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2005·天津理综·3)原发性低血压是一种人类的遗传病。为了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 ( )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2005·江苏生物·25)近亲结婚会增加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主要原因在于( )
A、近亲结婚容易使后代产生新的致病基因 B、近亲结婚的双方携带的致病基因较其他人多
C、部分遗传病由隐性致病基因所控制 D、部分遗传病由显性致病基因所控制
3.(2005·天津理综·5)人类的卷发对直发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性慢性肾炎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女人与直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男人婚配,生育一个直发无肾炎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育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孩子的概率是 ( )
A、1/4 B、3/4 C、1/8 D、3/8
2.(06天津理综4)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
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1.(06江苏生物2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C.2l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
D.单基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10.(06江苏生物38)(7分)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受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启发,广泛开展了人工动、植物育种研究。通过人工创造变异选育优良的新品种。这-过程人们形象地称为“人工进化”。
(1)某农民在水稻田中发现一矮秆植株,将这株水稻连续种植几代,仍保持矮秆,这种变异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 期。
(2)我国科学家通过航天搭载种子或块茎进行蔬菜作物的育种,用空间辐射等因素创造变异。这种变异类型可能属于 、 。与诱变育种方法相比,DNA重组技术最大的特点是 。
(3)若以某植物抗病高秆品种与感病矮秆品种杂交,选育抗病矮秆品种,其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假设该植物具有3对同源染色体,用杂种一代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其单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遗传物质)完全来自父本的概率为 。
(4)“人工进化”和自然界生物进化-样,它们的实质都是 。
9.(06北京卷30)( 18 分)为丰富植物育种的种质资源材料,利用钴 60 的γ射线辐射植物种子筛选出不 同性状的突变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钴60 的γ辐射用于育种的方法属于 育种。
(2)从突变材料中选出高产植株,为培育高产、优质、抗盐新品种,利用该植株进行的部分杂交实验如下:
① 控制高产、优质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联会期 (能、不能)配对。
② 抗盐性状属于 遗传。
(3)从突变植株中还获得了显性高蛋自植株(纯合子),为验证该性状是否由一对基因控
制,请参与实验设汁并完善实验方案:
① 步骤 l :选择 和 杂交。
预期结果 。
② 步骤 2 : 。
预期结果 。
③ 观察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果 与 相符,可证明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
8.(2005·全国卷Ⅲ·31)(21分)已知水稻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为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条。现用单倍体育种方法选育抗病、有芒水稻新品种。
(1)诱导单倍体所用的花药,应取自基因型为 的植株。
(2)为获得上述植株,应采用基因型为 和 的两亲本进行杂交。
(3)在培养过程中,单倍体有一部分能自然加倍成为二倍体植株,该二倍体植株花粉表现
(可能或不育),结实性为 (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
(4)在培养过程中,一部分花药壁细胞能发育成植株,该二倍体植株花粉表现 (可能或不育),结实性为 (结实或不结实),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
(5)自然加倍植株和花药壁植株中都存在抗病、有芒的表现型。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有芒新品种,本实验应选以上两种植株中的 植株,因为自然加倍植株 ,花药壁植株 。
(6)鉴别上述自然加倍植株与花药壁植株的方法是 。
7.(海22)通过单倍体的途径培育小麦新品种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年限,培养单倍体苗所用的花药应取自于 ( )
A.某一优良品种 B.被确定为父本的植株 C.F1 D.F2
6.(东26)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所示。此育种程序中依次使用的生物 ( )
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锈病-→F1-→花药-→幼苗-→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
①植物杂交 ②细胞融合 ③组织培养 ④诱变技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