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根据图一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图二曲线bc段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
(4)根据你的理解,图三曲线纵坐标最可能代表 。
7.(9分)蛋白质的空间构型遭到破坏,其生物活性就会丧失,这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强碱、强酸、重金属等会使蛋白质变性。现提供,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04溶液、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等材料用具。已知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分解,请你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探究乙醇能否使蛋白质变性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两支试管,编上A、B号,在A、B试管中各加入1mL新鲜淀粉酶溶液,
摇匀放置2分钟,再各加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将两支试管摇匀后,再同时放入适宜温
度的温水中维持5min。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
(1)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B试管不出现,说明:
(2)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B试管也出现,说明:
三明一中09-10年度上学期学段考试
高二生物 答题卷 座位号 成绩
6.(9分)下面的三个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5.(5分)在进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探究中,某生物研究小组进行如下的拓展研究,试完成下列问题:
(1)显微镜下观察到置于50%蔗糖溶液中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呈右图所示状态,该细胞状态称为 。根据这一实验结果可以推测水分子和蔗糖分子通过细胞膜的难易程度是 。
(2)要使该细胞恢复到正常状态,通常应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 ,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引流,实验操作发现图示细胞不能复原,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3)若以30%蔗糖溶液为材料进行实验,某同学在适当提高蔗糖溶液温度后,发现达到图示状态需要的时间会更短,试分析可能的原因
4.(8分)下图是细胞膜结构模式图及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示意图,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
(1)A代表 分子;B代表 ;d代表
过程。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 _________膜。图中 侧为细胞外。
(3)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 ;碘进入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能代表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中水的扩散方式的是图中编号 。
3.(10分)右图是某生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
(1)图示细胞与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此细胞属于真核生物中的 细胞,判断依据是 。
(2)含有DNA的结构有__ (填编号)。
(3)细胞的“动力工厂”是[ ] (填编号、名称,下同),这是因为在这此结构中完成了 主要过程
(4)图中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___________。它的主要功能是 。
(5)若以该图代表衣藻(一种低等、真核植物),则图中缺少 。
(6)图中能够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存在[ ]_____________中。
2.(6分)农民在储存麦种前,将刚收获的小麦种子摊在地面上暴晒一段时间后,才收进粮仓存放。如果晒麦的时间不够长,在粮仓中堆存时小麦会产热以至霉烂。根据科学研究,小麦的产热与种子消耗氧气量成正比。播种小麦时,农民又将麦种放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种子产热速度也越来越快,种子逐渐变“甜”了,几天后,种子开始发芽,这时小麦种子内达到峰值。请根据上述事实及所学知识回答以上问题:
⑴农民晒种时小麦种子失去水是以
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水,休眠的种子含
少,因而代谢速度
⑵随着浸种时间的延长,麦种变甜了,这种甜味物质是 ,可采用 试剂进行鉴定,它是由种子中的 (物质)进行水解后生成的。
1.(3分)现有一多肽,化学式为C55H70O19N10,已知将它彻底水解后得到下列四种氨基酸:
依据资料中该多肽化学式的推算,它在完全水解后可得到氨基酸 个。该化合物水解时,断裂的化学键是 (用化学结构式表示),需吸收 个H2O分子.
50.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酶的催化效率都很高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C.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D.酶在催化反应中会变少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49.下图中,横轴表示酶的催化反应条件,纵轴表示酶的催化反应速率,能正确反映温度、 pH 和底物浓度与酶催化反应速率关系的曲线分别是
A.甲、甲、丙 B.甲、甲、乙 C.甲、丙、乙 D.甲、乙、丙
48.将刚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这是因为加热会
A.提高淀粉酶活性 B.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
C.防止玉米粒发芽 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