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减数分裂:是DNA分子复制 次,而连续分裂 次,导致子细胞中DNA分子数为正常体细胞中 的特殊的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主要完成 ,形成的子细胞名称为 第二次分裂完成的主要是 。形成的细胞名称是 。
1.细胞周期: 的细胞。从 开始到为止这样一段时间。我们人为的将其分为 和 其中 长, 短,我们要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应选择 时间较长的细胞。
2.ATP与ADP之间的关系可总结为表3-8-1:
表3-8-1
细胞结构 |
ADP→ATP |
ATP→ADP |
主要的生理功能举例 |
细胞膜上的载体 |
|
√ |
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离子等物质的主动运输 |
细胞质基质 |
√ |
√ |
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许多生化反应的进行 |
叶绿体 |
√ |
√ |
光反应产生ATP,暗反应消耗ATP |
线粒体 |
√ |
√ |
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可产生ATP;自身DNA复制等 |
核糖体 |
|
√ |
氨基酸合成蛋白质时要消耗ATP |
高尔基体 |
|
J |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形成,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分泌 |
内质网 |
|
√ |
有机物的合成、运输 |
细胞核 |
|
√ |
DNA的复制、转录 |
考题4-1 对 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反应向左进行和向右进行时所需的酶都是一样的 B.反应向右进行时释放能量,向左进行时储存能量
C.整个反应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D.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发生这个反应的生理过程都一样
考题4-2 ATP分子在细胞内能够释放能量又能贮存能量,从结构上看,其原因是( )
①腺苷很容易吸收能量和释放能量
②第二个磷酸根很容易从ATP上脱离和结合
③第三个磷酸根很容易从ATP上脱离,使ATP转化成ADP
④ADP可以迅速地与磷酸根结合,吸收能量形成第二个高能磷酸键,使ADP转变成ATP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考题4-1点拨:这是一道综合分析ATP和ADP相互转变关系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解析时应从以下两方面人手:①生物体进行的从“ATP→ADP+Pi”的过程和从“ADP+Pi→ATP”的过程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生理过程,它们发生的位置,所需的酶是不同的。也正是两个过程是在不同的场所、不同的酶作用下完成的,所以就不存在动态平衡问题,故C项不对。②植物细胞可通过光合作用产生ATP和消耗ATP,也可以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而动物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主要进行呼吸作用,所以D项不对。答案:B。考题4-2点拨:从ATP简式A-P-P-P可知,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当在酶作用下水解时,远离腺苷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ADP和磷酸,该键在一定条件下很容易断裂和重新形成,从而保证能量的释放和储存。答案:C。总结提示:ATP供能的方式是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同时释放出其中贮存的能量,这是因为,这一高能磷酸键易形成也易断裂。在解答本类试题时,这是我们应该明确的基本道理。
考点5.ATP在生物体内形成的场所
ATP的形成必需需要相应能量的产生,在动物体内可来自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植物体内除了通过呼吸作用获得之外,还可通过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场所为叶绿体。
考题5 小麦叶肉细胞在光下能形成ATP的场所是( )
A.核糖体 B.线粒体 C.叶绿体基质 D.细胞质基质
考题5点拨: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不能产生ATP,反而需消耗ATP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可以产生ATP;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暗反应过程消耗ATP;细胞质基质中可进行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可产生ATP。答案:B、D。 总结提示:ATP的形成需消耗能量,能产生能量的场所即为产生ATP的场所。
考点6生物新陈代谢类型的判断
(1)同化作用的类型。①自养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过程中,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无机物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贮存能量。
②异养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成有机物,只能把从外界摄取的现成的有机物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包括人、动物、营寄生活或腐生生活的菌类。
(2)异化作用的两种类型。①需氧型(也叫有氧呼吸型):生物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体内的有机物,释放出其中的能量,以便维持自身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需氧型。如绝大多数动、植物;②厌氧型(也叫无氧呼吸型):生物在无氧的条件下,仍然能够将体内的有机物氧化,从中获得维持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厌氧型。如乳酸菌和动物体内寄生虫等少数动物。
(3)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分为四类
(4)酵母菌、乳酸菌等代表生物的代谢类型举例:
酵母菌 异养需氧型(有氧时) 异养厌氧型(无氧时)
乳酸菌 异养厌氧型
蓝藻 自养需氧型(光能)
硝化细菌 自养需氧型(化学能)
硫细菌 自养需氧型(化学能)
铁细菌 自养需氧型(化学能)
或者异养需氧型
其他细菌 异养厌氧型
寄生虫 异养厌氧型
菟丝子 异养需氧型
蘑菇(大多数真菌) 异养需氧型
松树(一般植物) 自养需氧型
松鼠(一般动物) 异养需氧型
原始生命 异养厌氧型
红螺菌 兼性营养型
考题6-1 人在受伤时,若伤口较深则易得破伤风,而伤口较浅则一般不会有感染破伤风的危险,你认为下列哪组生物与引起破伤风的破伤风杆菌的代谢类型相同( )
A.蘑菇和根瘤菌 B.蛔虫和乳酸菌 C.大肠杆菌和炭疽杆菌 D.酵母菌和蓝藻
考题6-2 甲、乙、丙是三种微生物,表3-8-2 I、Ⅱ、Ⅲ是用来培养微生物的三种培养基。甲、乙、丙都能在Ⅲ中正常生长繁殖;甲能在I中正常生长繁殖,而乙和丙都不能;乙能在Ⅱ中正常生长繁殖,甲、丙都不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都是异养微生物
B.甲、乙都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C.甲是异养微生物、乙是固氮微生物、丙是自养微生物
D.甲是固氮微生物、乙是自养微生物、丙是异养微生物
考题6-3 测定3类细菌对氧的需要,让它们在3个不同的试管中生长,图3 8 5显示了细菌的生长层。据此判断:只能在有氧培养基中繁殖、在有氧和无氧培养基中都能繁殖、只能在无氧培养基中繁殖的细菌依次是( )
A.Ⅲ、Ⅱ、I B.I、Ⅱ、Ⅲ C.Ⅲ、I、Ⅱ D.I、Ⅲ、Ⅱ
考题6-1点拨:由题干条件可以判断破伤风杆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而选项中只有蛔虫、大肠杆菌、乳酸菌的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蘑菇、根瘤菌、炭疽杆菌的代谢类型为舁养需氧型,而酵母菌则为异养兼性厌氧型生物,蓝藻为自养需氧型生物。
考点1酶及酶的催化特性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从本质上讲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如唾液淀粉酶、蛋白酶,但近十几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所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酶是活体催化剂,所以除具备一般化学催化特性(反应前后物理、化学性质不变;只改变反应速度.不改变化学反应平衡)之外,还具有三点特性:
(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倍。
(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这与酶的空间结构有关,用图示可表示为如图3 8-1。
(3)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这是因为温度、pH可以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但应注意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并不能使酶失活,而高温、过酸、过碱、重金属盐可以使酶发生不可恢复的失活现象。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可表示为如图3-8-2。图中A、B分别代表酶的最适宜温度、最适宜pH,不同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是不相同的。
案例剖析 旁征博引 举一反三
考题1-1 下列能够破坏RNA聚合酶的物质是( )
A.DNA聚合酶B.DNA解旋酶C.胰蛋白酶 D.核酸酶
考题1-2 用n一淀粉酶作实验材料,探索温度、pH、反应物浓度等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3-8-3所示,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进行如下步骤: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注入2mL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lmL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滴1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④→②→⑤ D.①→④→②→③→⑤
(2)将装有酶和反应物的甲、乙两试管分别放入冰水和90℃水浴锅中处理10min后取出,加入碘液振荡后再转入60℃的水浴锅中保温5min,两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分别为:甲 ,乙 。
(3)若用人的唾液淀粉酶做实验,则图3 8-3A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应为 ℃,由此说明 。
(4)图3-8-3B中,反应物达到某一浓度时,反应速度不再上升,其原因是
(5)图3-8-3C曲线所表示的酶的活性与pH的关系是 。在该实验中用来检测实验结果的试剂是 。
考题1-1点拨: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分解蛋白质的酶为蛋白酶。答案:C。考题1-2点拨:做本类实验的第一步应该先进行分组标号,所以先进行①,其次应再进行④,再进行②、③。这是为了先为酶反应营造不同的外界环境,否则会由于外界条件不确定,导致实验失败,碘液应在实验将要结束时加入,否则不能排除碘液对实验的影响,最佳顺序应为①→④→②→③→⑤。由于低温只能暂时抑制酶的活性,所以温度恢复后,酶活性恢复,分解淀粉,而高温可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发生不可逆转的失活,即使温度恢复最适宜时,也不能催化淀粉的分解。唾液淀粉酶,血液凝固酶等一系列人体内的酶,最适温度应为人体体温--37℃,这体现了不同酶所需最适温度是不同的。验证一系列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主要通过不同pH条件下淀粉分解的多少,而碘液只能验证淀粉的有无,所以本实验不能选择碘液。答案:(1)D(2)溶液蓝色褪去;溶液仍为蓝色(3)37;不同生物体中酶催化作用所需的最适温度不同 (4)受反应液中酶浓度的限制 (5)在一定的pH范围内,随pH增大,酶活性增强,反应速度加快,超过最适pH,随pn增大,酶活性下降;斐林试剂(或用班氏试剂,不能用碘液)总结提示:本题考查酶的特性的载体在于课本相关实验,对本知识点考题的正确解答应注重实验步骤的合理设置、实验对照方法、实验试剂的合理选择,本知识点考题一般难度较大,需分析和综合的内容较多。
考点2人体内的酶
(2)特殊条件的酶:如胃蛋白酶活性最高的温度是37℃,pH=2,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50℃-75℃,pH=5.5-7.5。
考题2 将等量的牛肉放在盛有等量的不同消化液的容器里,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氨基酸最多的是( )
A.胰液、小肠液 B.胃液、小肠液 C.胰液、胃液 D.胆汁、小肠液
考题2点拨;胰液中有胰蛋白酶、肠液中有肠肽酶、胃液中有胃蛋白酶、胆汁中不含消化酶,蛋白质要被分解为氨基酸,必需经蛋白酶和肽酶的共同作用,所以可排除c、D答案;而胰蛋白酶的最适pH为8.5左右,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O左右,肠液中肠肽酶最适pH为8.5左右,如果肠液和胃液混合pH改变,都处于不适宜的pH环境中。答案:A。总结提:本知识点为涉及初中知识的知识点,可见,我们在复习时,应注意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挖掘与某知识点相关联的知识,从而形成网络体系,这在复习中相当关键,并且这种出题形式在高考题中经常出现.
考点3 ATP的结构构成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它是细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在 ATP分子中的两个磷酸基团之间的高能磷酸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当这种化学键水解时,放出的能量是一般化学键放出能量的2倍以上。例如,每摩尔的高能磷酸键放出的能量约是30.54kJ,而一般的P一0键只放出能量8.37-20.92kJ。ATP分子简式可表示为A- P-P-P(A:腺苷,P:磷酸,“-”:高能磷酸键)。其结构式如图3-8-4所示。
考题3-1 研,2分)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中含有C、H、0、N、P元素
B.活细胞中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
C.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考题3-2 )当条件满足时,20个腺苷和80个磷酸最多可以组成的ATP和ATP分子中所含的高能磷酸键有( )
A.20个和30个 B.20个和40个 C.40个和40个 D.40个和60个
考题3-1点拨:由考点解析我们可以发现ATP的构成元素有c、H、0、N、P,由于在人体内含量少,又是直接供能物质,故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而获得ATP的方式,在植物体内,不仅有光合作用,还有呼吸作用。答案:D。考题3-2点拨:20个腺苷可参与构成20个ATP,80个磷酸可参与构成26个ATP,可见。20个腺苷和80个磷酸最多可形成20个ATP,又因为每个ATP分子中有2个高能磷酸键,所以20个ATP含有40个高能磷酸键。答案;B。总结提示:ATP在生物的新陈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对其分子式的考查也尤为重要。对此知识点的掌握,应注重知识的联系性。如A代表腺苷,如果再加上一个磷酸,就是构成RNA的基本组成单位--腺嘌呤核苷酸,由ATP的构成联系到RNA的构成。
考点4.ATP与ADP之间的联系
1.ATP的生理功能以及发挥作用的方式:ATP分子中远离A(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在一定条件下很容易断开,也很容易形成。高能磷酸键断开时,连接在ATP上的磷酸基团就离开ATP,形成磷酸(Pi),同时,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三磷酸腺苷就转化成二磷酸腺苷,这个过程通常称为ATP的水解。ATP水解时释放出的能量,可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元素或肌肉收缩等。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也可以说,ATP是生物新陈代谢中的直接能源物质。当细胞中ATP的含量过分减少时,在一种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一个磷酸结合,形成一个高能磷酸键,从而转化成ATP。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ATP在生物体内含量少;(2)ATP与ADP之间的转化虽在物质上是可逆的,但这并不是可逆反应,因为这两个反应所在场所不同,所需酶的种类不同,所涉及能量方式不同;(3)生成ATP所需能量,动物体内可来自呼吸作用和磷酸肌酸的转化,植物体内可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4)当ATP过多时,部分能量可转移到磷酸肌酸中。
Ⅱ.考点过关和高考预测过关斩将一马平川
考点详解 精剖细解 入巿三分
5.ATP称之为 ,如果去除两个磷酸,则是 的基本组成单位。ATP是 ,故称之为“能量货币”。
4.酶,是一种 催化剂,与一般化学催化剂相比较,具有 、 、 、 等特性,但也具有一般催化剂的基本特征,即只改变 ,不改变 ,并且反应前后 、 性质不发生改变。
1.活细胞;有序;同化;合成;异化;分解2.外界物质;自身物质;贮存;自身物质;代谢废物;释放3.无机物;有机物;不能
3.自养型,指能够利用 转变成 的新陈代谢类型;异养型,指 合成有机物,必须从外界获取有机物的新陈代谢类型。
2.同化作用,指生物体将 转变成 同时能量的过程;异化作用,指生物体将 转变成 ,并排出体外,同时 能量的过程。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