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崇30)有些品系的果蝇对二氧化碳非常敏感,容易受到二氧化碳的麻醉而死亡,后来发现这些品系中有的果蝇对二氧化碳具有抗性。研究结果表明,果蝇对二氧化碳敏感与抗性的基因位于细胞内的线粒体中。下表是果蝇抗二氧化碳品系和敏感品系的部分DNA模板链的碱基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下列有关果蝇抗二氧化碳品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抗性品系 |
CGT丙氨酸 |
GGT脯氨酸 |
AAG苯丙氨酸 |
TTA天冬酰胺 |
敏感品系 |
CGA丙氨酸 |
AGT丝氨酸 |
AAG苯丙氨酸 |
TTA天冬酰胺 |
氨基酸位置 |
150 |
151 |
152 |
153 |
A.果蝇之所以具有抗性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第151号位的脯氨酸被丝氨酸取代
B.果蝇抗二氧化碳品系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
C.果蝇抗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决定第150号位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CU变为GCA
D.果蝇抗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DNA模板链上决定第151号位氨基酸的碱基A被G替换
4.(2005·广东生物·25)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方向.决定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
C、研究物种间的差异,关键是研究它们能否交配产生后代
D、研究物种的迁徙规律,关键是研究一对雌雄个体的迁徙行为
3.(06广东)紫茎泽兰是外来入侵种,如果让其自然生长繁殖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紫茎泽兰相比: A.基因库变化相互影响 B.性状始终保持一致 ( )
C.很快产生生殖隔离 D.进化方向发生变化
2.(06天津)紫外线具有杀菌和诱变功能。用相同剂量、不同波长的紫外线处理两组等量的酵母菌,结果见下表。据表推断,在选育优良菌种时,应采用的紫外线波长及其依据是
紫外线波长(nm) |
存活率(%) |
突变数(个) |
260 |
60 |
50-100 |
280 |
100 |
0-1 |
A.260nm;酵母菌存活率较低
B.260nm;酵母菌突变数多
C.280nm;酵母菌存活率高
D.280nm;酵母菌突变数少
1.(06江苏生物16)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荆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 )
15.(2005·广东生物·41)(8分)甲图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甲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甲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请回答:
(1)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甲图中的 片段。
(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和Y染色体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甲图中的 片段。
(3)某种病的遗传系谱如乙图,则控制该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甲图中的 片段。
(4)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甲图所示X和Y染色体的I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一定相同吗?试举一例。
14.(1998年上海高考)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的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请回答:
(1)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亲本基因型为 。
(2)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是 。
(3)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狭叶个体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是 。
(4)若后代性比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其亲本基因型是 。
13.(西33)右图为某家族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Ⅱ6的基因型为BbXAXa
B.Ⅱ7和Ⅱ8如果生男孩,则表现完全正常
C.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红绿色盲症
D.Ⅲ11和Ⅲ12婚配其后代发病率高达2/3
12.(宣3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属于XY型性别决定类型的生物,雄性体细胞中有杂合体的基因型XY,雌性体细胞中有纯合体的基因型XX;②女孩若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一定是由父方遗传来的;③人类色盲基因b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B;④精子细胞和男性的口腔上皮细胞肯定含有Y染色体;⑤男人色盲基因不传儿子,只传女儿,但女儿通常不显色盲,却会生下患色盲的外孙,代与代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不连续现象;⑥色盲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11.(海23)已知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现有两红眼果蝇杂交,得到♀50只(全部红眼),♂50只(红眼24只、白眼26只)。据此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是 ( )
A.Ww×Ww B.Ww×ww C. XWXw×XWY D. XWXW×XWY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