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198710  198718  198724  198728  198734  198736  198740  198746  198748  198754  198760  198764  198766  198770  198776  198778  198784  198788  198790  198794  198796  198800  198802  198804  198805  198806  198808  198809  198810  198812  198814  198818  198820  198824  198826  198830  198836  198838  198844  198848  198850  198854  198860  198866  198868  198874  198878  198880  198886  198890  198896  198904  447348 

4.亲和力;PEP;浓度很低;C3

试题详情

3.根瘤菌;产量;生态环境

试题详情

2.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NADPH

试题详情

1.水;二氧化碳;还原;糖类等有机物

试题详情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C
B
D
A
D
D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C
C
A
B
C
C
C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A
D
D
C
D
D
B
D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C
C
B
C
B
×
A
D
C
41
42
43
 
 
 
 
 
 
 
×
B
B
 
 
 
 
 
 
 

试题详情

 

(1)注明各部分名称:  1.   2.    3.    4.    。  ①      ②     ③     。 (2)A、B两图中属于C4植物的为    。 (3)与A图中1、2结构生理功能相同的,为B图中的[ ]    部分。二氧化碳被固定形成C4的过程则在     图中的[ ]     进行。 (4)相比较而言,具有较强光合作用能力的为  植物。因此,从进化角度分析   植物更为高等。 7.在可控制温度和大气成分的温室中,以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无土栽培蔬菜。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春季天气晴朗,光照充足时,为使作物增产,除满足矿质元素的需求外,应采取的措施是        ,此措施可通过         等方法实现。 (2)当阴雨连绵、光照不足时,温室温度应     ,以降低蔬菜的      。 (3)向培养液中泵入空气的目的是      。 (4)写出培养液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三种必需矿质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它们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 8.全世界工业合成氮肥中的氮只占固氮总量的20%,绝大多数是通过生物固氮进行的。最常见的是生活在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能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经过固氮酶的作用生成氮的化合物,以利于植物的利用,在此过程中豆科植物也为根瘤菌提供营养物质。 (1)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关系在生物学上称为        。 (2)根瘤菌之所以能完成固氮作用,是因为它有独特的固氮酶,而根本原因是它具有独特的   。 (3)日本科学家把固氮基因转移到水稻根系的微生物中,通过指导合成固氮所需的    ,进而起到固氮作用,降低了水稻的需氮量,减少氮肥的施用量。而更为理想的是直接将固氮基因重组到水稻、小麦等经济作物的细胞中,建立“植物的小化肥厂”,让植物本身直接固氮,这样就可以免施氮肥。如果这种重组能实现的话,那么固氮基因最终实现表达的途径是     。 (4)这种生物固氮和工业合成氨比较,它是在          条件下进行的,从而节省了大量的    。 9.下图为自然界中氮循环示意图,根据图回答:

 

(1)大气中的氮主要通过[ ]   进人生物群落, 其次,[ ]   和[ ]   等途径也可少量供给植物氮素。 (2)图中的A物质代表   ,可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形成B物质。B物质在土壤中,在  细菌的作用下形成C。C物质代表   。 (3)将B物质转化成C物质的细菌,其新陈代谢类型属于   型。 (4)在  条件下,一些细菌可将C物质最终转化为   ,返回到大气中。

第二章 光合作用和生物固氮  答案

试题详情

29.从蚕豆根瘤上分离出来的根瘤菌能侵入 (  )  A.大豆根  B.蚕豆根  C.大豆根和蚕豆根  D.均不能 30.提高农作物光能利用率,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  )  A.延长光合作用时间     B.增加光合作用面积   

C.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D.ABC全是 31.CO2含量过高时,光合作用强度减弱最可能的原因是 (  )  A.CO2浓度过高,抑制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B.CO2浓度过高,抑制了光反应   C.CO2浓度过高,抑制了植物的呼吸作用   D.CO2浓度过高,抑制了暗反应 32.修建温室时,采用哪种玻璃能提高光合作用对光能的利用率 (  )  A.红色   B.绿色    C.无色    D.黄色 33.光照较强的夏季中午,下列哪种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高一些 (  )  A.菠菜    B.水稻   C.玉米    D.小麦 34.如果在塑料大棚中培育水稻秧苗,有利于培育出壮秧的塑料薄膜的颜色是( )  A.,红色   B.蓝色   C.黄色    D.绿色 35.关于固氮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代谢类型是自养需氧型的    B.只能与豆科植物共生

C.促进了自然界的氮循环    D.能将NO2还原成NH3 3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土壤中的氨经过硝化细菌的作用,最终转化成硝酸盐  B.土壤中的反硝化细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将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并最终转化成氨气  C.植物只能利用土壤中的硝酸盐和铰盐,而不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  D.生物固氮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7.下面对氮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  A.生物的固氮过程就是吟被吸收到植物体内利用    

B.氮素一旦进入生物体内就不会形成、  C.生物体内的氮主要来源于闪电固氮    

D.动物产生的尿素转化成的铰可被植物体吸收利用 38.在生物固氮过程中,最终电子受体是 (  )  A.N2和乙炔  B.NH3   C.乙烯  D. NADP+ 39.圆褐固氮茵除了具有固氮能力外还能 (  )  A.促进植物生根     B.促进植物开花 

C.促进植物形成种子   D.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果实发育 40.下列各项中与根瘤菌固氮过程无关的是 (  )  A.e-和H+  B. ATP  C.NO3- D.固氮酶 41.合理施肥的实质是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下列叙述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密切相关的是(  )  ①氮使叶面积增大,增大了光合面积   

②氮是光合产物蛋白质的必需元素  ③磷是NADP+和ATP的组成成分,可提高光合能力 

 ④钾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2.根瘤菌在根内不断地繁殖,并且刺激根内的一些细胞分裂,进而使该处的组织逐渐膨大,形成根瘤.其刺激的细胞是 (  )  A.厚壁细胞    B.薄壁细胞    C.表皮细胞    D.根冠细胞 43.根瘤菌的新陈代谢类型属于 (  )  A.自养需氧型  B.异养需氧型    C.自养厌氧型    D.异养厌氧型

试题详情

15.N元素是以什么形式进入高等植物体内的 (  )  A.N2   B.硝酸盐和按盐   C. NO   D. NO2 17.光照与光合效率关系正确的是 (  )  A.光照越强,光合效率越高  

 B.阴生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光合效率为零  C.适宜的光照可以提高光合效率    

D.阴生植物的光照强度与光合强度和光合效率成反比 18.下列措施中哪项不利于光合作用效率的提高 (  )  A.将人参、田七种植在遮阴处  B.在苹果树周围地面铺反光膜    C.用反硝化细菌拌种    D.向温室内输入一定浓度的CO2 19.C4植物与C3植物相比,其发生光合作用的场所为(  )  A.只发生在叶肉细胞叶绿体中      B.只发生在维管束鞘细胞叶绿体中  C.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 D.叶肉细胞和导管细胞的叶绿体中 20.下列植物中属于C4植物的是 (  )  A.水稻  B.小麦  C.高粱  D.菜豆 21.C4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 PEP的作用为 (  )  A.提供能量  B.吸收水分  C.提供[H] D.固定CO2 22.C4植物维管束鞘细胞的特点为 (  )  A.细胞个体较大,叶绿体中含有基粒 

B.细胞个体较大,叶绿体中不含有基粒  C.细胞个体较小,叶绿体中含有基粒   

D.细胞个体较小,叶绿体中不含有基粒 23.C4植物比C3植物固定CO2的能力强很多倍,其原因为 (  )  A.有关酶对CO2的亲和力强     B.有关酶含量多 

C.有关酶对CO2的亲和力弱     D.有关酶含量少 24.下列各选项中,可以作为鉴定某种植物为C4植物的特点为 ( )  A.维管束鞘细胞中不含叶绿体    B.豆科及蔷蔽科  C.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    D.围绕维管束的是呈“花环型”两圈细胞 25.C4途径中CO2是从下列哪种结构中释放出来的 (  )  A.维管束鞘细胞的细胞质中  B.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    C.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   D.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 26.甘蔗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 (  )  A.只有C4途径          B.只有C3途径   

C.既有C4途径,又有C3途径   D.只有C5途径 27.从生态系统物质生产的角度来分析,碳同化的意义为 (  )  A.将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B.光能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  C.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合成,是通过碳同化过程实现的  D.占植物体干重90%以上的有机物,基本上是通过碳同化合成的 28.光合作用过程中,电能转换成活跃化学能的反应式之一为: 

NADP++2e十H+→NADPH,该反应式电子的根本来源是 (  )  A.叶绿素a           B.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C.吸收和传递光能的色素分子   D.参与光反应的水分子

试题详情

C.被抑制、失去电子    D.被激发、失去电子 3.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中能量转换的正确顺序为 (  )  A.光能→电能→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 

B.光能→活跃的化学能→电能→稳定的化学能  C.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D.光能→稳定的化学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 4.辅酶II形成还原型辅酶II的反应方程式为 (  )   A. NADP++2e十H-→NADPH+   B. NADP++2e十H+-→NADPH  C. NADP+e+H+-→NADPH     D. NADP十e+H-→NADPH 5.在暗反应过程中, NADPH的作用是 (  )  A.为C3化合物还原提供能量      B.还原C3化合物  

C.与ATP的作用完全相同      D.A和B 6.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同化伴随的能量变化是 (  )  A.将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贮存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B.光能转换为电能 

C.电能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            

D.光能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 7.高等植物的最终电子供体和受体应是 (  )  A,光能和CO2   B.CO2和ATP  C. ATP和水 D.水和NADP+ 8.光合作用过程中,不在叶绿体基粒囊状结构的薄膜上进行的是 (  )  A. NADP+变为NADPH     B.氧气的生成   

C. ADP转变为ATP      D.CO2的固定和还原 9.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素a分子将光能转变的电能,可以被下列哪种物质吸收( )  A.NADP+和ATP     B.NADP+和ADP、Pi   

C,NADPH和ATP     D.NADPH和ADP、Pi 10.在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将CO2还原为糖类等有机物的还原剂为 (  )  A.ADP  B.ATP  C.NADP+  D.NADPH

11.豆科植物提供给根瘤菌的主要物质为 (  )  A.O2   B.HNO3    C.NH3   D.有机物 12.《齐民要术》中,要求栽种农作物要“正其行,通其凤”,原理是(  )  A.确保通凤透光,从而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B.通风透光,可以增强农作物的呼吸作用  C.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性          D.增强农作物的蒸腾作用 13.当绿色植物缺磷时,光合作用明显受到阻碍,这是因为(  )  A.磷是酶的重要组成成分       B.磷是叶绿索的重要组成成分  C.磷对维持叶绿体膜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侨用 

D.糖类运输到块根、块茎和种子中都需要磷 14.在绿色植物的合成及运输糖类过程中,必需供应的矿质元素是(  )  A.氮  B.磷  C.钾  D.镁 16.C4植物具有较强光合作用的原因是有关的一种酶能催化(  )  A. PEP固定较低浓度CO2     B.C5化合物与CO2结合  C. NADPH还原C3生成有机物   D.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将光能转换成电能

试题详情

46.(10分)为研究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机制,研究人员做了下列实验。

   实验一:刺激通向胰腺的神经,胰液分泌量增加。

   实验二: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当食物经胃进入十二指肠时,胰液分泌量增加。

   实验三:切断动物的胰腺神经后,从另一些动物的胃中取出部分被消化了的食物,取出少量直接导入胰腺神经已被切断的实验动物的十二指肠中,结果发现胰液大量分泌。

   实验四:把一些相同的食物成分不经过胃直接引入切断了胰腺神经的动物的十二指肠中,结果胰液分泌不增多。  

   (1)分析实验一-实验四,你认为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控的?请作出假设。

   实验五:分析胃内的内容物成分:发现其中含有被消化的食物成分、盐酸和胃中的酶。

   实验六:用少量的盐酸刺激小肠,胰液分泌增加。

   实验七:向切除了胰腺神经的动物的血液和胰管中加人盐酸,胰液分泌并不增加。

   实验八:把一块肠组织移植到皮下某处,再把一块胰腺组织移植到附近。等移植的伤口愈合之后,使少许稀盐酸与十二指肠组织接触,但不与胰腺组织接触,胰腺的移植物很快便分泌液体。  

(2)进一步分析实验五-八,你对胰液分泌的调控机制又有什么新的看法?

(3)如何验证你在(2)中所作的假设? 

答案: (1)胰液分泌受神经支配(2分),来自胃内的某些物质能促进胰液分泌。(2分)

  (2)盐酸刺激十二指肠产生了某种物质,该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运至胰腺,促进胰液的分泌。(2分)  

  (3)(方案应有多种)从十二指肠组织中提取物质,注入实验动物的血液中,检测胰液的分泌量是否变化(4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