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下列关于转基因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
B.转抗虫基因的植物,不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
C.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人植物后不能表达
D.如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6. 下列哪一项属于克隆( )
A. 将鸡的某个DNA片段整合到小鼠的DNA分子中
B. 将抗药菌的某基因引入草履虫的细胞内
C. 将鼠骨髓瘤细胞与经过免疫的脾细胞融合成杂交瘤细胞
D. 将某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繁殖成一个细胞系
5.关于蛋白质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蛋白质工程能定向改造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使之更加符合人类的需要
B.蛋白质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蛋白质分子直接进行操作,定向改变分子结构
C.蛋白质工程能产生出自然界中不曾存在过的新型蛋白质分子
D.蛋白质工程又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
4.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B.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C.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融合可制备单克隆抗体
D.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种与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3.科学家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某种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是
A.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 B.不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
C.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 D.不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
2.基因工程的主要技术环节依次为
①筛选重组细胞②制备重组DNA分子③使目的基因表达④获取目的基因⑤转化受体细胞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②③① C.④②⑤①③ D.③②④⑤①
1.下列能正确表示高等动物胚胎发育顺序的是( )
A.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的分化
B.卵→卵裂→原肠胚→组织器官分化
C.受精卵→囊胚→原肠胚→幼体
D.受精卵→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的分化
30.(14分)在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含氰(HCN)的和不含氰的。现已研究查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下列生化途径产生的:
基因D、H分别决定产氰糖苷酶和氰酸酶的合成,d、h无此功能。现有两个不产氰的品种杂交,F1全部产氰,F1自交得F2,F2中有产氰的,也有不产氰的。将F2各表现型的叶片的提取液作实验,实验时在提取液中分别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然后观察产氰的情况,结果记录于下表:
叶片 |
表现型 |
提取液 |
提取液中加入含氰糖苷 |
提取液中加入氰酸酶 |
叶片Ⅰ |
产氰 |
含氰 |
产氰 |
产氰 |
叶片Ⅱ |
不产氰 |
不含氰 |
不产氰 |
产氰 |
叶片Ⅲ |
不产氰 |
不含氰 |
产氰 |
不产氰 |
叶片Ⅳ |
不产氰 |
不含氰 |
不产氰 |
不产氰 |
据表回答问题:
(1)由生化途径可以看出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是 。
(2)这两个不产氰品种的基因型是 ,在F2 中产氰和不产氰的理论比为 。
(3)叶片Ⅱ叶肉细胞中缺乏 酶,叶片Ⅲ可能的基因型是 。
(4)从代谢的角度考虑,怎样使叶片Ⅳ的提取液产氰 ,
理由是 。
29.(13分)在寻找人类缺陷基因时,常常需要得到有患病史的某些近亲结婚家系的系谱进行功能基因定位。科学家在一个海岛的居民中,找到了引起蓝色盲的基因。该岛表现正常的人中约有44%的居民为蓝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在世界范围内,则是每10000人中有一名蓝色盲患者。下图为该岛某家族系谱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缺陷基因是 (显或隐)性基因,在 染色体上。
(2)若个体Ⅲ-8患蓝色盲的同时又患血友病,当Ⅲ-8形成配子时,在相关的基因传递中遵循了什么遗传规律?
(3)若个体Ⅳ-14与该岛某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预测他们后代患蓝色盲的几率是
;若个体Ⅳ-14与岛外其他地方的某表现正常的男性结婚,预测他们后代患蓝色盲的几率则是 。
(4)现需要从第Ⅳ代个体中取样(血液、皮肤细胞、毛发等)获得该缺陷基因,提供样本的较合适个体是 和 ,原因是 。
28.(8分)已知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下表是表示玉米6个纯系的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字母表示)及所在的染色体。②-⑥均只有一个性状属隐性纯合,其它均为显性纯合。
系统 |
① |
②架皮 |
③节长 |
④胚乳味道 |
⑤高度 |
⑥胚乳颜色 |
性状 |
显性纯合 |
白色pp |
短节bb |
甜ss |
矮茎dd |
白胚乳gg |
所在染色体 |
I Ⅳ Ⅵ |
I |
I |
Ⅳ |
Ⅵ |
Ⅵ |
(1)若进行等位基因分离规律的实验,观察和记载后代中节的长短,选做亲本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欲由以上纯系植株培育出纯种ppggss,请设计一个有效的杂交实验方案。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