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 叫发酵,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况分为 发酵和 发酵,据产物不同分为 、 、 。
3.微生物细胞内的酶可分为 和 两类。酶是微生物细胞内一直存在的酶,它们的合成只受的控制。而 是在环境中存在某种 的情况下才能够合成的酶,例大肠杆菌中分解葡萄糖的酶是 ,分解乳糖的酶是 ,酶的活性调节是一种 、 的调节方式。酶的合成调节的特点是 。
2.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主要有两种方式和 。
1.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包括 和 。前者是指 ,如 等,后者是指 ,如 等。
24.Ⅰ.图示铜污染对形态、解剖和生理特征上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的影响。图a和b中虚线左侧曲线表示它们在含铜浓度分别为10 μg/L及30 μg/L的培养液中数量变化情况,虚线右侧曲线表示它们在无铜的适宜培养液中的数量变化情况。
(1)甲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2)图a显示的结果表明,第21天与第5天相比,甲与乙的__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3)比较a、b两图,还能得出的结论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科学家曾对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流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食物链 环节 |
Ⅰ |
Ⅱ |
Ⅲ |
GP和NP |
GP=55.6×102 NP=1.3×102 |
GP=176×103 NP=6×103 |
GP=59.3×106 NP=49.5×106 |
NP/GP |
0.02 |
0.03 |
0.85 |
R |
54.3×102 |
170×103 |
8.8×106 |
未利用 |
- |
62.8% |
99.7% |
(1)Ⅱ所代表的动物是__________,其呼吸产生的能量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3)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物质乙是一种糖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__________功能。
(2)如果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甲、乙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物质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丙的分泌量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乙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______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________________。
(4)若刺激图中A点,电表指针偏转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科学家曾用来自文献上的基因序列,首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特异性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在适宜条件下,科学家将在实验室人工合成的DNA与催化DNA转变为RNA的酶相混合,并将所产生的RNA链加入到许多化学制剂的混合物中去,这些化学制剂与脊髓灰质炎病毒典型地侵犯人体细胞中的化学物质很相似。用含有完整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所酿造的饮料在细胞与动物实验中证实是有传染性的。为了区别合成的病毒与实验品系的病毒,研究者将微妙的变化引入到病毒的遗传密码中去,而不会改变病毒编码的蛋白质。
(1)若用某一种酶降解一种特异性脊髓灰质炎病毒
的遗传物质,得到的成分如表所示:
成分 |
腺嘌呤 |
鸟嘌呤 |
尿嘧啶 |
胞嘧啶 |
含量 |
a% |
b% |
c% |
20% |
数目 |
1 500 |
2 250 |
未知 |
未知 |
其他数量关系 |
a+b=50 |
①求值: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②使用的酶是________。
A.蛋白酶
B.核糖核酸酶
C.脱氧核糖核酸酶
D.核糖核酸酶或脱氧核糖核酸酶
(2)根据材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具有生物活性
B.人工合成DNA时,必须与生物自然状态条件相同
C.催化DNA转变为RNA的酶是逆转录酶
D.“化学制剂的混合物”应包括多种氨基酸
E.“微妙的变化”属于基因突变,可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3)如果全球性消灭脊髓灰质炎运动获得成功的话,是否可以消灭脊髓灰质炎病毒标本?为什么?
21.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时期 |
碳吸收量(kg C·a-1) |
碳释放量(kg C·a-1) |
A |
1.20×1014 |
1.20×1014 |
B |
1.20×1014 |
1.26×1014 |
(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
(2)表中_______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导致大气中________增加并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吸收光能的特性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
20.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19.下列有关实验探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进行绿叶中的色素提取时可以用无水酒精作为提取液
B.观察细胞中DNA、RNA用的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要现配现用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不需要设计对照试验
D.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的作用不同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