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93.D
D正确,因为物种2耐低温和高盐,只适宜于生活在极地海水中;物种1耐高温和低盐,最适于生活在热带湖泊中;物种5所能耐受的温度范围和盐度范围都最广,所以它的地理分布也最广。A不对,因为物种1只能生活在高温水中,不能生活在北极海;B不对,因为物种5是广布种,不可能是北极海的特有种;C不对,因为物种3虽然只能生活在高盐环境,但不能适应低温,所以也木能出现在北极海;E不对,因为物种1不可能是北极海的特有种,物种4只适低温不能生活在热带湖中,物种2是狭盐狭湿性物种,其分布范围不可能广。
92.B
B正确,因为只有在温度t2-t3的范围内,物种2的耐热性才强于物种1,所以也只有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物种2的数量才多于物种1。A、C、D和E都不对,因为在所有这些温度情况下,物种2的耐热性和物种数量都不如物种1。
91.D
D正确,因为事实就是如此,体外的胶状层和细胞内油滴的比重都比水小,因此有利于增加浮游植物的浮力,使其避免下沉。A不对,因为A不如D全面。B不对,因为B只是部分原因,不全面。C不对,因为细胞壁中含有硅不会增加浮游植物的浮力。E不对,因为E在否定错误的同时也否定了正确的东西。
90.A
A正确,因为腔肠动物包括水蝎、水母和珊瑚三大类群,虽然主要生活在海洋中,但有部分水螅和水母分布在淡水中,所有种类都以捕获其他小动物为生。B不对,因为腔肠动物不仅生活在海洋中,淡水中也有水螅和淡水水母。C不对,因为腔肠动物不以碎屑为食而以活的小动物为食。D不对,因为腔肠动物没有寄生种类。E不对,因为腔肠动物是异养而不是自养动物。
89.A
A正确,因为温室效应是由二氧化碳的一种特殊性质所引起的(见上一题答案),而其他化合物不具有这种性质,所以只有A正确,B,C和D都不对。
88.A
A正确,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而引起的,这是因为入射地球的太阳辐射热大都是波长1.5µm以下的短波光(主要是0.4-0.7µm的可见光),而地球的反射热大都是波长范围4-20µm的长波光,而二氧化碳一般不吸收短波光,最容易吸收波长范围在4-5µm之间和14µm以上的长波光,因此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不会阻挡太阳辐射热到达地球表面,却会吸收地球的反射热,使地球的热量输出少于热量收入,这就必然要导致地球的增温。在上述的三种燃料中,核能在使用时是不释放二氧化碳的,只有煤和天然气在使用时才释放二氧化碳,所以A正确,B、C和D都不对。
87.D
D正确,因为植物在白天的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夜间呼吸时消耗氧气,而动物一天24小时都在耗氧。未污染的湖水氧浓度高,湖水污染后水生生物死亡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A、B和C都不对。
86.C
C正确,因为硝化细菌对含氮化合物所进行的硝化作用在酸性条件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把氨或铝盐转化为亚硝酸离子(NH4+→NO2-),第二步是把亚硝酸根转化为硝酸离子(NO2-→NO3-)。亚硝化胞菌(Nitrosomonas属)可使氨转化为亚硝酸离子,而其他细菌(如硝化细菌)则能把亚硝酸离子转化为硝酸离子。硝化细菌能从这一氧化过程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能量,它们还能利用这些能量使二氧化物或重碳酸盐还原而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碳,同时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离子和硝酸离子。A不对,因为铵离子是硝化细菌的硝化对象。B不对,因为尿素是动物排出的含氮代谢废物,尿素在分解过程中转化为铝离子后也是硝化细菌的硝化对象。D不对,因为氮是反硝化作用(也称脱氮作用)的产物,与硝化细菌的活动无关;反硝化作用是指把硝酸盐等含氮化合物转化为N2、NO和N2O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由细菌(如假单胞属Pseudomonas)和真菌参与的。
85.B
B正确,因为尿素是动物氮代谢的最终产物,其分子式[]中既含有氮又含有碳,所以能把尿素转变为铵离子和二氧化碳的细菌既是氮循环的一部分,又是碳循环的一部分。A、C和D都不对。
84.C
C正确,因为只有自养细菌才能把硫化氢氧化为硫磺甚至硫酸,如无色的硫细菌可把硫化氢氧化为元素硫,而硫杆菌则可把它氧化为硫酸盐。有些自养细菌可利用氧化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来还原二氧化碳,并从中获得它们所需要的碳。这是自然界中硫元素循环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因为①和④不是自养细菌的功能,所以A,B和D都不对。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