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 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 )
A.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
C.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D.人口男女性别比
1. 下列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菜市场摆放的白菜、鸡、鸭、鱼等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一块农田
34.(10分)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为研究环境激素H对小鼠产生精子数的影响,用玉米油和环境激素H分别处理对照组和实验组雄性小鼠(每千克体重注射12.5mL,每天1次,连续21天,n=20)。实验结束后,对每只小鼠产生的精子计数。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
|
对照组 |
实验组 |
|
1 |
2 |
||
注射物 |
玉米油 |
H(浓度100mg/L) |
H(浓度200mg/L) |
精子数均值(×107个) |
7.13 |
5.09 |
4.35 |
请分析并回答:
(1)表中数据显示,环境激素H浓度增高,小鼠生成精子数 。
(2)小鼠脑中的 调节 释放的相关激素能刺激睾丸分泌雄激素和少量雌激素,并生成精子。精子是由睾丸中 细胞(2n)经 发育来的。
(3)正常雄鼠体内性激素浓度偏高会抑制脑中相关激素的释放,该调节方式称为 。
(4)有的环境激素可造成精子染色体缺失,这是精子DNA分子发生 和DNA片段 所致。
(5)环境激素可沿着 传递进入人体,被靶 接受后干扰精子生成,从而使人的生育能力降低。
33.(15分)遗传工作者在进行遗传病调查时发现了一个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系谱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回答(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
(2)乙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 。
(3)如果II-4、II-6不携带致病基因,按照甲、乙两种遗传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请计算:
①双胞胎(IV-1与IV-2)同时患有甲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②双胞胎中男孩(IV-I)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女孩(IV-2)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32.(8分)现有4个纯合南瓜品种,其中2个品种的果形表现为圆形(圆甲和圆乙),1个表现为扁盘形(扁盘),1个表现为长形(长)。用这4个南瓜品种做了3个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圆甲×圆乙,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2:扁盘×长,F1为扁盘,F2中扁盘∶圆∶长=9∶6∶1
实验3: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分别对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F1植株授粉,其后代中扁盘∶圆∶长均等于1∶2∶1。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南瓜果形的遗传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 定律。
(2)若果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A、a和B、b表示,以此类推,则圆形的基因型应为 ,扁盘的基因型应为 ,长形的基因型应为 。
(3)为了验证(1)中的结论,可用长形品种植株的花粉对实验1得到的F2植株授粉,单株收获F2中扁盘果实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得到一个株系。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所有株系中,理论上有1/9的株系F3果形均表现为扁盘,有 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扁盘∶圆=1∶1,有 的株系F3果形的表现型及数量比为 。
31.(7分)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弱,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研究人员进行了“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的实验,实验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图甲和图乙表示其中的两个实验结果。
请回答:
(1)图甲的实验是在大气CO2浓度下进行的。据图分析,试管苗在不加蔗糖的培养基中 和
更高。
(2)图乙是试管苗在密闭、无糖培养基条件下测得的24h内CO2浓度变化曲线。图中b-c段CO2浓度升高缓慢是因为 ,c-d段CO2浓度急剧下降是因为试管苗 。若d点时打开培养瓶,试管苗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知,采用无糖培养基、 和 可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
30.现有一长度为1000碱基对(bp)的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1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仍是1000 bp,用Kpnl单独酶切得到400bp和600bp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用EcoRl、Kpnl同时酶切后得到200bp和600bp两种长度的DNA分子。该DNA分子的酶切图谱正确的是( )
29.一般情况下,下列哪一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高( )
A.农田生态系统 B.北极苔原生态系统
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
28.下表为某河流生态系统的四个营养级的能量。其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 )
营养级 |
a |
b |
c |
d |
能量(×105J·m-2) |
141.10 |
15.91 |
871.27 |
0.88 |
A.a B.b C.c D.d
27.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 )
A.种内互助,化学信息 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
C.种间互助,化学信息 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