的 阶段、由人体的 细胞产生并分泌的,与该物质产生和分泌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是 。
(3)假如该物质含有n个氨基酸,则合成该物质时,可以形成 个肽键。
(4)人体内存在该物质的场所是 。
A.血清 B.乳汁 C.消化液 D.肝细胞内
28.图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感染人体后,人体内抗体产生、病毒增殖与疾病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回答:
(1)该病毒与人的关系是____,侵入人体内的病毒是人的____。
(2)在a、b、c中表示病毒增殖曲线的是____,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____。
(3)图中可见,再次感染后,产生抗体明显比初次感染__,而且____。
(4)如果在初次感染之前一个月,给人体注射过相应疫苗,会使其在感染后无明显症状出现,原因是人体内 ,这种免疫属于____中的____免疫。请在坐标图7-12中给出此次感染后人体的抗体产生与病毒增殖的关系。
27.右图是正常人受到寒冷刺激时的部分调节过程。A、B、C表示调节物质a、b、c、d表示调节效应。请据图分析回答(( )内填物质编号):
(1)寒冷时的体温调节以____为主,其调节中枢位于
____,在调节过程中与C具有协调作用的调节物质是 。
(2)正常机体血液中C的含量增大时,( )____和
( )____的分泌量将减少。a-d中调节效应相同的是____。
(3)甲状腺的发育和发挥作用几乎全靠B物质的作用,但B物质只能作为甲状腺细胞的信号,这与甲状腺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____物质有关。
(4)由上图可看出,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26.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但下列某项生理活动却与蛋白质的功能无关,你认为是( )
A.DNA的复制 B.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
C.效应T细胞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D.水分在导管中的运输
25.当人再次感染了某种病原菌后,免疫过程中“反应阶段”发生的变化是( )
A.造血干细胞一→B细胞 B.记忆细胞一→效应B细胞
C.T细胞一→效应T细胞 D.效应B细胞一→抗体
24.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 ( )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自身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23.在临床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 )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22.当细菌外毒素再次侵入人体后,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其“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的免疫过程分别是( )
A.B细胞一→效应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B.效应B细胞一→产生抗体、特异性抗体与外毒素结合
C.记忆细胞一→B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消灭外毒素
D.记忆细胞一→效应B细胞、产生特异抗体与外毒素结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