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8.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一种抗体往往能与多种抗原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C.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D.抗体的产生与细胞中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有关
7.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细胞5仍具有分裂能力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仅细胞4中含有合成物质a的基因
6.在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机体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机体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5.以下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激素由无导管的内分泌腺产生,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
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
D.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地不断产生激素以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
4.如图为一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已知ab = bd,则分别刺激b、c两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能偏转几次( )
A.b点2次,c点1次
B.b点1次,c点1次
C.b点0次,c点2次
D.b点2次,c点0次
3.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而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2.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人体的内环境即体液
1.正常情况下,以下物质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无机盐;④激素;⑤尿素;⑥肝糖元;⑦抗体
A.②⑥ B.①⑥ C.⑤⑦ D.④⑤
54.(10分)为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如下: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并且分别按下表中的序号1至序号5的要求操作。
序号 |
项目 |
试管 |
||
1 |
2 |
3 |
||
1 |
注入质量分数为2%的淀粉酶溶液 |
1 mL |
1 mL |
1 mL |
2 |
注入蒸馏水 |
1 mL |
|
|
3 |
注入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 |
|
1 mL |
|
4 |
注入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 |
|
|
1 mL |
5 |
注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
1 mL |
1 mL |
1 mL |
(1)轻轻震荡3支试管,使试管内液体混合均匀,然后将三支试管的下半部浸到60℃左右的热水中,保温5min,取出试管,各加入2 mL斐林试剂,混合均匀后,将三支试管下半部放进盛有热水的大烧杯中,煮沸1min。
A.上述两试管内变化现象是:1号_______________,2号_______________。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上述试验过程中,三支试管在60℃中保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号试管能否出现砖红色的沉淀?_________。经检验,3号试管的pH为2,若其他条件不变,将3号试管中加碱中和至中性是否有砖红色沉淀产生?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雅安中学2010-2011学年(上期)高二年级半期考试
生 物 试 题
53、(13分)下图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若干曲线变化图和表示细胞有丝分裂各期图像,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图二
(1)图一中实线表示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中 数目变化图,虚线表示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中 数目变化图,图二中细胞分裂的正确顺序是 。
(2)图二中的C相当于图一中的 段(用大写字母表示),根据有丝分裂图像推测,上图中的4N应该等于 。
(3)图二中的[4] 的变化是 ,此时在[4]的周围___________(一种细胞器)的活动明显加强。
(4)图一中AB段曲线上升是由于 ,此段相当于图二中 (编号)时期;图一中B→E的变化相当于图二中的 (编号)。图二中bc段曲线上升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二中的E细胞最大的特点是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