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关系依次为( D )
A x>y>z B y>x>z C z>y>x D z>x>y
1.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因是( D )
A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B原生质层伸缩性小,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大
C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大,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
2.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
半透膜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通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如玻璃纸、鸡蛋的壳膜等,而选择透过性膜则是由于具有一些运输物质的载体,不同细胞膜上含有的载体种类不同,因而,细胞膜既具有半透膜的物理性质,更重要的是具有对物质透过的高度选择性。
试题精讲
右图是研究植物水分代谢的四个实验装置
A 30%的蔗糖溶液 B 5%的蔗糖溶液图③④玻璃管口下封以半透膜,请判断实验开始后,玻璃管内的水是否流动及流动方向(无流动以×表示,流动方向以 ↑←↓→ 表示)
下面四个选项中的符号依次表示四个装置中的玻璃管内的水分流动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解析:本题考查了渗透作用,蒸腾作用和水分运输的基本知识,同时考查学生对实验装置的观察、比较、分析推导能力。装置①使茎和叶浸在水中,茎和叶不可能进行蒸腾作用,玻璃管的上端又有油膜封住,玻璃管内的水分不能蒸发,所以水分不移动,装置②的植株能够进行蒸腾作用产生拉力,使水分上升,所以玻璃管内的水分向上移动,装置③和④考查了渗透作用的知识,我们知道,在一个渗透系统中,水分子会通过半透膜移向溶质浓度高的一侧,装置③两个渗透系统中渗透作用产生的压力相等,因此,玻璃管内的水分没有净移动,装置④左侧渗透系统半透膜两侧浓度差比右侧大,因此玻璃管内的水分从左向右移动。答案 B 。
专项练习
1.渗透作用与自由扩散的比较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从溶质浓度来看,水分子的移动是从低浓度的一侧通过半透膜移到另一侧,而从溶剂浓度来看,则是由高浓度一侧移到低浓度的一侧;自由扩散是指被选择吸收的物质,通过细胞膜由高浓度一侧转运到低浓度的一侧,这里的浓度是指被转运物质的浓度,如H2O、O2、CO2、甘油等,因此,从水分子流动的方向来看,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实质上二者是统一的。
1.果糖、葡萄糖具有还原性,与本尼迪克试剂反应出现黄色。淀粉和蔗糖不具有还原性,与本尼迪克试剂不发生反应。下列是验证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形成麦芽糖的专一性的实验设计。请回答:[注]各剂量单位为“滴”
试管号 加入物质 |
1 |
2 |
3 |
4 |
1%淀粉溶液 |
4 |
- |
4 |
- |
2%蔗糖溶液 |
- |
① |
- |
4 |
稀释唾液 |
- |
- |
③ |
1 |
蒸馏水 |
1 |
② |
- |
④ |
温度(15min) |
37℃ |
37℃ |
37℃ |
37℃ |
本尼迪克试剂 |
1 |
1 |
1 |
1 |
沸水浴(min) |
3 |
3 |
3 |
3 |
(1)写出表中①-④的剂量值:① ② ③ ④ 。
(2)写出各试管的颜色变化:1 2 3 4 。
考点8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知识网络
水分吸收的主要器官:根
根吸收水分最活跃的部位: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
细胞结构特点:细胞质内没有形成大液泡
吸胀作用 原 理:细胞壁、细胞质中含有大量的亲水性物质
举 例:根尖分生区细胞和干种子细胞
细胞结构特点:细胞质内有一个大液泡,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渗 透 原 理: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反之,细胞失水
作 用 举 例: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
验 证: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
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水分的运输通过导管;一般只有1%~5%被利用;其余通过蒸腾作用散失
合 理 原理:不同植物的需水量不同,同一植物在生长的不同时期需水量也不同
浇 灌 措施:根据植物的需水规律,适时、适量地灌溉,用最少的水获得最大的效益
考点说明
考点内容 |
要求 |
渗透作用的原理 |
识记 |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
识记 |
水分的运输、利用和散失 |
识记 |
合理浇灌 |
知道 |
方法点拨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D )
A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类反应 B酶的催化效率很高
C酶在催化反应中本身也发生了变化 D酶的催化受温度影响
7.下列生理过程中消耗ATP的生理过程有(AB )
A核糖体上合成血红蛋白 B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C丙酮酸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 D水的光解
6.种子萌发时,贮藏物质发生水解作用过程中,活性最高的酶应该是:
①脂肪酶 ②淀粉酶 ③蛋白酶 ④转氨酶 ⑤过氧化氢酶 ⑥蔗糖酶 ( A )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④⑤⑥ D ①③⑤
5.为了认识酶作用的特性,以20%过氧化氢溶液为反应底物的一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能够得出相应的结论。在下列有关结论的描述中,从表中得不到实验依据的一项是( C )
方法 |
观察结果 |
1.常温下自然分解 |
氧气泡少而小 |
2.常温下加入Fe3+ |
氧气泡稍多而小 |
3.常温下加入鲜肝提取液 |
氧气泡极多而大 |
4.加入煮沸冷却的鲜肝提取液 |
氧气泡少而小 |
A从催化反应条件看,酶有温和性 B从催化活性看,酶变性后就失活
C从催化底物范围看,酶有专一性 D从催化反应效率看,酶有高效性
4.人在发烧时食欲较差的病理是(C )
A胃不能及时排空 B摄入的食物未能被消化
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 D完全抑制了消化酶的分泌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