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下列过程不需要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A.脱毒马铃薯植株的培育 B.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
C.白菜一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 D.制造“人工种子”
2.O2释放量的多少可反映生长中心对光合作用有机物的需求
方法步骤:
第一步:控制适宜的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不变,进行如图操作;
第二步:光照1小时后,
第三步: ;
第四步: 。
推测最可能的结果:
31.(21分)探究不同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1)当土壤中氮元素含量增加时,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会提高,其原因是:
氮是光合作用的各种 及 、 的组成成分。
(2)右图曲线表示两种植物在不同CO2浓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根据曲线可推知 植物是C4植物,理由是 。
(3)作物的生长中心(如花、种子、果实等)对有机物的需要量比其它器官大,研究发现,生长中心与叶片光合作用速率之间是相互协调的。请设计实验证实作物的生长中心与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
实验材料:正在抽穗的小麦
原理:1.光合作用速率的大小可通过一定时间内测定O2的释放量来确定;
30.(21分)长期以来优良种畜的繁殖速度始终是限制畜牧养殖业发展的瓶颈,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细胞工程技术为优良种畜的快速繁殖带来了无限生机。下面是科学家快速繁殖良种奶牛的两种方法,请据图回答:
(1)在试管牛E和克隆牛G的培育过程中都必须用到的两项细胞工程技术是动物细胞培养和 。(2分)
(2)母牛D对小牛E、母牛F对小牛G都有一定的照顾行为,与此行为的产生有关的激素是 。(2分)
(3)良种奶牛C乳腺细胞的核膜和染色体肯定都具有的化学元素是 。(3分)
(4)肿瘤病毒侵入奶牛体内时会激活细胞中的原癌基因,使细胞发生癌变引起肿瘤,但奶牛对肿瘤细胞有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 。(3分)
(5)草中的纤维素要转变成牛乳中的蛋白质,需依次经过下列哪些生理活动?(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4分)
A.消化和吸收B.脱氨基作用C.分泌作用D.脱水缩合E.细胞呼吸F.氨基转换作用
(6)大豆种子中蛋白质含量高于牛乳,但对人体而言牛乳蛋白的营养价值却高于大豆蛋白,原因是 。(4分)
(7)在下面坐标系中绘出图中的重构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DNA总数的变化曲线。(3分)
5. 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有几项正确 ( )
①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②最主要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DNA分子不和蛋白质结合
③细菌和真菌的主要区别是没有细胞壁
④原核细胞的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的相似
⑤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可遗传的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三种类型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4. 分析多肽E和多肽F得到以下结果(单位:1个):
则两种多肽中氨基酸的数目最可能是
3. 与高等动植物相比,微生物的代谢速率较高,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①微生物个体体积小,表面积与体积比值大,与外界物质交换迅速
②微生物的异化作用始终大于同化作用,释放出的能量较多
③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多,其代谢受环境影响比较小
④微生物体内的酶合成与酶活性的调节,减少了代谢产物的积累,加速了物质的 交换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 下列肯定不含有核糖参与组成的结构或物质是( )
A.叶绿体 B.核糖体 C.质粒 D酶
1.光合作用过程中,电能转换成活跃化学能的反应式之一为:NADP++2e-+H+→NADPH,该反应式电子的根本来源是 ( )
A.叶绿素a B.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
C.吸收和传递光能的色素分子 D.参与光反应的水分子
(二)、根据上述选择,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苏丹红一号”是否对人体有危害。
1. 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实验方法步骤:
(1)材料准备:从医院妇产科获取所需要的原材料组织,浓度为0.09%“苏丹红一号”试剂,高倍显微镜,培养瓶若干,配制好的培养液。
(2)制备检测细胞:将上述组织用剪刀剪碎,再用胰蛋白酶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细胞悬浮液,再将该悬浮液放入含有培养液的培养瓶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用胰蛋白酶使细胞从瓶壁上脱离下来,配制成悬浮液,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培养一段时间,这时的细胞就可以用来做检测材料。
(3)检测过程:
1取两只培养瓶,标号为1、2,分别往其中加入等量配制好的培养液,再往1中滴加几滴0.09%“苏丹红一号”试剂,摇匀.
2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
3.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结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