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主要原因是( )
A 灌木比较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B 灌木繁殖能力强
C 草本植物寿命短 D 草本植物生长慢
5、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温度 B 光照
C 湿度 D 氧浓度
4、在农业生产中,一定浓度的2,4--D可用于稻田除草,其作用原理是( )
A 高浓度时促进水稻生长 B 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
C 高浓度促进杂草生长 D 低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
3、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 )
A.大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
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2、下列关于稳态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遭破坏,生命活动就受到威胁
1、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
A 细胞外液 B 细胞内液
C 血浆、淋巴、组织液 D 内环境
23.(16分)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得以表达。但在进行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 ,限制酶I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据图回答:
(1)过程①表示的是采取 的方法来获取目的基因。
(2)根据图示分析,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应用限制酶 切割质粒,用限制酶 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后形成的黏性末端通过 原则进行连接。
(3)人的基因之所以能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原因是 。
(4)人体的生长激素基因能在细菌体内成功表达是因为 。
写出目的基因导入细菌中表达的过程 。
(5)将得到的大肠杆菌B涂布在一个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的,说明已导入了 ,反之则没有导入。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22.(12分)右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请据图分析回答:
(1)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 ;作为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 。
(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盐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 。
(3)生物甲与已的关系是 。
(4)该生态系统只表示了部分成分,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 。
(5)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下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 千克。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21.(12分)“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
捕获数/只 |
标记数/只 |
雌性个体数 |
雄性个体数 |
初捕 |
32 |
32 |
14 |
18 |
重捕 |
36 |
4 |
18 |
18 |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方式 。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编 。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 。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量与田鼠的比例关系为 。
(5)某生物科技小组对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调查,得到下表所示数据:
样 方 |
X1 |
X2 |
X3 |
X4 |
X5 |
X6 |
X7 |
X8 |
种群密度(株/m2) |
3 |
7 |
15 |
2 |
4 |
9 |
8 |
4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种群密度为6.5株/m2
B.用此方法求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应完全相同
C.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
D.此方法为标志重捕法
20.关于蛋白质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蛋白质工程能定向改造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使之更加符合人类的需要
B.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操作,定向改变分子结构
C.蛋白质工程能产生出自然界中不曾存在过的新型蛋白质分子
D.蛋白质工程又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