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C点拨: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为10%-20%。因为能量传递效率最高(即20%)时.各营养级的牛物量消耗最少.故虎鲸增加lkg体重,消耗海豹的量应为5kg。以此类推,消耗浮游植物的量为125kg。
备考4测试考点2 4、5 图7-26-33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图中的甲、乙、丙各是(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B.乙是生产者,甲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
C.丙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甲是分解者 D.甲是生产者,丙是消费者,乙是分解者
2.B点拨:考查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以乔木为主.也有灌木和草本植物,动物种类也特别多。由于森林中障碍物多,肉食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被捕食的动物往往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逃脱敌害;鸟类把巢筑在树权上或树洞里.显然要比在地面上安全得多;由于根密土湿.不利于动物挖洞穴居。
备考3测试考点3 在南极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一小鱼一海豹一虎鲸。按能量传递规律,若虎鲸靠吃海豹来增加lkg体重,至少消耗浮游植物的量为( )
A.1kg B.10kg C.125kg D.1000kg
备考1测试考点2.3、4 根据图7 26 32食物网.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鸟为四级消费者
B.同样100kg的植物对蛇所供应的能量途径I较途径Ⅱ多
C.若将蛇除去,则蜈蚣的数量将减少
D.变形虫与草履虫均以细菌为食,若草履虫的数量增加,则变形虫的数量减少;反之亦然
1.A点拨:A项.鸟为三级消费者;B项.1支食物链比Ⅱ支食物链在到蛇时少了一个营养级,故可得较多的能量;C项.蛇去除时.鸟的天敌减少.未达平衡前.鸟类数量变多,此时蜈蚣被鸟捕食的也就变多.故蜈蚣将减少一些;D项.因两者竞争相同的食物.而出现此消彼长现象。
备考2 测试考点1 5、7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尤其是动物适应森林生活的方式多种多样,以下不是动物适应森林生活特征的是( )
A.肉食动物往往采用伏击的方式进行捕食
B.用穴居的方式来防御和逃避敌害
C.鸟类都把自己的巢筑在树权上或树洞里
D.采用隐蔽躲藏的方式来逃避敌害
21.(1)①A;D;E②能量流动星、荔枝螺、海葵;海星和荔枝螺②藤壶;藤壶大量繁殖.占据了岩石表面.使海藻不能生长。石鳖和石槭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
点拨:(1)①据图可知.A代表生产者.B代表分解者.C代表二氧化碳.D、E代表各级消费者.所以食物链可表示为A→D→E。②5000 ×0.2×0.2可知.6CO2-602.黑暗条件下.植物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X.6×32/X=6×44/443"=32mg。所以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生产者每小时实际产生的氧气为32+32=64mg。(2)此小题考查识别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相关知识.属于较容易的题目.只要基础知识牢固,不难得出正确结论。
IV.高考题预测 高瞻远瞩 占尽先机
考情预测
预测1: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
预测根据:生物学科中的任一知识体系,都必须有一定的基础,生态系统也不例外,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是分析生态系统中一系列知识的载体,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其知识的精髓,也是本部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命题角度预测:本知识为一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命题时多结合各种生物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并且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再设置相应的数值考查能量流动的特点,以及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以此为依据可以改变能量流动途径,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使太阳能得以充分利用。
预测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预测根据:生态系统稳定性是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需要一系列基础知识,故其为知识综合的枢纽。
命题角度预测: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知识背景,考查“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更有益的部分。考点预测题
A卷 基础经典预测题 (100分60分钟) (348)
20.(1)分解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3)食物链(4)生产者
点拨: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是以[i]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首先通过1绿色植物(生产者)的光合作用6.被合成有机物进入 1植物体内.再通过食物链流到各级消费者体内.再从各级消费者流到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都通过呼吸分解有机物.把CO2释放到大气中。
回顾21 测试考点2、4、5 0分)读图7-26-30和图7-26-31,回答有关生态关系的问题。
(1)图7-26-30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①写出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
口→口→口②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着 。若生产者有5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 kg。③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出44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出32mg的O2,则生产者每小时实际产生的O2量为 mg。
(2)图7-26 31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槭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
①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种类有 。两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 。
②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 成为优势种,而石鳖和石槭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 。
19.(1)ABC,水;A草原(2)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cm×100cm开始取样。②取样方法不对,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③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点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而且两者往往呈现相反的现象。一般来说.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所以三种类型的草原抵抗力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就是其中物种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草原与森林相 比,抵抗力稳定性较弱而恢复力稳定性较强。引起我国从东到西草原物种数量变化的主要生态因素是水。在调查某一生态系统中某种群密度时应注意选取适当的样方面积.随机取样.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均数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回顾20 测试考点2、4、5 分)图7-26-29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循环的模式图,图中“圆圈”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
(1)3为 ,4为 。(2)6为 ,7为 。
(3)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传递是通过 实现的。
(4)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是 。
18.(1)夏季气温和光照都合适,光合作用旺盛,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冬季则光合作用减弱(2)①FGHI;②E;③减少 (3)15;20 ①见答图7-26-1;llO②森林可促进水循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解气候.净化空气等。而生物原始群落在调节和保护环境方面的功能优于人工林。从本例来看.一个较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一旦被人为破坏,要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生态状况,是十分困难的,所以保护森林,对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十分重要
点拨:(1)影响光合作用强弱的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是通过影响光合作用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在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夏季气温和光照都适合光合作用.因此光合作用旺盛.远远大于呼吸作用。所以此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低.冬季相反.故出现了二氧化碳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2)从图中可知:F、G;、H、I在食物链中占据第三营养级。B、C、D、E这4个初级消费者总体重分别为lkg、100kg、180kg大,能量最多.被除去后对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影响最大。G和D、E是捕食关系.D、E与生产者A也是捕食关系.若除去G.则D、E的数量会增多.A的数量就会减少。(3)净生产量一总生产量一呼吸量,而呼吸量一总生产量一生长量一枯死量-45吨/公顷.所以净生产量=60-45=15吨/公顷,非同化器官是指除了叶子之外的器官,它们的呼吸量=总呼吸量-叶子的呼吸量=20吨/公顷。碳积蓄量田,碳积蓄量每年减少20吨/公顷;5年就减少了100 吨/公顷。所以起点是100吨/公顷;退耕还林60年内,每年的碳积蓄量为5吨/公顷.则60年时为400吨/公顷.据此可绘出函数关系曲线。从图中可以读出在110年时碳积蓄量达到500吨/公顷。森林在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着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作用.且毁林容易.恢复难.要求我们要保护好森林资源。该题通过3个方面的问题.考查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及人为破坏后再恢复的情况,特别是最后一问是开放性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回答.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回顾19 测试考点1、5,18分)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表7-26-3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表 7-26-3
|
A |
H |
C |
10×10 |
3 |
3 |
|
20×20 |
0 |
|
3 |
40×10 |
8 |
6 |
|
80×80 |
1 4 |
9 |
8 |
90×90 |
1 6 |
11 |
8 |
100×100 |
1 7 |
13 |
8 |
110×110 |
1 9 |
13 |
8 |
1 20×1 20 |
20 |
1 3 |
8 |
130×130 |
20 |
1 3 |
8 |
140×1 40 |
|
|
|
(1)A、B、C三种类型的草原对放牧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导致这三种类型的草原物种数量不同的关键生态因素是 。如果将A草原与我国东北针叶林相比,两者之间恢复力稳定性较强的是 。
(2)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
步骤: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回顾17 测试考点1、5、6、7湿地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是天然的蓄水库.并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被喻为“地球之肾”。湿地类型众多.如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等。
(1)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具有 和 等生态功能。
(2)在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 过程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 进行传递。
(3)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湖泊相比.稻田的 稳定性较低。
(4)调查表明.我国相当一部分湖泊已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原因是含氮、磷等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湖泊 的限度.使其自动调节能力下降。富营养化水体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有 等。
17.(1)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蓄洪抗旱);净化水质(2)光合作用;食物链(网) (3)抵抗力 (4)自动净化能力;溶氧量下降;有毒物质增加
点拨:(1)湿地包括沼泽和沿海滩地.我国的湿地种类很多。湿地可以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可以补充地下水和作为人们的水源,同时还可以净化水质。(2)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被固定形成有机物,再以有机物的形式沿食物链(网)传递。(3)生物多样性越丰富,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稻田的物种多样性不丰富.所以它的抵抗力稳定性比湖泊低。(4)自动净化能力是湖泊恢复到以前正常状态的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了限度就会造成正常生态平衡的破坏,且这种破坏一般很难在短期内恢复。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和消耗水中的氧,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回顾18 测试考点2、3、4、5、7 2分)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的问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在陆生植物繁茂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冬季高于夏季.皇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这是因为
(2)图7-26 27表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中数字表示该生物的个体数量.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该生物的平均体重。据图回答:
①该食物网中占据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A-I中的 。 ②若初级消费者中. 被除去.则对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影响最大。③若除去G后.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者数量将 。
(3)南方某地有一片热带雨林.最初碳积蓄量为500吨/公顷.此时.总生产量每年为60吨/公顷.叶的呼吸量为25吨/公顷.生长量为5吨/公顷.枯死量为10吨/公顷。已知总生产量一生长量+枯死量+呼吸量.则该地的净生产量是 吨/公顷.非同化器官的呼吸量是 吨/公顷。
①该林地因人为破坏.碳积蓄量逐年下降.降一步被开垦为农田.经过估算.在开垦为农田的5年间.碳积蓄量每年减少20吨/公顷。5年后退耕还林.退耕还林后的60年内.碳积蓄量以每年5吨/公顷的量增加·60年后以每年2吨/公顷的量增加。在图7 26 28中标出退耕还林后的l 60年内该林地的碳积蓄量的变化。从该图可读出·要恢复到该片雨林最初的碳积蓄量需要 年。
②通过本例.请从保护森林的意义及生态学的角度谈谈你的感想
16.A点拨:由题意可知,土壤中有机物量指的是分解者的数量,由图可知,a的数量少.却分解的落叶最多,b次之;C数量最多.分解的落叶量最小。由此可推知,分解落叶的能力a>b>c。
15.D点拨: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能否维持.在现在的情况下,很大程度上受人的影响较大,所以要保护生态平衡就要减小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
回顾16 测试考点2、3 图7 26-26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 是( )
A.a>b>c B.c>b>a C.c=b>a D.a>c=b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