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做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时,实验材料用鸡血而不用猪血的原因是
A.鸡血的价格比猪血的价格低
B.猪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不易提取到DNA
C鸡血不凝固.猪血会凝固
D.用鸡血提取DNA比用猪血提取操作简便
4、200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3、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下图为脉胞霉体内精氨酸的
合成途径示意图。
从图中可得出(多选)
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
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
D.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胞霉,则可能是基因①发生突变
2.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下列是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基本步骤。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
④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其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1、(2006年普通高考全国卷Ⅱ理科综合)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了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那一种类型,应该
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B.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
C.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
[例1l若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使之与活的R型细菌一起感染小鼠,结果或结论错误的是 ( )
A.小鼠死亡 B.能证明DNA是否为遗传物质
C.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D.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例2]用噬苗体去感染体内含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应是 ( )
A.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苗体蛋白质外壳
C.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D.部分子代噬菌体DNA
例3[同类变式]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某细菌,释放出n个噬菌体,则含有放射性的噬菌体最多有多少个? ( )
A.1 B.2 C.n/2 D.n
例4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种类共有 ( )
A.8种 B.7种 C.5种 D.4种
[例5]含有32P或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参与DNA分子的组成,但32P比31P质量大。现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结果如图。由于DNA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DNA分子的位置,请回答:
(1) G0、G1、G2三代DNA离心后的试管分别是图中的:G0 ,G1 ,G2
(2) G2代在①、②、③三条带中DNA分子数的比例是
(3)图中①、②两条带中DNA分子所含的同位素磷分别是: 条带① ,条带②
(4)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 。DNA的自我复制能使生物的 保持相对稳定。
[例6]以下关于基因结构中“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是起始密码
B.“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是转录RNA时与RNA聚合 酶的一个结合点
C.“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能够使酶准确地识别转录的起始点并开始转录。
D.“与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在转录mRNA时,起调控作用。
[例7]人的一种凝血因子基因,有186000个碱基对,能够编码2552个氨基酸:
(1)试计算,凝血因子基因中外显子的碱基对在整个基因碱基对中所占的比例?
(2)从此比例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第二课时
模拟试题
(三)、基因的表达
基因是决定 的基本单位,本质是
。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转录概念:
场所:
翻译概念:
场所:
密码子: 有 种,其中有3个终止密码子,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 种。
中心法则:
原核和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的不同点:
(二)、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1)结构单元--脱氧核苷酸
含氮碱基包括 等四种。既构成的脱氧核甘酸也有四种即
等四种。
结构特点①:
②:
③:
(2)DNA分子的复制
复制的特点:
复制需要 等基本条件,DNA分子 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 ,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格里菲斯
实验材料:R型菌
S型菌
实验结果:
艾弗里实验证实了: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实验设计巧妙之处:
方法: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7、人类基因组计划(了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