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6.玉米是一种主要的农作物,为了提高壬米的产量,科学家在玉米育种中和裁培中作了大量的研究。下图是关于玉米培养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取玉米幼苗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如图A→C,发育成植株D,取D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成幼苗如图E→F,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发育成为植株G。从生殖方式上分析,A→D属于_______生殖。从细胞分裂方式上分析,E→F过程中进行了_______分裂。
(2)若用14C标记CO2分子,则14C在玉米光合作用过程中,将依次出现在(化合物)________。淀粉产生在____细胞内。
(3)收获时我们发现,有的健壮玉米穗上的籽粒缺少,分析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
(4)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作物产量,常将玉米和大豆间隔种植(间作),有关间作好处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即使土壤中矿质营养丰富,但在非常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玉米上部叶片也容易出现矿质营养缺乏症,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预测:
15.下图为某植物细胞结构、代谢途径和改造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该植物为豆科植物,则其与根瘤菌之间的关系为____,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果该细胞所在部位为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都位,则在图A中不应出现的细胞器有____,为该过程提供的能量最多来源于图B中的_______过程。
(3)如果图A为玉米维管束鞘细胞,则该细胞特有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
(4)水中的氢元素经ab过程转移到C6Hl2O6,在转移过程中,还原了A,则A代表____,影响a、b过程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若氢元素经c向e过程转移时,A代表_______。
(5)图C所示过程称为_______,其理论基础是_______。其中I过程需要用_______处理。Ⅱ过程常用的化学试剂为_______。该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必需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与Ⅲ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为_______。Ⅳ、Ⅴ过程可以称为植物组织培养,与之相比,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中培养基中必需额外添加的成分是_______。
(1)实验材料预处理:为了验证这个实验,你应该对实验用的燕麦胚芽鞘作怎样的处理:
(2)请写出实验步骤
生长素溶液、蒸馏水、同型号小瓶若干、刻度滴管、小刀、直尺、镊子、标签等。(提示:
缓冲溶液可以维持酸碱度的恒定且对植物的代谢没有影响,两种缓冲溶液均为低浓度溶液)
26.果蝇是一种非常小的蝇类,遗传学家摩尔根,曾因对果蝇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近百年来,果蝇被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而且它是早于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前而被测序的一种动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科学家选择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研究材料的优点是
(2)果蝇的体细胞中有6条常染色体,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时,应对__条染色体进行测序。
(3)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A、白眼a),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若用一次交配实验即可确定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在性染色体上,选择的亲本表现型应为 。
实验预期及相应结论为:
① ;
② ;
③ 。
25.下图表示某基因组成为AaBBdd的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1表示的染色体为X染色体)
(1)图中细胞名称为____,1表示X染色体,则2和3叫 。
1,2,3叫做一个 。
(2)该生物染色体数最多时为___条,染色体组最多时为___组。
(3)若该生物某细胞分裂到此阶段时,发现2号染色体有B基因,而5号
染色体相等的位置上为b基因,则可能的原因为 或 。
(4)若该生物有100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其中有20个细胞如右图方
式分裂,则至少将会产生 个基因组成为Abd的卵细胞。
24.下图表示的是遗传信息在生物体内各种物质之间的传递过程。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在人体活细胞中都能进行的过程是 。
在人体肝脏中,有些细胞正进行②过程,说明该细胞正
在进行 ,进行②过程的主要场所是 。
(2)从图中可见,DNA作为遗传物质,其两大基本功
能是 、 。
(3)⑤过程表示 ,进行的主要场所是 。
(4)③过程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情况下,需要 酶的参与。
(5)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可以通过拧制___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也可以通过控制
来直接影响性状。
23.如图表示的是生物表现型、基因型与环境条件间的关系及变异的类型与来源。请根据下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是 ;②表示的是_____:②与①相比,主要区别在于 。
(2)⑤在自然环境中主要是通过细胞的
两个过程实现的。若③表示一种
分子水平的变化,则产生这种变化的“诱因”可能有 、 和生物因素。
(3)突变基因遗传给后代的途径是 和 。
22.某校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人的高度近视的遗传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班级的统计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
双亲性状 |
调查的家庭个数 |
子女总人数 |
子女高度近视人数 |
|
男 |
女 |
|||
①双亲均正常 |
71 |
197 |
36 |
32 |
②一方正常,一方高度近视 |
9 |
26 |
6 |
8 |
③双方高度近视 |
4 |
12 |
4 |
7 |
总计 |
84 |
235 |
46 |
47 |
据表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根据表中第①种婚配情况能判断高度近视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
B.双亲均患病的家庭中出现正常个体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
C.表中第①种婚配中正常与高度近视129∶68这个实际数值为何与理论假设有较大误差是由于实际调查的群体小或可能未按统计学的原理进行抽样调查
D.双亲均正常,家庭中双亲基因只有Aa×Aa
2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以“研究××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下列调查的遗传病与选择的方法最合理的是:( )
A.白化病,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B.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D.青少年型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