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3、7.5~8.5 44、5.0~6.0 45液体 46不需 47固体 48半固体
49观察微生物的运动、菌种鉴定等
50合成 51分类、鉴定 52天然
53工业生产 54选择 55某种化学物质
56青霉素 57金黄色葡萄球菌 58鉴别
59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
60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61伊红和美蓝 62深紫色
63带有金属光泽
微生物的代谢
1必需 2氨基酸、核苷酸、多糖、维生素 3基本相同4全过程 5会 6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对该微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 7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 8不同 9不是
10一直存在 11遗传物质 12 某种物质存在
13遗传物质和外界物质 14增多 15代谢需要
16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17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18酶的结构 19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20酶 21酶的结构发生 22可逆的 23代谢产物与酶脱离24快速 25精细 26大量积累 27遗传特性 28发酵条件 29诱变 30温度 31溶氧 32 pH
33得到各种代谢产物
微生物的生长
1少量的某种细菌 2恒定容积 3液体
4适宜的
5取样测定培养基里的细菌群体的生长情况
6细菌的细胞数目 7重量 8始终不变的
9随时间的推移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 10时间
11细菌数目的对数 12一个短暂的调整或适应
13开始分裂繁殖 14活跃 15增长较快 16细胞分裂所需的酶类、ATP以及其他细胞成分 17菌种 18培养条件 19快速分裂
20等比数列 21旺盛 22形态、生理特性
23生产用菌种 24科研 25营养物质的消耗 26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 27pH的变化
28下降 29约等于 30动态平衡 31次级 32芽孢 33连续 34培养周期
35设备利用率 36自动化管理
3.请用圆圈表示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乳酸菌、硝化细菌、酵母菌、细菌这些概念的从属关系。
2.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混在一起,请你设计一实验。实验目的:分离得到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1)实验原理:
;
(提示:请根据方法步骤写实验原理)
(2)材料用具:略
(3)方法步骤:
①制备A、B两种培养基:用于培养圆褐固氮菌的A培养基特点是 ,用于培养酵母菌的B培养基特点是添加了 。
②调节培养基pH:A培养基pH约为 ;B培养基pH约为 。
③灭菌:在高压蒸汽灭菌开始以前,必须要将灭菌锅 。
④搁置斜面:搁置的长度不超过试管的 。
⑤接种:分别向A、B培养基中接种混合菌。
⑥培养。
(4)实验结果:略
(5)生产上常用圆褐固氮菌制成菌剂,施到土壤中,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是由于: ; 。
1.艾滋病病毒具有圆球形的衣壳,其内有两条RNA,没有DNA,
下图是艾滋病毒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⑴组成4的单位是 ,
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的是[ ] ;
⑵艾滋病病毒侵入人的机体后,主要浸染入人的
细胞,在浸染过程中,
在5的作用下,能形成DNA并整合到人体细胞的DNA分子中,可见5是 ,艾滋病的衣壳是在人体细胞的 上合成的,艾滋病属于免疫 病。
⑶艾滋病除了通过性传播以外,还会通过 ;
A.水源传播 B.握手传播
C.输血传播 D.空气传播
⑷病毒在基因工程中可用作 ,动物细胞工程中可用作 。
7.(1)如果将杆菌接入浓度为0.2mol/L的蔗糖溶液和盛有玻璃珠的三角烧瓶中,加以摇动,可使细胞壁破裂,这时可发现空壳呈杆状,但细胞内含物却是圆的;(2)如果将细菌用溶菌酶处理,然后接入到低渗溶液中,细菌会破裂。对上述有关内容的推测,正确的是
( )
①溶菌酶可去除细菌的细胞壁
②细胞壁的功能之一是使细菌具有一定的形态
③细菌细胞壁有保护细菌免受低渗溶液胀破的作用
④细菌的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多选)在其它条件均适宜时,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无氧条件下可生存的是大肠杆菌、酵母菌
B.无氮条件下可生存的是根瘤菌、硝化细菌
C.无碳条件下可生存的是乳酸菌、硝化细菌
D.高盐条件下可生存的是金黄葡萄球菌
6.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结构生物,在电镜下能够看到的最小形态单位是 ( )
A.衣壳 B.核酸 C.衣壳粒 D.囊膜
5.下列结构不可能属于流感病毒的是( )
A.核衣壳 B.囊膜 C.刺突 D.荚膜
4.下列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
A.艾滋病病原体 B.疯牛病病原体
C.炭疽病病原体 D.乙型肝炎病原体
3.(多选)黄色短杆菌与人相比,其特殊性表现在( )
A.一般不需要直接提供赖氨酸等属于人体必需氨基酸
B.遗传信息量小,无内含子
C.无生物膜系统,但也有核糖体和线粒体
D.基因的传递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2.下列不属于细菌的基本结构的是 ( )
A.鞭毛 B.核糖体 C.质粒 D.细胞壁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