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揭示出
A.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B.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关系
C.同源染色体上不同位置基因之间的关系
D.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硝化细菌和蚯蚓属于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产者和分解者
C.分解者和消费者 D.消费者和分解者
2.下图所示的过程,正常情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
A.①② B.③④⑥ C.⑤⑥ D.②④
1.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A.①④ B.②④ C.①⑤ D.③⑤
26.下图表示雌性高等动物的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性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性激素分泌活动的调节枢纽是 。
(2)激素A是 。激素C是____,
其能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
激发和维持 及 。
(3)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B含
量的变化趋势是 。这是一种 调节机制。
(4)X细胞作用于垂体细胞,使垂体细胞分泌某
种物质,并调节对幼仔的照顾行为,则X细胞、
垂体细胞分泌的物质分别是 、
。在与垂体细胞膜相对应的X
细胞的末端,发生的信号变化是 。
高二生物技能提高训练(10)
1A 2D 3D 4A 5A 6A 7C 8C 9C 10B 11D 12B 13C 14D 15D 16C 17A 18C 19A 20C 21B 22C 23C
24(1)效应器 感受器 突烛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E→D→C→B→A
(3)a.方法步骤:电刺激①处,观察A的变化,同时测量②处的电位有无变化。
结果和结论:若A有反应,且②处电位改变。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有传导是双向的;若A有反应,②处无电位变化,则说明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方法步骤:先电刺激①处,测量③处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③处,测量①处的电位变化
结果和结论:若两次试验的检测部位均发生电位变化,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若只有一处(如第二次观测的①)电位改变,则说明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4)单向 冲动在突触中的传导是单向的。
25(1)②③④ 递质 糖蛋白(或蛋白质) (2)扩大了突触后膜的面积 (3)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26(1)下丘脑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雌激素(或雌性激素) 雌性第二性征 雌性
正常性周期 (3)下降 反馈 (4)递质 催乳素 电信号→化学信号
|
|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25.下图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的突触。
(1)突触是由图中的 构成的,①中的物质称为____,这是一种化学信号物质,肌细胞对该物质的识别功能与肌细胞膜上的____有关。
(2)与突触前膜相对的肌细胞膜形态具有明显特点,其意义是______,有利于递质的作用。
(3)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速度要慢得多,分析兴奋通过突触速度变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的过程需要相当的时间(约0.5-l毫秒)。
24.右图为某种反射弧示意图,结合下述实验回答问题:
(1)电激(即用电刺激)B,结果A发生运动反应;电激E,结果
A反应而E无反应。这表明图中的A是 ,E是 。突触的结构由 、 、
构成。
(2)用有关字母和箭头写出神经冲动在整个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 。
(3)给你提供必要的实验用具,如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请设计试验方案,以验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并预期可能的结果及结论。
a.验证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方法步骤: 。
结果和结论: 。
b.验证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方法步骤: 。
结果和结论: 。
(4)在正常情况下,你认为神经冲动在一个完整反射弧中的传导是___的,决定这一
传导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23.在实施计划生育中,对于结扎了输卵管或输精管的人,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
A.不能产生生殖细胞和性激素,因而丧失其第二性征
B.能产生生殖细胞但不能正常排出,性欲、性征部分丧失
C.能产生生殖细胞但不能正常排出,性欲、性征完全正常
D.能产生生殖细胞并能排出,性欲和性征正常
22.一侧“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熟,并无涩味”,这是宋朝苏轼《植物粗谈·果品》中记录的一种方法。此文中“气”指的是什么,其功能是什么 ( )
A.“气”指的是气为CO2,作用是使柿成熟 B.“气”指的是乙烯,作用是去除柿的涩味
C.“气”指的是乙烯,作用是使果实催熟
D.“气”指的是生长素,作用是促使子房发育为成熟的果实
21.牵牛花的茎可以缠绕在其他物体上生长,如果测量幼茎靠近物体的一
侧和远离物体的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会发现 ( )
A.无法确定 B.靠近物体的一侧低于远离物体的一侧
C.两侧的生长素浓度差不多D.靠近物体的一侧高于远离物体的一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