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3.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为了计算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有虫株率,调查应采用
法分别对两地的沙棘林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已知每个有虫株上的虫数大致相同,且该沙棘树种群数量保持稳定,那么据上图可知,从2001~2006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 型增长。
(2)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图2),并着手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
树木A与树木B之间的差异属于 多样性。
树木A与树木D、E、G之间的差异属于 多样性。
(3)图3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 年,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
32.以下是有关生态系统的研究,回答有关问题:
(1)为了研究环境污染物对某湖泊中生物的影响,一组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进行消化道内食物组成的分析;然后又请当地一所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再将研究数据绘制成下表:
生物种类 |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
千克体重污染物含量/mg |
||
汞 |
某种杀虫剂 |
|||
A |
鱼(甲) |
鱼(乙) |
72 |
98 |
B |
河蚌 |
水蚤、水藻 |
25 |
60 |
C |
水藻 |
/ |
3 |
6 |
D |
鱼(乙) |
水蚤 |
10 |
32 |
E |
水蚤 |
水藻 |
5 |
15 |
①请在答题卡指定位置所给坐标上以柱形图形式表示河蚌和鱼(乙)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
②河蚌和水蚤的关系是 。
(2)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A、B、C、D构成生物群落,箭头①-⑨表示循环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完成①过程的能量来源是 。若C同化的总能量为a,其中由A经④过程供能的比例为x,则按最低传递效率计算,需要A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如果下列一组数据是几种类型生态系统地下部分重量(R)和地上部分(S)的比值,则对贫瘠恶劣环境适应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类型生态系统的植物;对太阳能利用率最高的是_________类型生态系统的植物。
A.R/S=1.0 B.R/S=11 C.R/S=3 D.R/S=0.213
31.生态学家对某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多年的生态考察活动,请回答考察中的有关问题:
(1)考察发现群落中的植物以及甲、乙、丙三种动物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群密度最大的是 期。根据你对影响该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作出的推测,提出一个合理的研究课题: 。
(2)群落中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分层现象对种群生存的意义是 。
(3)据图可知甲、乙、丙三者的种间关系,请推断随着甲种群的数量增多,乙、丙种群的数量变化分别是 、 。
(4)在图中四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中,流入甲的总能量小于丙获得的总能量,主要原因是丙获得的能量除了被自身消耗以及未被利用外,还有部分能量被 所利用。
(5)牧场中有牧草、牛、羊等。下列措施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原理来提高畜产品产量的是 。
A.选育良种,增加运动,饲喂精料
B.施放过量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C.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的声信号提高牛羊的繁殖率
D.合理延长光照时间,使牛增重、提高产奶量
30.下列有关生态学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一般能够长期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B.不同的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可能是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弱
D.根据生态学原理制作小生态瓶时,要注意保证光照,及时换气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4分)
29.右图所示的是一个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初级消费者是昆虫,次级消费者是鸟
B.昆虫属于第一营养级,鸟属于第二营养级
C.若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昆虫获得的总能量为M1,鸟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M1+ M2
D.在鸟类的食物构成中,若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则鸟类增加能量A时,生产者需提供能量为55A
28.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也能形成森林
27.下列生产措施中不能得到预期结果的是
A.当年收获的种子往往当年不易萌发,可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
B.收获板栗时如遇果实成熟不一,可给板栗树喷洒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
C.为使香蕉早熟而不明显影响香蕉品质,可用乙烯利催熟
D.用高浓度的α萘乙酸在适当的时期处理核桃可提高产量
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神经细胞膜内电位由负变正,则其兴奋性增强
B.兴奋部位的电流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正常高等动物体内,兴奋是单向传导和传递的
D.突触处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25.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A.抗体 B.突触小泡 C.胆固醇 D.子宫中的卵细胞
2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
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
C.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