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7.(4分)在含有0.1moLHNO3和0.25moLH2SO4的混合稀溶液中,加入9.6g铜粉,充分
反应后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
26.(14分)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按下图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 +2NaOH=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 ;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
;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装置②的作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试验现象是 ;
(6) 试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
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试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 (选填字母)
a. 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 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
d. 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
25.(6分)氨(NH3)是重要的含氮化合物。1774年该气体由英国普里斯特里利用熟石灰和
氯化铵加热反应制成。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
(2)为了在实验室制取干燥的氨气,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和所用药品都正确的是(填“甲”、“乙”或“丙”) ;
(3)如何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简述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
24.(6分)某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有:AsH3、H2SO4、KBrO3、K2SO4、H3AsO4、H2O和一种未知物质X。
(1)已知0.2mol KBrO3在反应中得到1mol电子生成X,则X的化学式为 ,
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
(2)写出并配平上述反应方程式,并标出电子得失情况
;
(3)根据上述反应可推知 。
a.氧化性:KBrO3>H3AsO4 b.氧化性: H3AsO4>KBrO3
c.还原性:AsH3>X d.还原性: X>AsH3
23.(10分)下图中①-⑪分别代表有关反应物中的一种物质,请填写以下空白。
(1)①、②、⑤、⑩的化学式分别是 、 、 、 ;
(2)③与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⑦与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⑧与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2.(7分)A为固体化合物,B、C为固体单质,D、X、Y为气体,且D、X燃烧的火焰呈淡蓝色,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下图所示的变化:
填写以下空白:
(1)A和B反应化学方程式: ;
(2)C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Y和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 ;
(4)A在工业用途很广,试举一例 。
21.(8分)(1)将下列硅酸盐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
①镁橄榄石(Mg2SiO4)______________,②高岭石[Al2(Si2O5)(OH)4]____________。
(2)三硅酸镁是一种胃病患者常用的制酸剂,该物质难溶于水,服用后能中和过多的胃酸,把三硅酸镁Mg2Si3O8·nH2O改写成氧化物的形式___________,写出它中和胃酸(胃酸的主要成分是HCl)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9.Cu、Ag合金2.80g和足量的某浓度的硝酸反应,将放出的气体与0.224L标准状况下的O2混合,通入水中恰好被全部吸收,则原合金中铜的质量是
A.1.08g B.1.28g C.0.64g D.2.16g
|
A.NaN3受撞击时,NaN3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叠氮酸(HN3)分子中各原子都满足于8个电子稳定结构
C.Na3N中N3-半径比Na+半径大
D.NaN3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非极性共价键
第Ⅱ卷(共80分)
18.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Gerhard Ertl,以表彰他对固体表面化学研究过程中的重大发现。使CO、NOx等在铂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转变成无毒气体,以减少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的排放,正是此项研究的重要应用之一。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在铂表面被氧化生成CO2,铂起催化作用
B.汽车尾气中NOx在铂表面发生反应的产物是N2
C.CO在铂表面可能和O2、NOx反应
D.NOx、CO、CO2均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17.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一容积15ml的试管充满NO2后,倒置于一个盛水的水槽中。当试管内液面上升至一定高度不再变化时,在相同条件下再通入O2,若要使试管内液面仍保持在原高度,则应通入O2体积为
A.3.75ml B.7.5ml C.8.75ml D.10.5ml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