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98149  198157  198163  198167  198173  198175  198179  198185  198187  198193  198199  198203  198205  198209  198215  198217  198223  198227  198229  198233  198235  198239  198241  198243  198244  198245  198247  198248  198249  198251  198253  198257  198259  198263  198265  198269  198275  198277  198283  198287  198289  198293  198299  198305  198307  198313  198317  198319  198325  198329  198335  198343  447348 

24.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的含量显著增高,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

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0℃下可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 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提取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并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最适温度”等相关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 cm)。

主要试剂及仪器:1 mg/mL的标准麦芽糖溶液、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备酶溶液。

步骤二:略。

步骤三:取6支干净的、体积相同并具刻度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注:+表示碘液变蓝色,-表示碘液不变色)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
8
8
8
8
8
8
恒温水浴5 min(℃)
0
20
40
60
80
100
α-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β-淀粉酶失去活性的溶液(mL)
1
1
1
1
1
1
恒温水浴5 min(℃)
0
20
40
60
80
100
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
5 min(℃)
0
20
40
60
80
100
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
颜色变化
+++
++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表明:小麦种子发芽时,胚产生赤霉素,赤霉素扩散到糊粉层,诱导淀粉酶的合成。赤霉素诱导淀粉酶合成的主要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液的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发现试管4中碘液不变色,能否据此推断α-淀粉酶的最适合温度一定是60℃?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中不能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进一步研究小麦种子中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则需获得β-淀粉酶保持活性而α-淀粉酶失活的酶溶液。请简要写出制备该种酶溶液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3.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2)牛与鸡之间    (有,无)竞争关系,理由是           

      。人与鸡的种间关系是              ,人与牛的种间关系是       

(3)流经该农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     所固定的     ,无机环境中的碳以  

  形式进入该人工群落。

(4)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会       (增多、不变、减少),理由是                   

                                      。

试题详情

22.某人在持续几天咳嗽后发热,经诊断是细菌感染引发了肺炎。用药后得以康复。请回答问题:

(1)侵入人体的细菌是一种发热激活物,通过一系列反应引起人体发热。体温过高时,人体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    ,耗氧量     ;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中    含量增高,病人会感觉肌肉酸痛。

(2)人的体温是由位于        中枢调控的。

(3)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人体的        系统参与了调节,最终实现稳态。

试题详情

21.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频繁爆发禽流感疫情。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已经设立了专门的防治基金。科技部宣布我国已研制成功人用禽流感疫苗。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转基因微生物细胞内由抗体基因到合成禽流感抗体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两个阶段。

(2)当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时,较好的治疗方法是直接注射康复患者的血清,因为血清中含有抵抗该病毒的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可由________细胞分化而来。

(3)禽流感病毒存在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两种类型,某同学想探究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是否可以作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的疫苗,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作答。

实验目的:探究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是否可作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的疫苗。

实验原理:通过接种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_____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____侵入时,机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材料和用具:健康家禽若干只、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不含病毒的特殊培养液、注射器等。(提示:可用特殊培养

液配制一定浓度的禽流感病毒,但浓度和剂量不作要求)

实验过程:第一步:取健康家禽若干只,均等地分为两组,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一段时间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0.血细胞、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血浆、体液         B.血液、组织液

C.血浆、组织液        D.血液、细胞外液

试题详情

19.科学家初步研制出H5N1型禽流感疫苗,应用前必须进行动物实验检测其效果,将未感染H5N1型病毒的一群健康小鸡分为A、B两组,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B组小鸡全部死亡是因为体内没有足够抗 H5N1型病毒的抗体

B.B组小鸡全部死亡是因为体内没有控制产生抗H5N1型病毒抗体的基因

C.A组小鸡存活是H5N1型疫苗和有关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D.A组小鸡存活最可能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

试题详情

18.右图表示两种动物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a、b两种生物可能是

A.野鸭、响尾蛇

B.响尾蛇、野鸭

C.硝化细菌、乳酸菌

D.乳酸菌、硝化细菌

试题详情

17.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试题详情

16.下图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试题详情

15.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株,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

A.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B.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

C.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上弯曲生长

D.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下弯曲生长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