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五)环节动物门
1.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节。环节动物的整个身体分成许多相似的部分,每一部分叫做一个体节。这种分节的结果对于加强机体的生理功能和适应能力,提高新陈代谢的效果,都是有益的,是一个进化的标志。但是,从环节动物分成的体节来看,除头部外,每一部分在形式上都基本相同,是同律分节的形式。
(2)真体腔。环节动物的体腔的位置处于中胚层之间,它的外围由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这种体腔叫做真体腔。真体腔的出现造成了各种器官的进一步特化,这显然是有重要进化意义的。例如,真体腔形成中,它的内侧中胚层和内胚层共同构成肠壁,肠壁有自身蠕动的能力,这就有助于提高消化效率。
2.环节动物的分类
根据运动器官的特征,把环节动物分成3个纲:
(1)多毛纲。几乎全是海产,以疣足和着生在上面的刚毛为主要运动器官,常见的动物如沙蚕。
(2)寡毛纲。大部分是陆生种类,主要是各种蚯蚓,仅少部分生活在淡水中,以着生在体壁上的刚毛为运动器官。我国常见的种类如环毛蚓。
(3)蛭纲。大多数生活在淡水中,少数生活在海水中和陆地上,在温湿地区比较多见。大部分行暂时性的外寄生并以吸取宿主的血液和体液为营养。常见的是水蛭。
3.环节动物的代表--环毛蚓
(1)外部形态:环毛蚓身体圆而细长,整个身体除前端第一节和最后的一、二节外,每个体节都有一圈刚毛。身体前面部分一般比后面部分肥大。身体前面部分的肉质突起叫口前叶,有掘土、感受触觉和帮助摄食的功能,口前叶的下方是口腔。成熟的环毛蚓的体表上,可看到几个与生殖有关的结构:在6/7、7/8、8/9有三对受精囊孔;在第14-16体节,形成环带;在第14节中央,有一个雌性生殖孔;在第18节的两侧,有一对雄性生殖孔。另外,从11和12节间沟起一直到身体后端(除性成熟时环带外),沿背中线位置都有背孔。蚯蚓能从背孔流出体腔液,以滋润身体表面。
(2)内部结构
体壁和体腔:体壁包括五部分,最外层是角质层,向内是表皮层、环肌层、纵肌层和体腔膜(如下图所示)。
环毛蚓体中部横切图解
体腔是体壁和肠壁之间的一个大的空隙,是容有生殖器官、排泄器官、血管和神经索等结构并充满体腔液的空腔。体腔把蚯蚓的消化道和体壁彼此分隔开来,在任何情况下,消化道肌肉的活动都不受身体活动的影响。内脏器官浸润在体腔液中,各器官的联系得到加强,体腔液实际上起了物质交换、排泄等作用。
消化:蚯蚓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道、砂囊、胃、肠和肛门等。砂囊是肌肉质的,能研磨食物。咽、胃肠(包括一对盲肠)有分泌和消化功能。
循环:环毛蚓有高度发达的闭管式循环系统。它包括:四个收缩性的心脏及一些血管,如背血管、腹血管、神经下血管以及各种分支血管和毛细血管。血液循环对营养物质的供应、废物的收集和运输、养分的交换和呼吸作用有直接关系。
神经和感觉:环节动物的神经系统呈链状,由一对咽上神经节通过围咽神经与咽下神经节相连,咽下神经节连着一条腹神经索。腹神经索上有许多神经节,每个神经节都发出神经伸入到体壁和各器官。由于穴居生活,感觉器官不发达。它主要是通过体壁上的某些感觉细胞来感受刺激。
排泄:环毛蚓排泄系统的基本单位是小肾管。小肾管几乎纵横于全身,根据所处的位置,可分为:体壁小肾管、咽头小肾管、隔膜小肾管。这些小肾管都起源于中胚层细胞,它们的特征是两端开口(开口于体腔的为肾口,另一端为肾孔),这样的肾管叫后肾管。
生殖:环毛蚓是雌雄同体的动物,要通过异体受精来繁殖后代。
(四)线形动物门
1.线形动物的特征
(1)体表有角质层。角质膜是表皮细胞的分泌物所形成的,光滑、坚韧而有弹性。寄生种类的角质膜更厚,能够抵抗寄主的消化酶的作用。但是,角质膜的存在限制了它的生长,所以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角质膜会周期性的脱落,这个过程叫蜕皮。
(2)有原体腔。线形动物的体腔直接跟体壁的肌肉层和消化管道的壁相接触,没有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包围,也不和外界相通。这种体腔叫做原体腔,也叫做假体腔或初生体腔。在发生上看,这是胚胎时期的囊胚腔所形成的。
(3)消化系统有口和肛门。肛门的出现,促进了线形动物的消化道功能上的分化,生理功能的分化又引起肠在形成上分化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个部分。前肠是由前端的外胚层内陷而成,包括口、咽和食道。中肠是内胚层构成的,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部位。后肠则由后端的外胚层内陷而成,包括直肠和肛门。
(4)雌雄异体。大多数线形动物是雌雄异体的,雌雄体常常有不同的外形。动物由雌雄同体转变为雌雄异体,进而为雌雄异形,在进化上是有很大意义的。
2.线形动物的分类
有关线形动物的分类,意见很不一致。有人认为,可以把线形动物列为一个门,包括六个纲:线虫纲、线形纲、棘头纲、腹毛纲、动吻纲和轮虫纲。近年来学者们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把这类动物叫有假体腔(即原体腔)的动物,共有七个门:棘头动物门、轮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和内肛动物门。
3.线虫类的代表--人蛔虫
(1)形态结构
外形:身体呈细长的圆筒形,两头略尖,乳白色或淡粉红色。雌雄异体。雄虫短而细,身体后端向腹侧面多曲状弯起;雌虫长而粗,后端伸直不弯曲。
体壁和体腔:体壁由角质膜、表皮层和肌肉层所组成(如图下图所示)。
蛔虫的横切面
蛔虫的体壁和消化管道之间的空腔是它的原体腔,里面充满了体腔液,能输送营养物质,又使虫体内部维持一定的压力,使身体有一定的形状。
消化: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以人体肠内半消化的食物为食,所以它的消化系统结构很简单,由口、咽、肠、肛门组成,也没有特殊的消化腺。
呼吸和排泄:蛔虫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长期适应在小肠等氧气较少的环境中营寄生生活,进行厌氧呼吸。蛔虫的排泄系统属于原肾型。
神经和感觉:蛔虫的咽头周围有一个围咽神经环,从它向前后发出六条纵向神经,六条神经之间都有横向的神经相连合,使整个神经系统呈圆筒状。蛔虫前端三个唇片上的乳突和雄虫泄殖腔孔前后的生殖孔突,都是感觉器官,有一定的感觉作用。
(三)扁形动物门
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从扁形动物开始,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出现了中胚层,从而引起了身体结构上的复杂分化,这在动物的进化史上是个重大的发展。它的主要特征有以下3个方面:
(1)体制为两侧对称。两侧对称又叫做左右对称,是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能将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个部分。这样,动物的身体就明显地分化出前、后端,左右侧和背腹面。由此又引起功能上的分化:背面主要担负保护作用,腹面主要管运动和摄食,身体的前端为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集中的地方,使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和准确。两侧对称也使动物的运动从不定向转为定向,既适合于游泳,又适合于在物体上爬行。总之,两侧对称具有重要的进化意义。
(2)出现了中胚层。中胚层的发生,引起了动物身体结构上一系列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分化,为动物身体结构的发展和器官功能的进化创造了条件。例如中胚层形成肌肉,增强了动物的运动功能;运动功能的加强和两侧对称的体制的形成,使动物的运动速度提高了;快速运动和感觉器官的完善,又使动物能够有效地摄取更多的食物,从而促进了消化系统的发展和排泄系统的形成。
中胚层还分化形成一种柔软组织,叫做间质(或称为实质)。间质充满在体内各组织、器官之间,以至没有明显的空隙将肠道和体壁分隔开来,所以扇形动物又是无体腔的动物。间质有贮藏水分和养料、输送营养物和排泄物、保护内脏器官以及再生新器官等多种功能。
(3)产生了复杂的器官系统。扁形动物的体壁由表皮和多层肌肉组成,又叫做“皮肤肌肉囊”。这种体壁有保护和运动双重功能。其中,肌肉是由中胚层起源的。由口、咽和肠道组成了不完全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相对集中形成了一对脑神经节和两条腹神经索,加上神经索之间连结的横神经,构成了梯状神经系统。营自由生活的种类常有眼点、平衡囊等感觉器官。排泄系统由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属于原肾型。生殖系统比较复杂,多为雌雄同体,由生殖腺、生殖导管和前列腺、卵黄腺等附属腺体组成。
2.扁形动物的分类
已知的扁形动物大约有10 000多种,根据它们的生活方式和身体结构的特点,可以分成3个纲:
(1)涡虫纲。体表有纤毛,自由生活,肠道较发达。
(2)吸虫纲。成虫体表无纤毛,寄生生活,多数为体内寄生,少数为体外寄生,肠道简单。
(3)绦虫纲。成虫体表无纤毛,全部营体内寄生生活,无肠道。
3.扁形动物的代表
(1)自由生活的扁形动物--三角真涡虫
生境与外形:三角真涡虫生活在清澈溪流中的石块或其他物体下面,喜欢弱光。身体扁平而细长、柔软。背面稍隆起,腹面密生纤毛。身体前端呈三角形,前端的背面有两个黑色的眼点,两侧各有一个耳状的突起,叫做耳突。口位于腹面近三分之一的腹中线上。咽部常从口中伸出呈一长吻状。在口的后方还有一个生殖孔。
体壁:涡虫的体壁又叫皮肤肌肉囊,它有保护和运动的功能。皮肌囊在结构上包括外胚层起源的单层表皮、基膜和中胚层起源的肌肉。涡虫利用肌肉的收缩和腹面表皮细胞上纤毛的划动,能够做游泳状的爬行运动。涡虫无体腔,各种器官都埋藏在间质里。
消化:消化系统由口、咽和肠道组成。肌肉质的咽可以从口中伸出或翻出来成长吻状,肠道分成3条大支,涡虫没有肛门。涡虫可以长期耐受饥饿。原因是它能够吸收自己体内的间质细胞和各种器官作为营养。
呼吸和排泄:涡虫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靠体表的体壁细胞直接跟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来呼吸的。排泄和渗透压的调节是依靠原肾管系统,原肾管是由焰细胞、排泄管和排泄孔组成的。焰细胞是盲管状的,顶端有一束纤毛,依靠纤毛的摆动,周围间质中的代谢废物和水分流入排泄管,再经虫体背面体表的许多排泄孔排出体外。
神经和感觉:涡虫的神经系统是梯状神经系统,前端是一对脑神经节,由脑神经节向后伸出两条粗大的腹神经索,每条腹神经索分出许多分支伸向全身,在两条腹神经索之间有横向神经分支相互连接。感觉器官主要有眼点和耳突。眼点结构比较简单,由杯状的色素细胞层和视觉细胞构成,因为没有晶体结构,所以眼点不能形成物象,只能感受光线的强弱。耳突上富有感觉细胞,能感觉味觉和嗅觉。触觉主要是表皮层里的感受细胞感受。
生殖:涡虫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横分裂。有性生殖比较复杂,它是雌雄同体的,但异体受精。
再生:再生就是生物体的一部分被截除或破坏后,再重新生成的现象。涡虫的再生能力很强,即使把一条涡虫切成几段,每一段都能长成完整的小涡虫。再生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叫生理再生,指生物体在正常生命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再生,例如人体皮肤表层的脱落及其重新生成;另一类叫补偿再生,指的是因损伤而引起的再生。如上述的涡虫的再生就是属于后一种。
(二)腔肠动物门
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1)体制呈辐射对称。辐射对称是一种原始的对称形式,即通过身体的中轴,有多个切面能把身体分成相等的部分。腔肠动物中有些种类,表面看起来身体似乎是辐射对称,其实不然。例如,海葵受触手和内部结构的限制,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两个切面能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这种体制的形式叫做两侧辐射对称(两辐对称)。两侧辐射对称是由辐射对称向两侧对称发展的中间形式。
(2)身体由两个胚层构成。这两层细胞是胚胎发育到原肠胚时期所形成的外胚层和内胚层。中胶层是内、外胚层细胞的分泌物所形成的非细胞结构。腔肠动物体内的空腔,是胚胎时期的原肠腔,相当于高等动物的消化道,有消化的功能,可以进行细胞外消化和细胞内消化,还能将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去,所以又叫做消化循环腔或消化腔。消化腔有个开口,就是腔肠动物的口,通向体外,这个开口是原肠胚时期所形成的原口。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它的口既是摄食的口,又是消化后的食物残渣排出的地方。
(3)有原始的组织分化。动物身体内、外胚层上的细胞有了分化,主要分化为上皮肌肉细胞、腺细胞、间细胞、刺细胞、感觉细胞和神经细胞。同时还开始有了原始性的组织分化,例如分散在外胚层基部的神经细胞,相互间以突起相连接,形成一个弥散式的神经网,可看成是原始的神经组织。
(4)基本形态有两种。就个体的形态来看,腔肠动物的基本形态有两种:一种叫水螅型,身体呈圆筒状,一端是用来固着于其他物体上的基盘,另一端是摄食的口,口的周围分布有触手,水螅型适应于固着生活;另一种叫水母型,身体呈圆伞状,凸出的一面叫外伞,凹入的一面叫下伞,下伞的中央挂着一条垂管,管的末端是口,水母型适应于漂浮生活。
在腔肠动物中,有的种类生活史中有水螅型和水母型的世代交替现象;有的种类终生只呈一种形态,为水螅型或水母型。
2.腔肠动物的分类
根据腔肠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史上的世代交替现象,一般把腔肠动物门分成3个纲:
(1)水螅纲。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少数生活在淡水里。有单体或群体的类型。生活史上多数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两个阶段,即有世代交替现象。生殖细胞来源于外胚层。如水螅、薮枝螅、桃花水母、僧帽水母等等。
(2)钵水母纲。这个纲的种类全部生活在海洋里,且多数是大、中型水母。生活史上有水螅型和水母型的世代交替现象,但是,水母型发达,中胶层厚,结构复杂,水螅型非常退化,常常以幼虫形式出现,小而不明显。生殖细胞来源于内胚层。如海蜇、海月水母和霞水母等。
(3)珊瑚纲。本纲全部生活在海洋里。生活史上只有水螅型。大多数有发达的石灰质骨骼,并且组成群体。生殖细胞来源于内胚层。如海葵、柳珊瑚等。
3.代表性的腔肠动物--水螅
水螅属于水螅纲,有好多种,分布比较广泛,常被用作实验材料。
(1)采集和培养。夏秋两季,在20℃左右的静水池塘或水流很慢的小河里,时常可以找到水螅。它们附着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上,伸展时体色较淡,收缩时为褐色小粒。采集时,应连同水草一起带回来。采来的水螅应放在装有池塘水或井水的玻璃缸中培养,缸中放入一些金鱼藻类的水草,水螅喜欢吃水蚤,每周可喂食2-3次。
(2)外形。身体呈圆筒形,前端的正中是口,口的四周有5-10条细长、中空的触手。身体后端是封闭的,叫做基盘。基盘能分泌粘液,使水螅能附着在水草上。水螅身体的四周常常有一个或几个由无性生殖产生的小水螅芽体。在夏季和秋季,还能看到水螅体上的有性生殖器官一精巢和卵巢。精巢多数长在触手下方不远处,呈锥形。卵巢则多数长在近基盘处,呈卵圆形。
(3)结构。水螅身体的内部是一空腔叫消化循环腔或消化腔。消化腔跟触手的中空部分相通,并由口与外界相通(如下两图所示)。
水螅的纵切面 水螅体壁横切面的一部分
水螅的体壁由外胚层、中胶层和内胚层构成。外胚层的细胞较薄,排列很整齐,包括下列几种细胞:
上皮肌肉细胞:又称皮肌细胞,占外胚层细胞的多数,外皮肌细胞基部的肌原纤维是纵行的,当它收缩时可使水螅的触手和身体缩短变粗。
感觉细胞:它分散在外皮肌细胞之间,尤其在口的周围、触手和基盘上数目较多。感觉细胞的体积很小,细胞质浓厚,顶端有感觉毛,基部与神经细胞相连。
神经细胞:它分布在外胚层细胞的基部,接近中胶层。神经细胞向四周伸出突起,和其他神经细胞彼此连接起来,形成弥散式神经网,对兴奋的传导是不定向的。
刺细胞:刺细胞在整个外胚层都比较普遍,尤其在触手上特别多。每一刺细胞内有一个刺丝囊,有入出刺丝。水螅刺细胞内的刺丝囊有多种,有的是粘性刺丝囊,能分泌粘液;有的是穿刺性的刺丝囊,能发射中空的刺丝把毒素注射到捕获物体内;还有的是卷缠刺丝囊,放出的刺丝能缠绕捕获物。
腺细胞:它分布在基盘和口的周围,能分泌粘液,使水螅附着于其他物体上,或在其他物体上滑行。腺细胞还能产生气体,由粘液裹成一个气泡,形成浮力,使水螅上升。
间细胞:这是一种未分化的小型细胞,常成堆地聚集在其他细胞的基部,或夹在外皮肌细胞之间。间细胞能分化成刺细胞和生殖细胞。
内胚层细胞:比较厚,排列不如外胚层那么整齐。内胚层主要也是由皮肌细胞组成的,叫内皮肌细胞。
内皮肌细胞:它基部的肌原纤维排列方向跟外皮肌细胞的相反,呈环状排列,收缩时使水螅的触手和身体伸展、变得细长。内皮肌细胞兼有收缩和营养双重功能,又叫做营养肌肉细胞。
腺细胞:内胚层里的腺细胞因分布地点不同而有不同的功能。分布在消化腔里的,分泌消化酶,消化食物;分布在口附近的,分泌粘液,有润滑作用,帮助摄食;部分腺细胞还生有鞭毛,可以形成消化腔内的水流。
内胚层里也有间细胞、感觉细胞和神经细胞,不过数目都比较少。中胶层是内外胚层细胞共同分泌的胶状物质所形成的非细胞结构。
(4)消化。水螅以小型的甲壳动物(水蚤和剑水蚤等)、昆虫的幼虫、蠕虫和其他一些小动物为食。食物在消化腔里被腺细胞分泌的消化液消化,这种消化方式叫细胞外消化。消化后形成的微小食物颗粒,被内皮肌细胞伸出的伪足裹入细胞内,进行细胞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5)呼吸和排泄。水螅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呼吸作用是直接由体壁上的细胞,通过细胞膜的渗透、扩散作用和周围的水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水中的溶解氧,排出二氧化碳。消化腔里的内胚层细胞同体表的外胚层细胞一样,都能进行呼吸,因为消化腔里的水是不断流动的,也含有溶解的氧。
水螅也无专门的排泄器官。新陈代谢的废物由体壁细胞排到身体周围和消化腔的水里。
(6)反射和运动。水螅身体上有由感觉细胞和神经细胞所组成的神经网。它能够感受来自身体外部和内部的刺激,并将刺激迅速向四周扩散到全身,以协调全身,作出相应的反应。主要的反应方式是全身性收缩和移动位置。像水螅这样,刺激通过神经系统所引起的复杂而有规律的反应现象,叫做反射。
水螅外皮肌细胞里纵向排列的肌原纤维和内皮肌细胞里横向排列的肌原纤维,相互协调收缩,使水螅身体能够进行运动。水螅的运动方式多为借助于触手和身体弯曲而进行的翻跟斗式的运动和尺蠖状运动。
(7)生殖。水螅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表现为出芽生殖。从春末到初秋,水温适宜,营养条件较好,水螅的出芽生殖十分旺盛,一个水螅上同时能出现几个芽体。芽体生长成熟到一定时期,便由母体上脱落下来,行独立生活。
有性生殖是在秋后环境条件不良时发生的。大部分种类的水螅是雌雄异体,少数为雌雄同体。卵巢常长在基盘的附近,精巢则长在触手下不远的地方。精、卵成熟后,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经过分裂形成一个有内、外两个胚层的原肠胚胚胎。胚胎经过一个较长的休眠期,到春末环境转好后,发育长成一个新水螅个体。
(一)原生动物门
1.原生动物的特征
原生动物约30 000种,绝大多数由单细胞构成,少数种类是单细胞合成的群体。在五界分类系统中,常将原生动物单独归属于原生生物界。它主要有以下特征:
(1)体形微小。原生动物的大小一般在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之间。可是,也有少数原生动物比较大。如蓝喇叭虫和玉带虫,体长可达1cm-3cm,还有一种货币虫,它的外壳直径为16cm。
(2)一般由单细胞构成,有些种类是群体性的。单细胞的原生动物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细胞,作为完整有机体,它们同多细胞动物一样,有各种生命功能,诸如应激性、运动、呼吸、摄食、消化、排泄以及生殖等。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当然不可能有细胞间的分化,而是出现细胞内分化,由细胞质分化出各种细胞器来实现相应的生命功能。例如用来运动的有鞭毛、纤毛、伪足,摄食的有胞口、胞咽,防卫的有刺丝泡,调节体内渗透压的有伸缩泡等。
有些原生动物是群体性的,但一般组成群体的细胞之间并不分化,各个个体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3)原始性。一般讲原生动物是最低等、最原始的动物,指的是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在现有各类动物中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反映了动物界最早祖先类型的特点。从原生动物可以推测地球上最早的动物祖先的面目。现在生存的各类原生动物,是经 历了千百年进化而演变成的现代种。因此,切不可把现在的原生动物看做是其他各类动物的原始祖先。
(4)具有3种营养方式。
一是植物性营养,又称光合营养,如绿眼虫等;二是动物性营养,又称吞噬营养,如变形虫、草履虫等;三是渗透性营养,又称腐生营养,如孢子虫、疟原虫等。
(5)当遇到不良条件时,它们形成包囊,把自己同不良的外界环境隔开,同时新陈代谢的水平降得很低,处于休眠状态。等到有合适的环境条件,又会长出相应的结构,恢复正常的生活。
另外,原生动物的适应性很强,它们能生存在各种自然条件下,如淡水、咸水、温泉、冰雪以至于植物的浆液,动物和人类的血液、淋巴液和体液等。
2.原生动物的分类
在原生动物门里,根据运动胞器、细胞核以及营养方式可以分成4个纲:
(1)鞭毛虫纲。运动胞器是一根或多根鞭毛,例如绿眼虫、衣滴虫。
(2)肉足虫纲。运动胞器是伪足,伪足兼有摄食功能,例如大变形虫。
(3)孢子虫纲。没有运动胞器,全部营寄生生活,例如间日疟原虫。
(4)纤毛虫纲。运动胞器是纤毛,有两种细胞核,即大核和小核,大核与营养有关,小核与生殖有关,例如尾草履虫。
3.代表性的原生动物--尾草履虫
草履虫属于纤毛虫纲,通常生活在池塘和污水沟里。尾草履央最常见并有代表性,是大家惯用的教学和实验材料。
草履虫的形状像倒放的草鞋,因此得名。尾草履虫形体较大,长度18-280微米,前端钝,中后部较宽,后端呈圆锥形(见下图)。
尾草展虫的形态和结构
1.小核 2.大核 3.收集管 4.伸缩泡 5.伸缩泡形成 6.食物泡形成 7.食物泡 8.胞肛排出食物残渣 9.纤毛 10.刺丝泡 11.内质 12.外质 13.表膜
尾草履虫的体表被一层表膜。这层表膜结构很复杂,是由典型的细胞膜、表膜泡和纤维层构成的。表膜除了维持尾草履虫的体形外,还负责内外气体交换,水中的溶解氧气通过表膜进入体内,体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表膜排出体外。体表上生有近万根纤毛,每一根纤毛都是从表膜下的一个毛基体上长出来的。虫体依靠纤毛而自由游泳,它游得比较快,身体螺旋形地旋转前进。
尾草履虫身体前半部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一条斜向的口沟。胞口在口沟的后端,内连着一个漏斗形的胞咽。在胞咽内生有一些纤毛协同运动,造成冲向胞口的水涡流,使得食物颗粒进入胞口。
草履虫是异养性的,主要以细菌为食,也吃其他的微小生物和有机物碎屑。食物被摄入胞口后,在通过胞咽时被胞咽的一层膜包裹,最后在胞咽的下端形成食物泡。食物泡进入细胞质后,就被许多溶酶体附着,进入到它里面,放出酸性水解酶,随细胞质的循环流动而流动,在流动时不断被消化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身体后部体表上的胞肛排出体外。用少量的墨汁滴加在含草履虫的液滴中,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十分钟之内就能见到黑色的碎屑进入胞口,形成食物泡,在细胞质里移动。最后因不能被消化而由胞肛排出去。这个实验有助于了解草履虫整个摄食、消化和排泄的过程。
草履虫的细胞质分外质和内质两个部分。外质紧贴表膜,薄薄一层,比较透明,里面布满垂直于表膜排列的刺丝泡;内质是颗粒性的,能够流动并不停地在虫体内作循环运动。
尾草履虫前部和后部的内质里各有一个伸缩泡,与围绕着它呈放射状排列的收集管连在一起。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可见伸缩泡和收集管有节奏地交替收缩和舒张,既有排出体内多余水分、维持一定的渗透压的作用,也有排泄代谢废物的作用。
尾草履虫内质里有一个豆形的大核和一个圆球形的小核。大核是多倍体的细胞核,小核是二倍体的细胞核。任何纤毛虫都同尾草履虫一样,均有这两种细胞核,这是纤毛虫纲的一个重要特征。
一切生物都有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生物的这种本能叫做应激性。给予草履虫各种刺激如食物、光线、温度、电流、化学物质等,可以看到由刺激引起的趋向或回避反应。
草履虫的生殖方式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其无性生殖是横向的二分裂,这一点不同于鞭毛虫纲。有性生殖是接合生殖。
目前,已知的动物约有150万种之多,如此繁多的种类,如果没有科学的分类工作,就无法进行研究。因此,把各种动物分门别类,加以系统整理,是了解它们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目前中学教材的实际情况来看,距离国际IBO竞赛纲要的要求还有差距,特别是知识的系统性有待加强,有必要对门类进化特征的知识和分类方面的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展。
53.(5分)下图甲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⑴甲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f、c、a表示的结构分别是 、 、
。
⑵乙图则是 结构的模式图,兴奋通过该结构的其传递方向是 。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52.(5分)下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组成人体内环境的液体有(填标号) ;
⑵图中[1]的直接内环境是 ;
⑶正常情况下,图 中的CO2浓度最高。
⑷箭头从红细胞出来,通常表示的是 的运入。
⑸[2]与[1]、[3]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2]含有较多的 。
51.(5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⑴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就是生物繁殖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⑵生物的进化实质就是种群 频率变化的结果,即研究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
⑶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环节(条件)是 和基因重组、
及 。
50.当年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了几种地雀,下列采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所作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的地雀物种
B.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就会逐渐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
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出
现相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
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