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豌豆种皮灰色(G)对白色(g)为显性,现有基因型为GG和gg的两种豌豆杂交得F1,将F1连续种植(自交)得F3 。则F3植株所结种子的种皮颜色的分离比约为( )
A.3:1 B.4:1 C.5:3 D.5:2
4.下列关于玉米叶片结构及其光合作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围绕维管束的叶肉细胞呈“花环型”,且排列紧密;②水的光解主要在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③CO2中的C首先转移到C3途径;④光能转化为电能时,电子的最终受体是ATP和NADP+;⑤NADPH既是还原剂,又是活跃的化学能源物质之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3.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来源和生理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激素 |
分泌腺体 |
生理作用 |
A |
胰高血糖素 |
胰岛A细胞 |
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
B |
促甲状腺激素 |
甲状腺 |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
C |
抗利尿激素 |
下丘脑神经细胞 |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
D |
醛固酮 |
肾下腺 |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Na+泌K+ |
2.下图A、B、C、D分别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数目。请判断b、c、d依次代表( )
A.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 B.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C.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 D.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NA分子
1.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真叶形成之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念水量增加,自由水/结合比值增加 B.有机物总量减少,核酸总量增加
C.鲜重增加,干重减少 D.有机物种类减少,呼吸增强
10.解:(1)微观方向:①、③、④;宏观方向:②一(2)此题为开放性答案,只要是现代生物科技发展的实例即可,例如:抗虫棉的培育成功;具有人耳的小白鼠在我国成功培育,解决了人体器官克隆的载体问题;将人的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体内,获得能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等实例。点拨:现代生物科学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微观方向,一是宏观方向。微观方向主要是研究生物分子,宏观方向则是研究解决生态学的问题,即生物与其生存环境间的关系。材料①、③、④都着重谈微观方向,分子角度的研究成果。材料②注重微生物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如何合理利用这种关系使之为人类服务。
9.C点拨:本题重在考查应激性、适应性等生物特征。植物的开花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由题干条件可知,影响植物开花的外界因素为光照,这是典型的感性运动,为应激性。生物的任一特性都受遗传性的控制,故答案为C,本题对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备考10(开放题)测试考点6、7(12分)以下为某同学从互联网上下载的有关科技发展的部分信息:①目前已研制出抵抗黄杆菌的转基因水稻。因为每年黄杆菌要吞食全世界谷物的5%-lO%以上。有些地区高达50%。人工构建抗黄杆菌基因导入高产、优质、不抗病的小麦品种之中,在世界上首次获得抗病毒转基因小麦植株。已成功育成转基因大豆。我国科学家也成功培育出转基因抗病毒甜椒、转基因马铃薯和番茄;②废气和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几乎都可作为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底物,故可用微生物进行废物的控制和处理,称为生物整治。在生物过滤器及滴滤器中,填充的材料表面生长有很多微生物群落形成结构复杂的“生物膜”,当含有有机污染物的废物流经其中时.污染物就被微生物降解了。该法的使用已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的“超级杂交水稻选育研究”选育的超级杂交先锋组合“两优培九”获大面积推广,亩产700公斤;④美国培育的基因工程“超级菌”.几小时便可以降解掉自然菌种需一年才能降解完的水上浮油。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生物科学发展的方向,将材料序号进行归类。
(2)根据你在研究性学习中查阅的信息,再举l-2个有关生物科学发展实例。
8.解:实验步骤:(1)用捕虫网在野外捕捉草绿色蝗虫和黄褐色蝗虫棚移至绿色草地上,在其中较均匀地放入两种蝗虫各100只,然后放入5只家鸡,观察鸡的捕食情况。(3)当蝗虫的半数被食时,赶走鸡群,捕捉并清点两种蝗虫的数目。结果:绿色蝗虫数多于黄色蝗虫数。(4)将塑料大棚移至枯黄草地上,在其中较均匀地放入两种蝗虫各100只,然后放入5只家鸡,观察鸡的捕食情况。(5)当蝗虫约半数被食时,赶走鸡群,捕捉并清点两种蝗虫的数目。结果:黄色蝗虫数多于绿色蝗虫数。点拨:本题从保护色角度,考查了生物的适应性。对此题的解答应注重对材料、用具的合理使用,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准确预测,对照的合理设置等。
备考9(巧题妙解)测试考点2、4(4分)18世纪,英国著名的植物学家林奈对植物开花时间作了很多观察和研究,并在自己的花园里培植了一座有趣的“花钟”,如表1-1-1所示。决定表中各种花按时开放的原因是()
表l-1-1
花种 |
开花大致时间 |
花种 |
开花大致时间 |
花种 |
开花大致时间 |
蛇床花 |
黎明三点 |
牵牛花 |
黎明四点 |
野蔷薇 |
黎明五点 |
龙葵花 |
清晨六点 |
芍药花 |
清晨七点 |
半支莲 |
上午十点 |
鹅鸟菜 |
中午十二点 |
万寿菊 |
下午三点 |
紫茉莉 |
下午五点 |
烟草花 |
晚上七点 |
昙花 |
晚上九点 |
|
|
A.应激性特征B.适应性特征C.遗传性特征D.变异性特征
7.(1)弯向小孔光源;植物茎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同时在失重状态下,植物的茎失去背地生长的特性(即茎不向上弯曲生长),所以该植物弯向小孔光源方向生长(2)不一定
点拨:在太空航天飞机上的植物仍然具有向光性,因为光线并不因为失去地心引力而丧失对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的影响。所以该植物仍然向光生长。同时,在太空航天飞机上的植物处在失重状态,所以其茎失去背地性。综合来看,该植物的茎的生长方向是弯向小孔光源;同理,该植物的根也处于失重状态,其内部生长素分布不受重力影响,根生长失去向地性。
备考8(探究性实验题)测试考点2(7分)夏末秋初时节,当人们到野外郊游散步时,可见到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不同体色的蝗虫,有的是草绿色,有的是黄褐色的.它们的不同体色皆可称为保护色,它能使蝗虫不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蝗虫的生存。请你利用这两种蝗虫为实验材料及其他的辅助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以验证保护色对生物体的作用(其他材料和用具:家鸡,捕虫网,绿色草地,枯黄草地.可移动的简易塑料大棚)。请写出实验步骤及结果。
6.B点拨:本题重在考查生物的六个基本特征,任何生物都具有应激性、适应性和遗传变异性。野生生物的数量之所以会大量下降这与人类对其环境的破坏是分不开的。人类将其环境破坏之后,由于生物不适应变化的环境,故适应性弱的个体将被淘汰。
备考7(实际应用题)测试考点2(9分)如图1一l-2所示为在太空中飞翔的航天飞机内水平放置的一株植物,在植物所处暗室的右下角开一小孔,让光线从小孔处射人暗室。请分析:
(1)该植物的茎的生长方向是,原因是
(2)该植物根的生长方向(填“一定”或“不一定”)弯向地心。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