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0.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 )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内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内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9.下面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氢的细胞器及氢的来源和用途比较,正确的是
( )
|
细 胞 器 |
来 源 |
用 途 |
① |
叶绿体 |
水的分解 |
还原二氧化碳 |
② |
叶绿体 |
水的分解 |
还原三碳化合物 |
③ |
线粒体 |
丙酮酸的分解 |
与氧结合生成水 |
④ |
线粒体 |
葡萄糖和丙酮酸的分解 |
与氧结合生成水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8.关于体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温的调节也是人体稳态调节的一部分
B.体温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在狭小范围内波动
C.发烧时厌食是因为体温高而影响了消化酶的活性
D.甲状腺激素是唯一能促进产热并升温的激素
7.如下图为正常情况下某种二倍体生物的一组细胞分裂模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心法则所表示的生命活动主要发生在⑤时期
B.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④时期
C.①时期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等于染色体数
D.如发生基因突变,可能会通过②细胞的分裂结果传给后代
6.鼷鼠的T淋巴细胞在胸腺里,B淋巴细胞在骨髓里成熟、分化。B淋巴细胞遇到抗原就分裂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下面是为了开发痢疾疫苗而把灭活的痢疾杆菌接种在鼷鼠的身上,并调查了痢疾杆菌抗体合成程度与T淋巴细胞对她起的作用(见右图)。对上述有关资料的解释或推论正确的是:
①乙实验中产生了很多抗体是由于第一次接种时产生了记忆细胞。②丙、丁实验中,若没有胸腺则B淋巴细胞绝不会合成抗体。③戊结果表示,抗体合成的最佳状况需要T淋巴细胞的帮助。④被痢疾杆菌感染后,预防痢疾的有效措施是接种疫苗。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5.下列关于人和动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人体内将成为抗原,在体外培养则为细胞系
②由胚胎中胚层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③细胞内水分减少,代谢速度减慢是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之一
④癌变是细胞原癌基因从激活状态转为抑制状态的过程
⑤动物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特异性,是细胞间相互识别和联络用的语言或文字
⑥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
A.①②③⑤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⑥
3.美国杜克大学医疗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在《科学》杂志上撰文宣称法,他们利用成年动物的血管细胞和能够模拟胚胎环境的新型生物效应器,成功地在实验室培育出新的动脉血管。这种血管的外形和功能都与真的血管一样。这一研究成果是生物组织培养工程领域的重大进展。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这种技术属于“克隆”
B.这种技术中可能要利用去核卵细胞
C.这种技术与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技术 应用的原理相同
D.这种技术的关键是要激发血管细胞发育成血管的潜能
4.科学家对单细胞伞藻的幼体嫁接,将甲的伞柄嫁接到乙的假根上,长出了伞帽。下列有关评价合理的是 ( )
A.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遗传的调控中心
B.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
C.欲证明细胞核的功能,需同时进行对照实验
D.第一次新长出的伞帽与乙的伞帽特征完全相同
2.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起作用的阶段是:
①感应阶段 ②感染阶段 ③反应阶段 ④效应阶段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植物细胞中,都有矿质元素参与组成的一组有机物是 ( )
A.叶绿素和纤维素 B.丙氨酸和丙酮酸
C.核糖和脱氧核糖 D.ATP和RNA
18.(18分)控制人的血红蛋白基因分别位于人的11号、16号染色体上,在不同的发育时期至少有αβγεδ和ζ基因为之编码。人的血红蛋白由四条肽链组成,在人的不同发育时期血红蛋白分子的组成是不相同的。例如人的胚胎血红蛋白由两个ζ肽链(用ζ2表示)和两个ε肽链(用ε2表示)组成。下图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
(1)合成ε2的直接模板是 ,场所是 。
(2)镰刀性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分子遗传病,其病因是β基因发生了突变。假设某人的一个α基因发生突变不一定导致α肽链改变,β基因发生突变,往往导致β肽链改变。根据上图分析说明理由。
(3)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也是生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根据上图分析,关于人类染色体上基因种类的分布、数量及基因表达的顺序,对你有哪些启示?(至少说两条)
(4)人类的红细胞膜上不同的糖蛋白分子构成红细胞的不同血型。假设Xg血型遗传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人群中的表现型有Xg阳性和Xg阴性两种。
①如果要分析其遗传方式,调查单位最好是 (自然人群、家系)。
②为了研究Xg血型的遗传方式,请你设计一张Xg血型调查后的统计表格(调查对象只有上、下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