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97630  197638  197644  197648  197654  197656  197660  197666  197668  197674  197680  197684  197686  197690  197696  197698  197704  197708  197710  197714  197716  197720  197722  197724  197725  197726  197728  197729  197730  197732  197734  197738  197740  197744  197746  197750  197756  197758  197764  197768  197770  197774  197780  197786  197788  197794  197798  197800  197806  197810  197816  197824  447348 

4.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A.大于7.35-7.45           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          D.稳定在3-4

试题详情

3.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有关的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依次是

A.大脑、脑干和小脑        B.大脑、小脑和脑干

C.小脑、大脑和脑干        D.脑干、小脑和大脑

试题详情

2.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试题详情

45.(8分)2009年,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人关注。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无法回收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

(2)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 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甲图(碳循环示意图)提出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                           

             。(2分)

  (3)从微观上看,过程①主要在细胞内(细胞器)           中进行的。

  (4)若图甲中的生物种群及相互间的食物关系如乙图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1010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108kJ,D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是2.5×108kJ,当A只捕食C时,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A的能量值是         。 

  (5)某景区水域由于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减小。相关部门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虽然可取得明显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              。专家建议:①在水域内种植一些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利用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      关系,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增长;②在水域内投放鲢鱼、草鱼等草食性鱼类,利用这些草食性鱼类        ,制约浮游藻类数量增长。

试题详情

44.(6分)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如果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平均为10%,那么,若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为2×107kJ,则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值是________。

(3)鹰处于第五营养级的食物链有________条。

(4)蛇和鹰的关系是_______   _

(5)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_____    _        _     _

试题详情

43.(9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至35℃温度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单位:×106个/mL)。

温度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第6次
第7次
第8次
0h
24h
48h
72h
96h
120h
144h
168h
15℃
1.2
3.0
3.8
4.6
4.0
3.2
2.8
2.5
20℃
1.2
5.0
5.3
4.2
2.1
1.2
0.8
0.6
25℃
1.2
5.2
5.6
4.6
2.9
1.0
0.6
0.2
30℃
1.2
4.9
5.5
4.8
2.2
1.3
0.7
0.5
35℃
1.2
1.5
1.8
2.0
2.2
1.3
0.8
0.6

    请据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      法。

  (2)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不同温度下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同规律是       

                                       。(2分)

  (3)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坐标中,画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的柱形图。(2分)

  (4)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中的      等无关变量。同一温度条件下,若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起始种群数量,则该组别中酵母菌到达K值的时间将      (选填“增加”、 “减少”或 “保持不变”);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适当提高培养液的浓度,则该组别的K值将     (选填“增加”、 “减小”或 “保持不变”)。

试题详情

4.一段时间后,观察种子的萌发及生长情况。

  (1)上述实验步骤中,有三处不够严谨,请指出:

     ①                          

     ②                        

     ③                        

  (2)为使实验结果真实和具有普遍性,需要                

试题详情

3.取5个培养皿编号(1-5号),每个皿内事先都垫上蒸馏水浸湿的滤纸,将从1-5号试管中取出的种子,分别放入与之对应的1-5号皿中,在湿滤纸上均匀摆放。盖上培养皿盖(假设氧气充足)。

试题详情

2.在5个试管中各放入2粒某种子,浸泡24小时。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