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97892  197900  197906  197910  197916  197918  197922  197928  197930  197936  197942  197946  197948  197952  197958  197960  197966  197970  197972  197976  197978  197982  197984  197986  197987  197988  197990  197991  197992  197994  197996  198000  198002  198006  198008  198012  198018  198020  198026  198030  198032  198036  198042  198048  198050  198056  198060  198062  198068  198072  198078  198086  447348 

32.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先增多后减少

B.胞内寄生菌感染后,只依靠相应的抗体不能将病菌彻底消灭

C.如果抗体攻击自身正常的组织或器官,将会引起过敏反应

D.突触后膜上有分解神经递质的酶使突触后膜能及时接受新神经递质

试题详情

31.下图表示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对同一种抗体的分解效果。根据图示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酶能使抗体失活

B.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C.不同的蛋白酶催化同一蛋白质水解断裂的肽键位置可不同

D.不同的蛋白酶催化同一蛋白质水解断裂的肽键数目可不同

试题详情

30.在生物实验中,实验材料和试剂的颜色常常会对实验现象造成干扰。下列实验中不存在颜色的遮蔽的是(    )

A.利用西瓜果肉进行可溶性还原糖鉴定实验

B.利用婓林试剂直接进行蛋白质的鉴定

C.利用植物的叶肉细胞观察线粒体

D.利用绿色菠菜叶片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试题详情

29.对于不同的生物,将重组基因导人受体细胞的方法有差异,下列方法不合适的是(    )

A.以质粒为运载体,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的胰岛素时,可用氯化钙处理大肠杆菌

B.以噬菌体为运载体,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的凝血因子时,可使其直接侵染大肠杆菌

C.以质粒为运载体,利用转基因羊生产人的乳铁蛋白时,可用显微注射技术将重组DNA导人受精卵

D.以质粒为运载体,培育转基因抗虫棉时,可用重组质粒直接侵染棉花植株细胞

试题详情

2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导致白化病的根本原因是体内缺少直接控制合成黑色素的基因

B.一般来地说,基因中插人一个碱基对比插人三个碱基对更能影响蛋白质的结构

C.用普通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在四倍体西瓜植株上可以结出三倍体无籽西瓜、

D.某家庭有多个兄弟姐妹,彼此性状不尽相同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试题详情

27.下列各图是某位同学在观察植物体某一器官的装片时所画的四个图像。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四个细胞分化发育顺序为a→c→b→d(从早到晚)

B.d细胞属于畸形分化

C.图中a、b、c、d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D.b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其他细胞中的染色体清晰

试题详情

26.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后期排入污水,引起部分水蚤死亡,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蚤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期不属于负反馈,后期属于负反馈

B.早期属于负反馈,后期不属于负反馈:"

C.早期、后期均属于负反馈

D.早期、后期均不属于负反馈

试题详情

2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试题详情

24.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正确的分析是

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一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试题详情

23.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下图。若向水池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中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后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后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后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后仅剩下丙种群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