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00439  200447  200453  200457  200463  200465  200469  200475  200477  200483  200489  200493  200495  200499  200505  200507  200513  200517  200519  200523  200525  200529  200531  200533  200534  200535  200537  200538  200539  200541  200543  200547  200549  200553  200555  200559  200565  200567  200573  200577  200579  200583  200589  200595  200597  200603  200607  200609  200615  200619  200625  200633  447348 

3、能够提高温室栽培植物光合作用效率(光合作用转换成的稳定化学能/吸收的光能)的措施是 (   )

A、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B、用生物防治法替代农药

C、适当提高种植密度            D、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试题详情

2、右图示意神经中枢内两个神经元(甲、乙)之间接触的结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b内物质的释放,兴奋能从d传递到e而不能逆传

B、突触由b、d、e三部分组成,f属于内环境

C、若刺激a使c膜电位仍为外正、内负,则此突触可能传递了抑制

D、当b内物质进入f使e兴奋后,c处能检测到有“局部电流”的产生

试题详情

1、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   )

A、诱变后可能选择出细胞膜对谷氨酸通透性增加的菌种

B、生态厕所的发酵液可以作为苗圃的肥料

C、高等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没有细胞的衰老死亡

D、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抗生素疗效下降

试题详情

(一)选择题:认真审题,注意题目的条件和要求,特别是对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注意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因为高考试题和自己做过的试题完全相同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要特别注意条件、要求或图示在哪些方面有变化。

(1)单项选择题(52分):

①直接法:即直接从记忆库中提取要选择的内容,或根据已知条件,通过计算、识图等得出正确答案。

例如2005年高考天津理综卷的第5题:人类的卷发对直发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性慢性肾炎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女人与直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男人婚配,生育一个直发无肾炎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育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孩子的概率是:A.1/4  B.3/4  C.1/8 D.3/8

②排除法:即排除明显不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剩下的则可以用直选法和比较法

Ⅰ逐项排除法是指根据题干所给定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选项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排除,剩下的就是应选答案。

例如2005年全国统考(Ⅱ)理综卷第5题: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的是

A.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

B.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

C.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

D.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蛋白质

Ⅱ正、反交叉排除法 组合选择题是高考选择题中的常见题型,解这类题时,常用的迅速有效的方法是正、反交叉排除法。即根据题干所给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各个选项加以审视,把你认为肯定有错误的选项排除,这属反向排除,把你认为肯定对而该选项没有也排除掉,剩下即为正确答案。

例如.1.对于下列式子,正确的说法有(   )。

  ①表示DNA复制过程  ②表示DNA转录过程  ③式中共有5种碱基  ④式中共有8种核苷酸  ⑤式中共有5种核苷酸  ⑥式中的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

  A. ①②③  B.④⑤⑥   C. ②③④   D.①③⑤

2.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离不开水。水在生物体中的主要作用是(   )。

  ①参与新陈代谢  ②参与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的运输  ③良好的溶剂  ④贮藏能量

   A. 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人类代谢过程的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

   ①一切营养物质都要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  ②营养物质必须经过内环境,才能被身体各细胞获得  ③蛋白质不能都由糖和脂肪转化而来,因此每天都需要补充  ④营养物质都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⑤细胞内合成代谢永远大于分解代谢,否则无法生活  ⑥代谢产物排出途径只有排尿  ⑦三大有机物的代谢产物都是水、二氧化碳和尿素

   A. ①②⑦   B.②③  C.③④   D.④⑤⑥

4.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不在动物细胞内进行的是(   )。

   ①转氨基作用  ②脱氨基作用  ③胰液、肠液分解各种有机物  ④淀粉转变为麦芽糖  ⑤血液中尿素的排出  ⑥葡萄糖转变为脂肪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③④⑤   D.④⑤⑥

③综合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是对于一些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要进行细致的分析、严谨的推理、正确的判断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要找出题干中的关键字和词。把题目中的有用信息提取出来。题干所给的信息,有的是显现的、有的信息是隐含的。审题时尤其要把隐含的信息挖掘出来,使之外显化,要把题目的要点勾画出来,突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删除无关无关信息,使题目简化,或用图表示出来,使问题直观化。

例如1.不同代谢类型的生物,需氧型生物(a)和厌氧型生物(b),处在下列条件时,不可能出现的方式是

  A.(a)在无氧条件下,出现无氧呼吸   B.(a)在有氧条件下,出现无氧呼吸

  C.(b)在有氧条件下,暂时出现有氧呼吸   D.(b)在无氧条件下,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2.下列关于异养生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异养生物都是厌氧生物     B.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是异养生物

C.异养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 D.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菌类一定是异养生物

3.2005年高考北京理综卷第4题:在育种研究中,给普通小麦授以玉米的花粉,出现甲、乙两种受精类型的胚珠:甲胚珠双受精,乙胚珠卵受精、极核细胞没有受精。两种胚珠中的受精卵在发育初期的分裂中,玉米染色体全部丢失。下列不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是

A.甲胚珠发育成无生活力的种子   B.乙胚珠发育成无胚乳种子

C.甲胚珠中的胚经组织培养,可获得小麦单倍体

D.乙胚珠中的胚经组织培养,可获得小麦单倍体

④猜测法。碰到一些拿不准或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题目,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果断猜测。而对于模棱两可叫不准的试题答案,要相信第一感觉。

(2)多项选择题(18分):是全卷难度最大的部分,必须全部选对,多选少选和错选都没分。对于多项选择题,猜选答对的机遇很小,不要猜选,不能确定为正确答案的选项就不要选,否则会画蛇添足。对于平时多选失误多的考生?可以选择把这部分放在最后解答。

 选择题的涂卡,可以边做边涂,或做完Ⅰ卷涂卡后再做Ⅱ卷,切忌整张试卷答完后再涂卡,因为这样会由于时间紧张而出现错涂或漏涂现象。

试题详情

2、如何解决难易不同的题目:答题准确;答题迅速;答题整洁。

审题:认真读题审题,找出关键字词;(题眼--审题的最关键之处)

破题:仔细分析题意,弄清命题意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答题:全面组织知识,完整规范作答。(清楚、准确、完整、规范。)

试题详情

1、如何面对难易不同的题目:

容易试题要小心,力争不失分,即慢做会,求全对;

中档试题要细心,力争得高分,即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

生繁难题有信心,力争得点分,或者舍弃全不会。

始终保持平常心:不求多得,只求少失;不求草草答完全卷,只求做了都对。

试题详情

说法有变化的
增加的考点
删除的考点
(1)  2006年: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  2006年:细胞质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不作要求
(1)  2007年说成: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2)  2007年说成:雄性不育在育种中的应用不作要求
(1)非特异性免役
 
(2)生物群落的结构
 
(3)生物圈的稳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试题详情

12.(17分)为了验证叶片光合作用受到光质的影响,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小烧杯三只、三棱镜、打孔器、注射器、40W灯泡、烧杯、富含CO2的NaHCO3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绿叶(如菠菜叶)(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

(1)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打出小圆形叶片30片(注意避开大的叶脉)

(2)将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并让注射器吸入清水,待排出注射器内残留的空气后,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缓拉动活塞,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这一步骤可重复几次。

(3)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小圆形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待用。(这样的叶片因为细胞间隙充满水,所以全都沉到水底。)

(4)

预测结果并分析:

结果讨论:

增强单色光光照强度,能否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试在下面同一坐标图中画出不同类型的单色光(光质)下,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曲线来说明这个问题。

BCABA  DBBBC  1.(1)异养厌氧型  (2)诱导酶  合成淀粉酶的基因控制  只有淀粉作诱导物诱导  (3)周围不显蓝色的菌落  11.8%  非编码区(4)甲呈浅砖红色   乙呈砖红色   丙呈蓝色  2.(17分,实验步骤6分,预测结果4分,结果分析4分,结果讨论3分(4)取三只小烧杯,分别倒入20mL富含CO2的NaHCO3稀溶液。(1分)并分别向3只小烧杯中各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1分)

(5)用40W灯泡照射,三棱镜色散形成红光、黄光、绿光分别作用于三只小烧杯。(2分)

(6)观察并记录(1分)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叶片全部浮起经历的时间)(1分)

预测结果:单位时间内红光作用的小烧杯内的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最多,绿光作用的小烧杯内的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最少(4分)。

结果分析:因为绿叶中的色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能力最强,吸收绿光的能力最弱(2分)。因此在红光照射时产生O2的速度最快,叶肉细胞间隙的O2增加最快,叶片上浮的速度也就最快,相反绿光照射的烧杯叶片上浮最慢(2分)。

结果讨论:

能(1分) 曲线(2分)

试题详情

11.下图示在三个密闭装置中培养某种细菌的实验,在控制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析培养液中淀粉酶的活性。请回答有关问题:

(1)所培养的细菌属于_________________的代谢类型。

(2)在该细菌酶合成的调节中,淀粉酶属于______________酶,合成此酶需要的特殊细胞内、外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诱变处理,在无淀粉条件下培养该细菌,也从培养液中检测出了高活性淀粉酶,将诱变后得到的菌悬液适当稀释后,转接于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做显色处理,看到如下图所示情况,这说明_______________菌落是突变菌,突变率约___________%。此变异应该发生在控制淀粉酶合成的基因结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码区”或“非编码区”)。

(5)将周围不显蓝色的菌落制成菌液,均分成两份分别置于15℃和30℃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依次取等量菌液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右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5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甲呈_____________,乙呈_____________,丙呈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