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9.对下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因为细胞中有中心体⑨,所以可以断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B.④是一个染色体,包含两个染色单体①、③,两个染色单体由一个
着丝点②相连
C.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⑤和⑥为
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8.人的同源染色体有23对。假设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一极,则这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正常精子细胞和异常精子细胞的比例,同时精巢中精原细胞增殖的方式是 ( )
A.1:1,有丝分裂 B.1:2,有丝分裂 C.1:3,减数分裂 D.1:1,减数分裂
7.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涉及细胞的 ( )
A.有丝分裂 B.分化 C.减数分裂 D.全能性
6.农业生产中,播种深度影响了种子细胞的呼吸,因而对不同类型种子播种深度要求不同,
如花生种子播种时应注意适当浅播,其可能的依据是 ( )
A.花生种子萌发时进行的是有氧呼吸
B.花生属于双子叶植物,离地面近,幼苗易出土
C.花生种子中贮存的脂肪较一般种子多,分解时需氧量大
D.花生种子的营养贮藏在子叶中
5.下图表示的是小麦种子形成的过程中,胚乳内葡萄糖、蔗糖、
淀粉、蛋白质的变化,其中代表蛋白质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如图坐标中横坐标A、B、C、D分别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数目。请判断b、c、d
依次代表的结构或物质( )
A.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
B.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
C.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
D.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NA分子数
3.某一生物有四对染色体,假设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正常精细胞和异常精细胞的个数比为
1:1。则该精原细胞在产生精细胞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
A.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C.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D.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
2.干细胞是一类保持旺盛分裂能力,将来可以分化成不同组织细胞的细胞群。在高等动物
胚胎发育过程中,不能作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是哪些时期的细胞 ( )
①受精卵 ②卵裂期 ③囊胚期 ④原肠胚期 ⑤原肠胚晚期
A.①⑤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④⑤
1.图示为一开花植物在泥土中的部分,结构k发育成新植株时,它所需的营养物质的主要
来源及新植株的基因型是( )
A.P,与亲本植物的基因型相同
B.Q,与亲本植物的基因型不同
C.R,与亲本植物的基因型不同
D.S,与亲本植物的基因型相同
24.下左图表示的是植物的水培试验装置,B中装有植物所需各种矿质元素的培养液,A为向该培养液中通气的玻璃管。实验前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并将整个实验装置称重然后将装置置于充足的光照下4小时,再进行称重并测量培养液中离子的浓度,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
实验前 |
实验后 |
总重量 |
3.2kg |
2.1kg |
K+ |
0.063% |
0.017% |
Mg2+ |
0.025% |
4.475% |
Ca2+ |
0.023% |
2.712% |
(1)实验后重量减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吸收水分的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K+被植物吸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要从A管通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后培养液中Mg2+和Ca2+浓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植物对K+、Mg2+和Ca2+的吸收量明显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以上实验说明植物吸收水分和吸收离子是两个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8)有人说此实验中植物总共散失了1.1kg的水,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