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脂肪储存较少的健康人,禁食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增加的现象,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脂肪氧化分解时,产生了较多的水需要排出
B.蛋白质氧化分解时,产生了较多的水需要排出
C.脂肪转变成糖类时,产生了较多的水需要排出
D.蛋白质氧化分解时,产生了较多尿素需要排出
[答案]D
19.下列对杨树在光照条件下体内有关物质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叶肉细胞内,ADP和NADP+不断地由叶绿体的基质向基粒囊状结构薄膜移动
B.顶芽合成的吲哚乙酸能直接透过一系列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向侧芽扩散
C.根细胞产生的CO2进入土壤和土壤中的K+进入细胞液穿过的生物膜层数不同
D.形成层细胞内的丙酮酸和[H]不断进入线粒体,ATP可由线粒体移向核糖体
[答案]B
18.在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混种在一起,对实验数据统计处理后,得到如右图结果。预测当播种比例为甲∶乙=5∶5时,种群竞争能力将表现出的趋势是
A.甲、乙均增 B.乙强甲弱
C.甲强乙弱 D.甲、乙均减弱
[答案]C
17.下列关于神经细胞间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小泡内递质释放的前提条件是突触前膜必需有动作电位产生
B.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抑制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D.只有当突触后膜产生兴奋后,兴奋才从上一神经元传递到下一神经元
[答案]A(提示: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产生两种可能的结果--兴奋或抑制,B、C错,不论产生的结果是兴奋或抑制,兴奋都从上一神经元传递给了下一个神经元,只不过是一种产生了去极化形成的动作单位,另一种是产生了超极化,使后一个神经元更难产生兴奋,故D错。)
16.在甲、乙、丙3只试管中,各加入10 mL清水和5只水蚤,然后依次各滴入10滴、30滴、100滴20%的洗衣粉溶液。几分钟后,发现试管中水蚤死亡数目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甲<乙<丙 D.甲<乙>丙
[答案]C(提示:合成洗涤剂属低毒有机物,但不易被分解,排入水中或摄入生物体内可逐步蓄积,当蓄积量超过一定程度就会污染水质,并影响生物并存。
15.下图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图中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有转录和翻译
B.遗传信息的流向为:②→③→⑤
C.遗传信息由②传递到⑤需要RNA作中介
D.图中①在该过程中不起作用,因此①是内含子
[答案]D
14.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每个活细胞中均有叶绿体和大的液泡 B.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但无线粒体
C.根毛细胞中有线粒体和纺锤体 D.导管细胞中无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答案]D
13.现有三个番茄品种,A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B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C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dd,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若要获得aabbdd植株至少需要几年: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答案]B
12.测得某一植物的果实在一段时间内,释放CO2的量比吸收O2的量大,且蛋白质、脂肪含量不变,糖类含量减少。下列有关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A.有氧呼吸占优势
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相等
C.无氧呼吸占优势
D.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D
11.某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下列四种关系,分别用四种曲线表示,在研究具体的物质X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④相符,试问: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
A.主动运输 B.自由扩散 C.内吞 D.外排
[答案]A(提示:根据主动运输受细胞膜上载体数量的限制)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