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9.(7分)下图①-⑤列举了五种作物育种方法,请回答相应问题:
⑴ 第①种方法属于常规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在第②种方法中,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________种类型。
⑶ 第③种方法中使用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促使染色体加倍,其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
⑷ 第④种方法中发生的变异一般是基因突变。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刚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第⑤种方法属于基因工程。采用这种方法培育出的新品种可以表达丙种微生物的某些遗传信息,其表达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遗传工程得以实现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是,无沦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它们在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决定氨基酸的___________都是相同的。
38.(8分)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制地长大而要进行分裂呢?有的科学家认为:细胞要通过它的表面不断地和周围环境或邻近的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这样它就必须有足够的表面积,否则它的代谢作用就很难进行。当细胞的体积由于生长而逐步增大时,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例就会变得越来越小,导致表面积不够,使细胞内部和外界的物质交换适应不了细胞的需要,这就会引起细胞的分裂,以恢复其原来的表面积与体积的适宜比例。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理论的正确性(提供的仪器、材料有变形虫若干、锋利的刀片、显微镜等)。
步骤:
Ⅰ.取大小相等、活性相当的同种变形虫9只,分成A、B、C三组,每组三只。
Ⅱ.
根据以上理论和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A组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1分)
(2)根据B组的处理方法,C组的处理方法应是
。(3分)
请你对C组的现象进行预测:
。(2分)
(3)你的结论是 。(2分)
37. (9分)下图是有关生物细胞生活史的概括,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③所示的变化,在生物学上称为 。该过程是否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 。
(2)目前认为引起⑤过程的因子,可以分为三类,根据其属性不同分为: 、
和 。
(3)F→G→H过程的技术,在植物学上叫 ,其理论基础是 ;该植株的产生方式属于 繁殖。
(4)假如A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突变,则突变发生在 时期。
35.(6分)在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含氰(HCN)的和不含氰的。现已研究查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下列生化途径产生的:
基因D、H分别决定产氰糖苷酶和氰酸酶的合成,d、h无此功能。现有两个不产氰的品种杂交,F1全部产氰,F1自交得F2,F2中有产氰的,也有不产氰的。将F2各表现型的叶片的提取液作实验,实验时在提取液中分别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然后观察产氰的情况,结果记录于下表:
叶片 |
表现型 |
提取液 |
提取液中加入含氰糖苷 |
提取液中加入氰酸酶 |
叶片Ⅰ |
产氰 |
含氰 |
产氰 |
产氰 |
叶片Ⅱ |
不产氰 |
不含氰 |
不产氰 |
产氰 |
叶片Ⅲ |
不产氰 |
不含氰 |
产氰 |
不产氰 |
叶片Ⅳ |
不产氰 |
不含氰 |
不产氰 |
不产氰 |
据表回答问题:
(1)两个不产氰品种的基因型是 ,在F2中产氰和不产氰的理论比为 。
(2)叶片Ⅱ叶肉细胞中缺乏 酶,叶片Ⅲ可能的基因型是 。
(3)从代谢的角度考虑,怎样使叶片Ⅳ的提取液产氰?说明理由。
36(9分) Mikael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以便为西红柿生长提供最佳光照强度。实验如下:
实验过程:他取几株都有5片叶片的西红柿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他测定了CO2的浓度,12小时后再次测定CO2的浓度。他还采用7种不同的光照强度,并通过隔热装置使光线通过而热不通过。
实验结果:
温度℃ |
光照强度:普通阳光(%) |
开始时的CO2浓度(%) |
12小时后 CO2浓度(%) |
25 |
0 |
0.35 |
0.368 |
25 |
10 |
0.35 |
0.342 |
25 |
20 |
0.35 |
0.306 |
25 |
40 |
0.35 |
0.289 |
25 |
60 |
0.35 |
0.282 |
25 |
80 |
0.35 |
0.280 |
25 |
95 |
0.35 |
0.279 |
请你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一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____。说出该实验中的一种无关变量:___ ____
(2)Mikael设计的探究实验在各种光照强度变化中分别使用了一株植物。这是一个好的设计吗? _为什么? 。
(3)在这一实验中Mikael将其中一个装置保持在黑暗中的目的是___ _。
(4)Mikael对探究结果感到失望。他说,“我仍然不能确切地知道哪种光照强度最好?”请你为他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建议___ _______。(2分)
(5)Mikael要用曲线图表示他的实验结果。怎样最好地图示结果?(在四项备选项中选择)___ _______(2分)
A 柱形图,12小时后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B 柱形图,开始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C 曲线图,12小时后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D 曲线图,开始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分别为纵坐标和横坐标
34.材料分析:(7分)
一个著名的科学实验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生活感受:夏天,做熟的食品很快就会腐败变质,俗称“变馊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做熟的食品里生出了无数细菌。食品中的这些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是由食品自然产生,还是来自于空气?对此,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1822-1895)进行了认真地研究。
巴斯德把新鲜、清澈的肉汤分别装入甲、乙两个玻璃瓶里,然后把甲瓶的瓶颈烧软,并拉成鹅颈似的弯曲细长的形状,把乙瓶的瓶口敞开。随后他再次煮沸瓶内的肉汤。
观察发现,乙瓶内的肉汤很快就腐败变质了;而甲瓶,尽管肉汤通过弯曲细长的瓶颈与外界相通,但4年后,瓶内的肉汤仍然新鲜如初。后来他又反复做了几次类似的实验,都得到了相同的实验结果。
怎样解释这一实验结果呢?巴斯德认为,纯净的肉汤是永远不会自然生出细菌的,使肉汤腐败变质的细菌来自空气。
在巴斯德这项研究成果的启示下,人们懂得了消毒灭菌的意义。在这之前,外科手术后的病人往往死于伤口的化脓感染,医生们对此束手无策。为了防止感染,有时候不得不用烧红的烙铁去烫伤口,其痛苦程度简直无法想象,但仍然无法解决伤口感染的问题。在这之后,人们懂得了一定要将绷带、手术用具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人们还根据巴斯德的这项研究成果,研究出了食品长期防腐的办法。这就是现在普遍生产的各种罐头食品。
(1)研究生物学最基本的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材料中运用的是_____法。其基本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基本环节: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检验假设、得出结论。分析材料中所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2)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3)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设计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入甲、乙两瓶的肉汤为何要再次煮沸?_______________;
(6)实验研究的单一因素是什么?____________;
(7)得出的科学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3.(6分)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对于生物体而言,蛋白质的“生老病死”至关重要。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研究发现:一种被称为泛素的多肽在需要能量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起重 要作用。泛素激活酶E1将泛素分子激活,然后由E1将泛素交给泛素结合酶E2,最后在泛素连接酶E3的指引下将泛素转移到靶蛋白上。这一过程不断重复,靶蛋白就被绑上一批泛素分子。被泛素标记的靶蛋白很快被送往细胞内一种称为蛋白质酶体的结构中进行降解。整个过程可表示如上图解。请分析回答:
(1)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功能。依上述材料可推测出蛋白质的一项具体功能是
。
(2)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需能量主要来自 物质。
(3)蛋白酶体所含的酶最可能是 。
(4)细胞内El、E2、E3在蛋白质降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从分子水平上分析,其原因是
(5)下列过程属蛋白质降解的是:( )
A.食物中蛋白质经人体消化 B.人体自身蛋白质的分解
C.氨基转换作用 D.脱氨基作用
32.(9分)呼吸作用的本质是对底物的脱氢氧化过程。亚甲基蓝是一种人造氢受体,氧化态时呈蓝色,还原态时呈无色。比色计可测定光源透过溶液后的蓝光强弱变化,从而确定溶液蓝色的深浅。为研究不同呼吸底物对酵母菌呼吸速率的影响,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试管内加入lOmL酵母菌悬浮液、O.5%的适量葡萄糖液和lmL 0.1%亚甲基蓝溶液,封口后置于30℃水浴中维持20min,这段时间内,每隔2min用比色计测量一次蓝光透过试管的百分率(开始时蓝光透过率为100%)。
②分别用等量的0.5%蔗糖溶液和O.5%的乳糖溶液代替葡萄糖,重复上述实验。
结果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⑴ 酵母菌细胞区别于乳酸菌细胞的主要结构特点是________ 。(1分)
⑵ 写出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 。(2分)
⑶ 在上述实验中,亚甲基蓝失去蓝色的原因是_______
。(2分)
⑷ 酵母菌对蔗糖和葡萄糖利用情况有何区别?(2分)
。
⑸ 为什么要按无菌操作的要求完成实验?
。
⑹ 实验表明,实验室培养酵母菌不能用哪一种糖? 。
31.(12分)下列左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右图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请据图回答(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1)图中①②表示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分别是:① ;② 。
①过程发生的时间是 ,场所是 。
(2)X链碱基组成为 ,Y链碱基组成为 。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于 性遗传病,从根本上说,该病来源于 。
(4)Ⅱ8基因型是 ,Ⅱ6和Ⅱ7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要保证Ⅱ9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是 。
30.某种生物活性洗衣粉包装袋上印有以下资料(见左下框),下列对资料表明的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A.这种洗衣粉较易清除衣服上的蛋清污渍
B.在60˚C以上的水中,蛋白酶会失去活性
C.该洗衣粉可洗涤各种污渍的衣料
D.该蛋白酶能够水解各种蛋白质
29.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实现条件及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基础是细胞中至少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才具有个体发育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B.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前提是选取离体的细胞,因为在生物体内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
C.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关键是确保无菌,因为细菌等微生物繁殖快,消耗营养物质多,同时产生毒素,伤害植物细胞
D.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条件是整个过程需要光照,以利于叶绿素的合成和光合作用的进行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