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遗传学家检测两个人的体细胞中两种基因组成,发现甲为AaB,乙为AABb。对于甲缺少一个基因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染色体结构变异 B.染色体数目变异
C.基因突变 D.可能是男性
5、用链霉素或新霉素,可使核糖体与单链的DNA结合,这一单链DNA就可代替mRNA翻译成多肽,说明
A.遗传信息可由RNA流向DNA B.遗传信息可由蛋白质流向DNA
C.遗传信息可由DNA流向蛋白质 D.遣传信息可由RNA流向蛋白质
|
A.间接使用价值 B.直接使用价值
C.潜在使用价值 D.生态价值
4、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
不正确的是
A.生物与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单向性
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
3、在多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的转变顺序是
A.光能→化学能→热能 B.热能→光能→化学能
C.化学能→光能→热能 D.光能→热能→化学能
2、据报载,进入20 世纪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类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下述原因中主要是
A.干旱少雨,饮水缺乏 B.天敌过多,大量被捕食
C.食物不足 D.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1、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是DNA基本组成单位 B.基因全部位于细胞核中
C.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D.基因是DNA分子上任意一个片段
34.(6分)下图若表示某一基因,请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⑴DNA限制酶、RNA聚合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的化学本质 (相同或不相同),从生化反应角度看,能在两个脱氧核苷酸(或残基)之间形成化学键的连接的酶有 ,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的酶有 。
⑵已知某一限制酶能识别-GAATTC-,并在GA之间切断,则对如图基因切割后会形成长度不等的DNA片段至少 个,镰刀型贫血症是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一个A变为T,如突变发生在①位置,则切割后得到的DNA片段与突变前相比 (相同或不相同);如果②处发生突变,则切割后得到的DNA片段与突变前相比是 (增多或减少)。孝感高中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33.(14分)以下是2个同学在探究培养液中酶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所完成的实验,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完成以下问题。
(1)甲同学将10毫升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等量均匀取样共4次,每次分别测定样品酵母菌的数量和ph值,并记录结果如右表所示。但他忘了记录时间。
①表中样品取样的先后次序为 ,能确定的原因是
。
②对酵母菌而言,10毫升该培养液的K值为 个。
③如用酵母菌酿酒,酿酒时对氧气的控制应采取的措施是 。
(2)乙同学据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写出该同学研究的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显微镜定期检测甲、乙。丙三支试管中酶母菌数量,结果如右图所示,请根据所给信息,判断图中曲线A、B、C 分别对应的试管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③A曲线的最终变化是 ,若在一个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有酵母菌这一生物成分,则它的种群数量不会出现A曲线的最终变化,原因是
。
32.(8分)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中均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且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之间是 关系。
(2)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增长很快的原因是 。
(3)随着水螈的增多,三种被捕食蝌蚪的总数量减少而锄足蟾蜍蝌蚪数量减少,雨蛙蝌蚪的数量增加是因为
。由此,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4)如右图表示在一个池塘中当水螈的密度上升时,水螈总的生物量、个体生长量、食物量和寻食耗能量的变化曲线。能代表水螈个体生长量的曲线是
31.(12分)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条件见下表。经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甲生态瓶是密封的 (能或不能)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 (能或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降低的原因是 。
(3)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缺少泥沙, 较少。
(4)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低的原因是 。
(5)甲和丁相比,甲代表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应更 (复杂或简单),稳定性更高,说明生态系统中 之间的比例越协调,稳定性越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