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4、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3、低温、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影响酶的活性,其中,低温虽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使酶不能表现出催化能力,但是酶的分子结构(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可以恢复;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 受到破坏,使酶失去活性(失活,即失去催化能力),这种失活是 的。
判断:酶只有在最适温度、最适pH的
条件下才能表现出催化能力( )
2、pH:(1)适宜pH:酶能发挥催化作用时的pH范围。在此范围内,pH越接近最适pH,酶的催化效率 ;否则就 。
(2)最适pH:酶促反应达到最大值时的pH(一般酶接近中性,如 ;胃蛋白酶是1.5-2.2;小肠中的消化酶需要 性;微生物的最适pH分别是:真菌 、细菌 、放线菌 )
1、温度:(1)温度: 。在此范围内,温度越接近最适温度,酶的催化效率越高;否则就越低;超出该范围,催化作用很低,甚至于丧失。
(2)最适温度:酶促反应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胰淀粉酶是 ℃、α-淀粉酶是 ℃)
切赫和 奥特曼 |
发现少数RNA也有催化作用,证明酶是 |
①酶的化学本质是 ,其基本组成单位是 或 ②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 ,其基本组成单位是 |
22.南方红豆杉为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具有极其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虽可利用种子繁殖,但种子的休眠期长,种子的萌发率低,为挽救这一珍稀濒危物种,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提前解除种子休眠提高发芽率这一目标,做了如下实验探索,通过实验得到了下表中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处理方式 |
机械破损后 直接播种 |
0.05%赤霉素液浸种24h |
机械破损后,再用0.05%赤霉素浸种24h |
机械破损后,再用40℃的0.05%赤霉素浸种24h |
发芽率 |
28.2% |
23.8% |
80.4% |
96.6% |
(1)根据该小组的研究内容,请为他们的研究性课题拟订一课题名称:
.
(2) 小组实验前做出假设是:
(3) 括该小组实验过程的主要步骤:
①
②
③
(4) 该实验的可能得出两个重要结论是:
a.
b.
(5) 为了使该研究结果更加科学,更具有说服力,应作哪些方面的改进?
21、为证明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如下探索:
材料用具:品种、大小相同的泡胀玉米种子若干,空易拉罐四个,沙土,不透光的牛皮纸等。
方法步骤: (1)取四个空易拉罐,分别剪去顶盖,装入湿润沙土并分别标号(甲、乙、丙、丁);在每个易拉罐内植入三颗玉米种子,放在温度适宜的阴暗处培养,待苗长到2㎝左右时备用。
(2)将甲、乙、丙、丁均用不透光的牛皮纸包严(留出幼苗生长的足够空间),放在实验台上,甲、乙直立放置,在乙装置的一侧开直径l㎝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侧面O.5m处用lOO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丙、丁水平放置,在丙装置的正对地面处开直径l㎝左右的小口,在它们的下方0.5m处用lOOW的白炽灯连续照射(装置如图所示);甲、乙、丙、丁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实验现象:两昼夜后,如图所示。甲直立生长;乙向光弯
曲生长;丁向上弯曲生长;丙也向上弯曲生长,
但与丁相比,弯曲度要小一些。
请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
(1)由甲、乙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 特性,
最可能的原因是 。
(2)由甲、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 特性,最可能的原因是 。
(3)由乙、丙、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 。
(4) 继续探究:如果实验开始后使整个实验装置失去重力,甲、乙、丙、丁四个装置内的幼苗生长方向将是:甲 ,乙 ,丙 ,丁 。
20、同学甲从一本《植物生理学》中查到“幼嫩叶片产生生长素可阻止叶柄脱落”的结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他设计的实验步骤为:
第一步:取一盆生长状况良好的植物,去掉幼叶的叶片(如图所示);
第二步: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
同学乙在仔细研究了甲的实验设计方案后,向他提出了两点意见。请你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把同学乙提出的意见补充完整:
(1)在去掉幼叶的同时,还必须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
(2)应增加一个对照实验,对照设置为:取同一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然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观察幼叶叶柄的脱落情况。 以此对照实验来说明__________ ___________ _ ___。
19.下图是生长素作用与其浓度关系图。课本上说:“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较低浓度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看图理解
这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 段可促进植物生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高、低) 浓度。
曲线 段可抑制植物生 长,则该范围的生长素浓度为 浓度。
(2)向光生长的幼苗,其背光面浓 于向光面 于B点。
(3)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其侧芽浓度 于顶芽, 于B点。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