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7.(1)蛋白酶,淀粉酶。(2)对照实验。(3)温度。(4)氮。
18:(1)核糖体 (2)①过酸、过碱、温度过高 ②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另一个变量 (3)①不能 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失去活性 ②不会 因为胃液中HCl可以被胰液中的NaHCO3中和
新陈代谢与酶课堂检测答案
18.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与无机催化剂比较,它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且需要适宜条件。请回答:
(1)活细胞中,酶主要是在细胞的处合成。
(2)酶催化所需要的适宜条件,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人们通过实验发现酶的活性会受到温度和pH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
①从上图可以发现, 都可以使酶的分子结构破坏,从而使酶的活性丧失。
②现有一学生想要验证唾液淀粉酶活性最大的温度是否为37℃,则该学生在用不同的温度条件进行实验的同时,还必须注意 。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3)下表代表胃、小肠中有关消化液的成分及部分酶的最适pH,请根据下表回答:
|
消化液名称 |
pH |
消化液成分 |
胃 |
胃液 |
1-2 |
胃酸(HCl) 胃蛋白酶(最适pH 1.8左右) |
小肠 |
胰液、胆汁、肠液 |
7-8 |
NaHCO3,胆盐,多种酶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最适pH 8.0左右 |
①胃液中的胃蛋白酶会随着胃的排空而进入小肠,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能否将蛋白质分解?为什么?
②胃液中有大量的胃酸(HCl),它随胃的排空进入小肠后,会不会破坏小肠中酶的活性?为什么?
新陈代谢与酶课堂检测答案
17. 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它以瓶带盖的叶捕捉昆虫,并以其分泌物消化虫体。为检测此分泌物的性质,做了如下实验:取6支大小一样的洁净试管,加入经过不同温度处理的检测液后,再分别加入瘦肉块和马铃薯块,两小时后观察现象,记录如下表。请据表回答问题:
编 号 |
加
入
物 |
条 件 |
现
象 |
1 |
2mL水+1cm3瘦肉块 |
室温 |
无明显变化 |
2 |
2mL新鲜分泌物+1cm3瘦肉块 |
室温 |
瘦肉块明显变化 |
3 |
2mL新鲜分泌物+1cm3瘦肉块 |
煮沸后冷却到室温 |
无明显变化 |
4 |
2mL水+1cm3马铃薯块 |
室温 |
无明显变化 |
5 |
2mL新鲜分泌物+1cm3马铃薯块 |
室温 |
无明显变化 |
6 |
2mL新鲜分泌物+1cm3马铃薯块 |
煮沸后冷却到室温 |
无明显变化 |
(1)此分泌物中有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
(2)试管1和试管4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3)试管3不同于试管2的处理之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说明分泌物的活性受 的影响。
(4)猪笼草捕食昆虫是对土壤溶液中缺少_______元素的一种适应。
16、( )在植物细胞中,下列过程不需要酶参与的是
A.O2进出细胞 B.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
C.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 D.叶绿素a被激发失去电子
15.( )下图表明,某种原核生物通过一套酶系统将某种原料转变成它自身必需的氨基酸,请根据图示选出正确的结论
原料 当氨基酸2含量增加时,它能与酶3结合,从而降低酶3的活性,反应是可逆的 |
A.每一种酶都是由特定的基因指导合成的
B.氨基酸3含量的增加,能够抑制酶3的活性,这属于酶合成的调节
C.如果能够直接为该原核生物提供酶2,那么即使基因2发生突变,它仍然能够正常生活
D.如果基因2不存在,则氨基酸1也可直接形成氨基酸3
14.( )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B.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它细胞
C.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定能产生激素
13.(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生物体内的酶都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B、活的生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能产生酶
C、生物体缺乏某种酶就可能出现这种酶缺乏症
D、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种酶要求的催化条件都相同
12.( )在验证酶的专一性实验中,下列操作不符合要求的是
A.实验前最好检测一下蔗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纯度
B.实验用的斐林试剂需提前配制并充分混合好
C.用作对照实验的蔗糖溶液需现配现用
D.隔水加热用的开水可提前煮至沸水状态备用
11.( )在温度、PH等适宜条件下,右图中实线表示没有酶时反应的进程。在T1时,将催化此反应的酶加入反应物中,则图中表示此反应进程的曲线是
A.曲线A B.曲线B
C.曲线C D.曲线D
10.(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些酶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有些酶是在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
B.有些酶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有些酶在细胞外起催化作用
C.酶的合成受基因控制,包括转录和逆转录两个过程
D.酶的催化效率受温度和pH的影响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