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8.C
A不对,海绵动物无肠道。B不对,中央腔是海绵动物水沟系统的一部分,与消化无关。C正确,因海绵动物靠胃层的领鞭毛细胞的蛋白质领将水中的有机质颗粒、细菌等粘着,然后吞噬。食物在领鞭毛细胞内或中胶层内的变形细胞内消化。D不对,理由同B的解释。
27.B
A不对,如蛔虫就有比较发达的消化系统。 B正确,强大的生殖能力是内寄生虫的共同特征。C不对,内寄生种的感觉器官一般退化不发达,但并不是没有感觉器官。D不对,如蛔虫就是雌雄异体的肠道寄生蠕虫。
26.C
A不对,蚊子叮咬只是造成疟原虫传播的可能,若蚊子唾液腺内无疟原虫子孢子,则不能传播疟疾,更何况有的蚊子种类并不是疟原虫的宿主。B不对,沼泽地带蚊子数量多,这只是条件。C正确,疟疾是人被带有疟原虫子孢子的几种雌蚊叮咬后,子孢子随蚊子的唾液进入人体,然后引起的疾病。D不对。
25.A
在野外北极熊仅生存于北极,而企鹅仅生存于南极及其附近地区,最北至非洲南部,故二者在野外不可能相遇,因而在野外北极熊根本不可能吃到企鹅。
24.C
鸟的呼吸较为特殊,吸气与呼气时均有新鲜空气经过肺,是为双重呼吸。鸟肺的结构是由各级支气管组成,呈海绵状,最细的分支为三级支气管(见右图:鸟肺气体交换途径示意图),平行排列。在三级支气管周围有放射状排列的微气管,微气管外分布许多毛细血管,气体交换在此进行。另一特点是鸟肺连有一系列的气囊,其中将单一的锁间气囊、成对的颈气囊与前胸气囊合为前气囊(见右图),而将成对的后胸气囊和腹气囊合为后气囊。吸气时空气经气管到支气管进入肺即为中支气管(亦称初级支气管),大量的新鲜空气沿中支气管直接进入后气囊,一部分新鲜空气自中支气管到次级支气管,然后进入三级支气管,在微支气管处与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气体交换后的含CO2多的气体进入前气囊,可见吸气时新鲜气体通过肺的方向是由尾部向头部。在呼气时,后气囊中的新鲜空气经次级支气管进入三级支气管,同样在微支气管处进行气体交换,同时前气囊中的气体呼出体外,可见,呼气时新鲜空气仍是由后向前进行又一次呼吸。故不论是吸气或呼气时,空气通过肺的方向均为由尾向头,所以正确答案为C。
23.B
陆栖脊椎动物(包括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由于适应陆地生活,并有共同的起源,它们的四肢结构尽管有各种变化,如人的前肢,鸟的翅膀,蝙蝠的翼,青蛙的前肢等,但骨骼结构则大同小异。鸟类与哺乳类在它们的起源问题上尽管迄今尚难肯定各来自何种爬行动物,但它们都起源于古代爬行类是有充足证据的。在适应辐射中鸟类主要向空中发展,而哺乳类主要适应陆地生活,由于都来自古代爬行类,故而它们的前肢是同源器官,并有共同结构。因此人的前肢与鸟翼有共同结构就不足为奇了。要说鸟类起源于哺乳类,这是毫无根据的。根据现有的古生物学资料,最早的哺乳动物出现于三叠纪末期[距今约2×108a( 2亿多年前)],而最早的鸟--始祖鸟出现于侏罗纪[距今约1.4×108a(1.4亿年)]。80年代美古生物学家在三叠纪地层中发现了一种原始鸟类,定名为原鸟。从结构上看,原鸟比始祖鸟更接近于现代鸟,由此也可推论比原鸟更早或至少差不多的时候始祖鸟类的鸟即已存在。只不过由于鸟类骨薄、易碎,难以成为化石。另一方面,化石很少也难以被人们发现。由此可知鸟类与哺乳类起源的时间差不多,所以鸟也不可能起源于哺乳类。
22.B
上述四对变态器官中,只有B组都是由茎变态而来,故为同源器官。
21.A
松树为裸子植物,孢子体发达,叶是孢子体的一部分,为2倍体,而裸子植物的胚乳为雌配子体,是单倍体,因此A答案正确。
20.C
病人患的是花粉过敏症,由于空气中有漂散的花粉,吸气时花粉进入体内引起疾病。只有风媒花植物的花粉才能大量的漂浮在空气中。这与植物体大小无关。
19.C
苔藓植物配子体发达而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藻类植物正好相反,孢子体发达而配子体简单。在系统演化上,它们从不同方向发展。苔藓植物配子体适应于湿润环境,它们受精过程不能离开水,因而限制了植物体发展。蕨类植物孢子体发达,适应陆生环境,因而逐渐发展。所以说答案C是使苔藓植物在系统演化中走入盲枝的原因。答案D虽然初看起来也有些道理,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也需要水,但它们的孢子体占优势,所以能发展。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