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9.标准状况下,0.5molCl2的体积为 L ,其质量为 g ,共含有
个Cl原子 。
8.1滴水中有17万亿亿个水分子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7.H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其摩尔质量为 ,1.5mol H2SO4的质量是 ,49g H2SO4的物质的量为 。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2g O2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
B.22.4L N2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N2
C.在标准状况下,22.4L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
D.22g CO2和16g O2 ,在同温同压下占有的体积相同
5.在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相等的两种气体必然( )
A.体积相同 B.均为22.4L
C.原子数相同 D.分子数相同
4.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中,分子数目最多的是( ),原子数目最多的是( )
A.NH3 B.O2 C.CO2 D.CH4 E.SO2 F.H2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mol O的质量是16g/mol
B.CO2的摩尔质量是44 g/mol
C.Na+的摩尔质量是23 g/mol
D.氢的摩尔质量是2 g/mol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任何纯净物都含有相同的原子数
B.1molO2中约含有6.02×1023个氧气分子
C.1mol氢气中含有2mol氢离子和2NA个电子
D.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6.02×1023mol-
模块二、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
例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的摩尔质量为23g
B. Na的摩尔质量为23g/mol
C. Na的摩尔质量为23
D. Na的摩尔质量为2.3×10-2kg/mol
解析: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1mol的质量为23g,Na的摩尔质量为23g/mol(或2.3×10-2kg/mol)。
答案:AC
例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B.1mol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L
C.标准状况下,1mol水所占的体积是22.4L
D.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
解析:按气体摩尔体积的“四要素”即:状态(气体)、状况(条件:温度、压强)、定量(1mol)、数值(体积)进行分析,A中没有指明该物质所处的状况即:温度、压强;B中没有指明该物质所处的状态;C中的水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D是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应用。故A、B、C三项错误,正确的是D。
答案:D
例4.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和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体积之比1 :11 B.体积之比11 :16
C.密度之比1 :1 D.氧原子数之比1 :1
解析:本题是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应用,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密度之比等于它们的摩尔质量之比。对于等质量的SO2和CO2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各自的质量与其摩尔质量的比值的比值,即:n(SO2) :n(CO2)=11 :16,也就是说,它们的体积之比等于11 :16,而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即:M (SO2) :M (CO2)=16 :11;氧原子数之比等于11×2 :16×2=11 :16。故A、C、D三项错误,正确的是B。
答案:B
[自主研学]:
[自主研学]:
实验室需要制取一定量的氢气。将0.65g金属锌放入10mL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盐酸中,它们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的体积为0.224L(STP)。请分析下面表格:
化学反应 |
Zn + 2HCl == ZnCl2 + H2 |
|||||
微粒数 |
0.01×NA个 |
0.02×NA个 |
0.01×NA个 |
0.01×NA个 |
||
微粒数之比 |
1 : 2 : 1 : 1 |
|||||
物质的量 |
0.01mol |
0.02mol |
0.01mol |
0.01mol |
||
物质的量之比 |
1 : 2 : 1 : 1 |
|||||
质量或气体体积 |
0.65g |
0.73g |
1.36g |
0.02g或0.224L(STP) |
||
由上表可知:化学方程式不仅仅可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关系,还可以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分子数之比、质量之比和物质的量之比;如果是气态物质,还可以表示它们彼此之间的体积比;且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它们之间的比值在应用时要特别注意:左右单位可不同,但要一一对应;上下单位要一致。即:“左右对应,上下一致”。这样,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过程简炼,准确率高。如:
2H2 + O2 2H2O
2mol 22.4L 2×18g
4mol 44.8L 72g
名师讲题
模块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例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B.0.12kg 中含有6.02×1023碳原子
C.1mol水中含有2mol氢和1mol氧
D.1molNe中含有6.02×1024电子
解析:因为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例如水、硫酸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例如NaCl、Ca等],还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金刚石等),所以A的叙述是错误的。碳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规定,0.012kg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近似值为6.02×1023mol-,所以B的叙述是正确的。根据规定,“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C中表示水的组成时,却用名称表示,所以也是不正确的。氖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则1molNe也应含有10×6.02×1023个电子,所以D的叙述是正确的。
答案:AC
[自主研学]: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是物理量之一
B.某物质含有6.02×1023个微粒,这一定量的物质就是1mol
C.1mol H
D.0.1mol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
[自主研学]: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遵循的原则:
①. ;
②. ;
③. 。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用的仪器:
托盘天平(或 )、 、烧杯、 、胶头滴管等。
特别提示:
容量瓶的使用:
①.构造:容量瓶是细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瓶颈上标有刻度线。注意:配制溶液时,加入溶液的温度要与容量瓶上标有的温度一致;加溶液到刻度时,观察液面要平视刻度线,使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②.规格:常用的容量瓶有100mL、250mL、500mL、1000mL等几种规格。注意:配制溶液的体积不能超过容量瓶的规格体积。
③.容量瓶使用前要先检查是否漏水。方法是打开瓶塞,往瓶中加入少量的水,塞紧瓶塞,然后用右手食指按住瓶塞,其余手指握住瓶颈,左手托住瓶底,倒立过来,观察瓶口处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再正立过来,将瓶塞旋转1800,再重复上述操作,若不漏水则可用,否则不可用。不能通过抹凡士林或换塞子等方法解决漏水的问题。
④.不能用来溶解固体或稀释浓溶液,不能加热,不能用来久贮溶液。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步骤:
[自主研学]:
①.计算:若用固体溶质配制,则计算出所用固体溶质的 ;若用液体溶质配制,则计算出所用液体溶质的浓溶液的 。
②.称量:依计算结果,用 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溶质或用
量取一定体积的浓溶液。
③.溶解或稀释:将称取的固体或量取的液体加入到适当的 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使其溶解或稀释,并用 不断搅拌,以加快溶解的速度。
④.冷却(调节温度)至 。
⑤.转移:将冷却至 的浓溶液沿 引流到 中。
⑥.洗涤:用适量的蒸馏水洗涤 和 2~3次,并把每次洗涤液转移到 中。然后轻轻的摇匀。
⑦.定容:向容量瓶中直接加水至刻度线 时,改用
向里加水,直到 为止。
⑧.振荡摇匀:塞紧瓶塞,右手按住瓶塞,左手托住瓶底,反复倒转容量瓶,使溶液均匀。
⑨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
特别提示: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产生的误差分析:
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由于操作时的种种原因,产生了许多误差,进行误差分析的依据:C,由公式可知:实验过程容易在溶质的质量m和溶液的体积V上产生误差,致使物质的量浓度产生了误差。分析可知:
①.称量时:
Ⅰ.天平的砝码上沾有其他物质或生锈,使溶质的质量m增大,物质的量浓度C偏高。
Ⅱ.砝码放错位置,成左砝码右物质,使溶质的真实质量m减小,物质的量浓度C偏低。
Ⅲ.在天平的左右两盘上放置滤纸,称NaOH、CaCl2、CuSO4、MgCl2等吸湿性物质,
使溶质的真实质量m减小,物质的量浓度C偏低。
Ⅳ.在敞口容器中长时间称量称NaOH、CaCl2、CuSO4、MgCl2等吸湿性物质,使溶质的真实质量m减小,物质的量浓度C偏低。
②.配制过程中:
Ⅰ.溶解搅拌时,有部分溶液溅出,使溶质的真实质量m减小,物质的量浓度C偏低。
Ⅱ.转移溶液时有部分溶液溅出,使溶质的真实质量m减小,物质的量浓度C偏低。
Ⅲ.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使溶质的真实质量m减小,物质的量浓度C偏低。
Ⅳ.未冷却至室温且配制溶液时是放热的过程,使溶液得真实体积V偏小,物质的量浓度C偏高;配制溶解过程是吸热的,未恢复到室温,使溶液的真实体积V偏大,物质的量浓度C偏低。
Ⅴ.在定容时,仰视读数,使溶液的真
实体积V偏大,物质的量浓度C偏低;俯视
读数,使溶液的真实体积V偏小,物质的量
浓度C偏高(如图3-1)。
Ⅵ.在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再用
胶头滴管吸出多余的部分,使溶质的真实质量m 图3-1
减小,物质的量浓度C偏低。使溶液的真实体积V偏大,物质的量浓度C偏低。
Ⅶ.在定容时,加水至刻度线并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此时,对结果无影响;若再加水至刻度线,
Ⅷ.洗涤容量瓶后未干燥,瓶中仍有少量的水即进行配制溶液,此时,对结果无影响。
[质疑激趣]:
学习了“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后,我们怎样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化学反应?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