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图1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有关的生物学过程,在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甲中,若B点为茎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C点叮能为
B.乙中,施用农药后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的频率,C点比A点高
C.丙曲线表示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的催化特性
D.丁中苹果贮藏室的氧气应调整到A点对应的浓度
2.已知每克淀粉和脂肪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水的量分别是0.55g和1.05g.现有A、B两种小型哺乳动物体重和年龄都相似,将它们分成数量相等的2组,每天每只消耗100g大麦种子(含65%淀粉和35%脂肪),两者在相同环境下持续实验10天,数据如表l所示:
为维持水分代谢平衡,每天应给两组动物中的每个动物至少各提供多少水分
A.物种A为2.5g,B为47.5g B.物种A为4.5g,B为7.5g
C.物种A为2.5g,B为7.5g D.物种A为12.5g,B为4.5g
1.关于酿脓链球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具有细胞壁和核糖体 B.含有八种核苷酸
C.可引发人体患免疫缺陷疾病 D.组成酶在其细胞内一直存在
31.(共17分)
假设:土壤中微生物对淀粉有分解作用(2分)实验步骤:(2)煮沸并冷却(3分)等量淀粉糊(2分) (4)碘液斐林试剂(2分)
实验现象:
(1)与A。呈现蓝色,B.无蓝色出现;B:出现砖红色沉淀,A: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4分)
(2)A。与B。颜色相同,均出现蓝色;A:与B:颜色相同,均无砖红色沉淀出现.(4分)
点拨设计实验时,应依据颜色反应的实现而考虑问题,确定正确的思路和步骤.如果假设为:“土壤中微生物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在实验结果的预测中做出相应的改变即可.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三)
第1卷
30.(共25分)
(1)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一定的流动性生物膜系统(5分)
(2)酶合成调节诱导酶(上游)非编码(6分)
(3)内含子mRNA翻译1/3Ab- (1/3a一n)×18(8分)
(4)软 甜 拮抗(6分)
点拨(1)基因结构的“非编码区”具有调控转录的遗传效应.酶合成调节并非只存在于微生物,也存在于真核细胞中.(2)可忽略终止密码子.(3)细胞壁的功能是保护和支持,乙烯激活了纤维素酶的产生,破坏了果实的细胞壁,因此会使果实变软;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均可增加甜度
31.(17分)土壤中生活着肉眼看不见的细菌、丝状真菌和呈放射状的放线菌,这些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极其繁多,其中绝大多数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某同学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淀粉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帮助完成有关问题.
做出假设:
实验步骤:
①将取自农田、林地或花盆等处的土壤放入烧杯中,加清水搅拌.用厚纱布过滤出土壤浸出液,静置备用.
②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编号A、B,分别在两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土壤浸出液.然后将A烧杯 B烧杯不作处理.在A、B中分别然加入
然后在烧杯口敷七纱布,置于避光处.
③在室温(20℃左右)下放置足够长时间后,分别取A、B烧杯中的溶液20mL,各加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l、A2和B1、B2.
④在A。、B。试管中加入 ;在A:、B:试管中加入 ,并进行沸水浴.
⑤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预测:
①如果假设成立,则实验现象是:
②如果假设不成立,则实验现象是
答案:1B2A3B4C5D
30.(25分)植物激素“乙烯(c:H4)”广泛存在于植物体的多种组织中,特别是在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多.图13是鳄梨果实的细胞内由乙烯引起的生理过程图解.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细胞结构I是
,Ⅱ是 ,Ⅲ .④、⑤过程中,各结构之间能通过分泌小泡相互转化,是因为生物膜具有 它们的膜结构与细胞膜、线粒体等形成的结构体系,叫 。
(2)植物通过激素调节,最终在实现细胞代谢活动的有序进行方面,是与微生物的代谢调节系统相似的.通过①过程,在转录水平提高了纤维素酶的合成量,这种细胞代谢调节方式叫 ,纤维素酶属于 酶.乙烯与活性受体结合后,最终会作用于基因结构的 区.
(3)如果①过程中,初级转录产物RNA的一段碱基序列异常,但并未影响纤维素酶的合成.可能的原因是,这段异常序列转录自基因结构的 .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纤维素酶是以 为模板,这一过程在遗传学上称为 .如果该模板含碱基数为d,纤维素酶由n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B,则纤维素酶的分子量约为 .
(4)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图中所示生理效应可使果实变 .乙烯还可增强膜透性,加速呼吸,引起果肉细胞内的淀粉水解为可溶性糖,使果肉变 .此外,乙烯能抑制细胞伸长生长,促进横向生长,使地上部分失去负重力性生长.据此可判断,乙烯与生长素之间具有 作用.
5.图1中a为某清洁水体在遭受一次性有机物污染后,污染物含量的变化.则水体中好氧性微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接近于图l中b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4.在某些性状的遗传研究中,不论是正交还是反交,F。所表现的性状相同.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是
A.任何细胞核基因 B.细胞质基因
C.只能是常染色体基因 D.只能是性染色体基因
3.下列有关反射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神经中枢内的突触上,突触后膜接受递质可能引起兴奋或抑制
B.传人或传出神经纤维上,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C.感受器是指分布在皮肤和内脏上的感觉神经末梢
D.反射弧通常包括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环节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