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3.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www.k@s@5@
高#考#资#源#网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 。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 ___,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_________。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 。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低、高)。
(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 个。
42.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时期 |
碳吸收量(Kg C.a-1) |
碳释放量(Kg C.a-1) |
A |
1.20×1014 |
1.20×1014 |
B |
1.20×1014 |
1.26×1014 |
(1) 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2) 表中______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导致大气中 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4) 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征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 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 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
41. 请回答:
(1)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初级消费者是
___________。
(2)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___________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___________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3)若鹰体内有机物增加15克,假设鹰从各条食物链中获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克。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体现了生态系统 ; ;
的功能特点
40.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www.k@s@5@ 高#考#资#源#网
海南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坐号: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
39.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传递效率为10%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某一营养级约有10%的个体被下一营养级吃掉
B.某一营养级约有10%的能量流到下一营养级
C.最顶部的消费者的能量约占生产者能量的10%
D.分解者能量约占生产者能量的10%
38、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大草履虫,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其增长率的变化为( )
A.先增大再减小 B.只增大 C.只减小 D.始终不变
37.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
B.农业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低
C.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D.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
36、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写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影响该奇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湿度 D、海拔高度
35.目前地球大气的CO2浓度增高,由于温室效应,地球表面的温度也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壤沙漠化等恶果,导致CO2增高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剧增,呼出CO2增多
B.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大量生物物种灭绝
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衡
34.2001年9月11日,美国发生了惊世的“撞机事件”,自此次恐怖活动之后,美国国会议员又遭受了“炭疽热”的侵扰。请分析“炭疽热”的病原体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不是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