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8.(14分)某男子因与一位重症禽流感患者有过接触,而被要求进行医学隔离。在此期间,该男子除了体温稍有升高外,并没有出现其他症状。当医生对其进行检查后,却发现其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的发热,源于产热增多和散热不畅。体温调节中枢
是 _,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 _调节和 调节。
(2)该男子在体温升高期间,按照自己以往对付感冒的经验,大量饮水。这样使
得 下降,减少了下丘脑对 感受器的刺激,从而减少_ __的分泌和释放,导致大量排尿,有利于排出代谢废物。
(3)虽然该男子这一次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却无明显病症,但并不能保证他将来不会成为禽流感患者。理由是① ②_ 。
37.(8分)玉米植株的性别决定受两对基因(B-b,T-t)的支配,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玉米植株的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型 |
B和T同时存在 (B T ) |
T存在,B不存在 (bbT ) |
T不存在 (B tt或bbtt) |
性别 |
雌雄同株异花 |
雄株 |
雌株 |
(1)基因型为bbTT的雄株与BBtt的雌株杂交,F1的基因型为 ,表现型为 ;F1自交,F2的性别为 ,分离比为 。
(2)基因型为 的雄株与基因型为 的雌株杂交,后代全为雄株。
(3)基因型为 的雄株与基因型为 的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有雄株和雌株,且分离比为1:1。
36.(14分)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据图回答:
(1)图中①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合作用过程中[H]来源于①过程中________,用于③过程__________。
(3)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了产生了[H]、ATP外,产物还有________。
(4)除了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外,硝化细菌可以通过____作用将CO2转化为C6H12O6。
(5)如将绿色植物置于冰浴中,请推测呼吸速率会出现的变化_____(填:上升、下降、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下列对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A.融合前需要用PEG制备原生质体
B.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新的细胞壁的生成
C.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D.包含了减数分裂和细胞分化的过程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34.关于胚胎发育过程中桑椹胚和囊胚的比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囊胚期细胞分化是由于遗传物质突变引起的
B.囊胚期的细胞出现了细胞分化,但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
C.桑椹胚的各细胞结构功能不相同
D.囊胚期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差异不是复制水平上的差异,而是转录水平上的差异引起的
33.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右图甲曲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右图乙曲线)。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该图曲线乙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之前
B.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b点之后
C.若该图曲线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最大
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32.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中,下列研究方案不能实现其目的是
选项 |
方案 |
目的 |
A |
诱导人胰岛B细胞和奶牛卵细胞融合 |
培育转基因克隆奶牛 |
B |
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植物叶绿体中 |
防止外源基因扩散 |
C |
通过体外培养或体内培养骨髓瘤细胞 |
制备单克隆抗体 |
D |
用花药离体培养 |
得到单倍体植株 |
31.下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变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DNA分子的解旋可发生在图中的a 、c时期
B.将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注入该细胞d时期细胞的放射性开始增强
C.d时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1或2个DNA分子
D.e时期完成细胞核DNA和细胞质RNA的平均分配
30.生态经济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和实现的重要手段分别是
A.循环经济和生态工程 B.整体性原则和生态工程
C.循环经济和工程学手段 D.无污染原则和生态工程
29.“猪一沼一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 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该生态农业模式( )。
A.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
B.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C.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D.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