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0.(24分,每空2分)
(1)①B 该性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②没有要求填写“自己”的性别
(2)①四和一(或其中之一)
答“四”相应的理由:双眼皮父母的子女出现了性状分离(单眼皮);
答“一”相应的理由:双眼皮的基因频率较高,而在第一组的子女中没有出现双眼皮(仅答后面一点不给分)
②AA和(或)Aa
(3)①X 隐 ②1/8 C ③DNA DNA分子杂交
31、(18分)科学家发现生长在高温、强光照和干旱环境中的植物气孔是关闭的,C4植物能利用叶片内细胞间隙中含量很低的CO2进行光合作用,而C3植物则不能:
(1)、取自热带不同环境下的甲、乙两种长势良好、状态相似的草本植物,乙不知其光合作用固定CO2的类型,请利用一个密闭大玻璃钟罩,完成初步判别乙植物是C3植物还是C4植物的实验:
原理: 。
方法:将植物甲和植物乙一同栽种于密闭大玻璃钟罩内,给予 的条件培养,连续若干天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
预期结果:1 。
2 。
对结果的分析: 。
(2)、对于以上的分析,用显微镜从形态学方面加以进一步验证。
方法:制作乙植物的叶片过叶脉横切的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
结论:如果视野中看到 ,则乙是C3植物;如果看到的是 ,则乙植物是C4植物。
(3)、研究性学习小组欲观察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淀粉粒在叶片内的位置有何不同,用碘液对叶片染色后制成横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却只能看到绿色颗粒,而看不到淀粉粒,这一操作过程中错误的是 。
BDCDC
30.(24分)下面是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关于“调查人群中某项性状的遗传”课题的研究方案。请分析该研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Ⅰ 课题名称:人群中××性状的调查。
Ⅱ 研究目的:了解人群中某些性状的遗传特点。
Ⅲ 研究内容:人群中的××性状。
Ⅳ 材料用具:人类有关性状的调查记录表、汇总表、铅笔等。
Ⅴ 研究过程:(Ⅰ)实际调查。把调查表发给若干个班级的同学,把各自的家庭成员的××性状记录在调查表中。
(Ⅱ)汇总统计。
Ⅵ调查结果分析
(1)①人群中的性状很多,在下列4项中,你认为不应该选择 项进行调查,理由是 。
A.能否卷舌 B.身高 C.ABO血型 D.红绿色盲
②下面是一个关于发际的调查记录表,请指出其中的不完善之不完善之处是: 。
(2)下表是关于单眼皮和双眼皮基因遗传情况的统计结果。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婚配方式 |
家庭 |
子 |
女 |
|||
父 |
母 |
单眼皮 |
双眼皮 |
单眼皮 |
双眼皮 |
||
一 |
单眼皮 |
单眼皮 |
60 |
37 |
0 |
23 |
0 |
二 |
双眼皮 |
单眼皮 |
300 |
56 |
102 |
50 |
105 |
三 |
单眼皮 |
双眼皮 |
100 |
24 |
28 |
19 |
33 |
四 |
双眼皮 |
双眼皮 |
200 |
35 |
78 |
25 |
67 |
①根据上表中第 组的调查结果,可判断该性状的显隐性,理由是 。
②第二组抽样家庭中,父亲的基因型可能是 (相应基因用A、a表示)。
(3)右图是在调查中发现的某种单基因遗传病在家族中的典型遗传情况(其中Ⅱ-6不含致病基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控制该病的基因是位于 染色体上的 性基因。
②Ⅲ-9与正常男性结婚怀孕后,后代患该种遗传病的几率为 。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脱屑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患这种遗传病。请问,他们可采取的措施是 (供选措施有:A.染色体数目检查 B.性别检测 C.基因检测 D.无需进行上述检测)。
③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如32P)、荧光分子等标记的 分子做探针,
利用 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上的遗传信息。
5.1950年,为除去对农作物构成重大危害的兔,澳洲使用了能引起兔致命疾病的病毒。右图是对此后六年间兔的致死率和病毒的毒性变化进行调查的结果。
生物学家从下面的结果中得知一种事实,即兔因发生遗传性的变异而对病毒产生抗性;病毒也因遗传的变异而毒性减小。以此为根据而得出结论:在较短的期间内,兔和病毒已协同进化了。关于兔子和病毒进化的说明中,恰当的进化原因是
①隔离 ②自然选择 ③突变 ④定向进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下图示人体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图解存在的错误的是(C)
A、③和④ B、⑤和⑥ C、⑦和⑧ D、⑧和⑨
4.下图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生物某器官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D时期细胞中有四个染色体组
B.L时期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可能为
AABB、AAbb、aaBB、aabb
C.在F时期细胞核中发生了DNA
的解旋、DNA的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D.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A时期和F时期
2.下列生物学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B.利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
C.利用取样调查法研究种群的密度
D.利用饲喂法研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下列过程没有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一项是( )
A、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
B、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
C、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植株
D、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31.(20分)
土壤中生活着肉眼看不见的细菌、丝状菌和呈放射状的放线菌,这些微生物的数量极其繁多。某同学要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帮助完成有关项目。
(1)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用具及药品:烧杯、纱布、玻璃棒、试管、酒精灯、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淀粉糊等。
(3) 实验步骤:
a. 将取自农田、林地或花盆等处的土壤放入里面垫有纱布的烧杯中,加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取出。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
b. 另取2支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在室温(20℃)下放置7天后,分别取20 ml溶液加入4支试管中,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预测
30.(29分)
图14是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在世界上最先完成的实验。请根据图回答:
(1) 试管苗是用______________细胞,采用_________________技术培养成功的。
(2) [3]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其具有全部的___________,全部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所需的全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4) 由[3]到[1]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形成不同器官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生殖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试举出该技术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应用实例和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1]完全成熟以后,还具有细胞周期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2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与水深关系的曲线。分析该曲线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海水域水深的20-30米之间,由于消费者数量增多导致生产者的数量下降
B.远海水域的种间斗争比近海水域的激烈
C.无论那个水域都有不同生活方式的生物
D.近海水域与远海水域的产量都受水深这个生态因素的影响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