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6.下面是一系列与高中生物学实验相关的图形,请据此回答问题:
(1)如用上述材料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等实验,你认为可选用的依次是 。(填写图中序号)
(2)用紫色洋葱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选用的是它的鳞片叶表皮,原因是其细胞中具有 。E图为实验中观察到的一个经第二次加清水处理后的细胞示意图,原生质层由其中的 组成,此时细胞处于 过程中。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观察部位则是洋葱的 ,细胞大多处于F图中的 时期。
(3)G图是《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一个步骤,此时加蒸馏水的目的是 。根据该实验的原理,请在H图中用曲线表示出DNA溶解度与NaCl溶液浓度的大致关系。
⑴A、C ⑵(紫色)大液泡 ②③④ 质壁分离复原 (根尖)分生区 e
⑶使DNA析出 (标出纵横坐标含义,曲线变化趋势正确)
CD⒒下列生物学研究选择的技术(方法)恰当的是
A.用3H标志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研究DNA的复制
B.利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C.用标记重捕法进行鼠种群密度的调查
D.利用动物细胞培养快速、灵敏检测有毒物质
ABD⒓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的一个细胞如右图所示,若a、b分别表示两处溶液的浓度。则由此可推测
A.此时可能a>b,细胞渗透吸水
B.此时系统可能保持动态平衡
C.此时细胞液中的化合物种类大量减少
D.此时该植物细胞可能由于快速失水而已经死亡
ACD⒔为了了解土壤微生物能否分解农药,并尽快得出实验结论,有人用“敌草隆”(一种除草剂)进行实验:取等量砂土分装于相同的两容器中,a组高压灭菌,b组不灭菌。正确的叙述是
A.向a、b中喷人等量的“敌草隆”,再置于同一温箱中培养相同时间
B.再增加c组作为对照,不喷人“敌草隆”,其他处理与a、b组相同
C.只用砂土,实验效果不如用几种良好土壤混合后的好
D.检测“敌草隆”消失情况,预计a的“敌草隆”含量基本不变,b的明显减少
AB⒕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向5尾体色一致的小型鲫鱼腹腔注射0.5mL肾上腺素溶液,然后置于背光处,2h后发现鲫鱼肤色变淡。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A.实验变量是肾上腺素,观测指标是肤色深浅的变化
B.缺少对照组,对照组应与实验组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C.可以得出肾上腺素使皮肤色素细胞减少的结论
D.为使实验现象明显,应选择肤色较浅的鱼作为实验材料
CD⒖列关于动物实验与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摘除公鸡的睾丸,并将母鸡的卵巢移植给它,它就能生蛋
B. 破坏幼小蝌蚪的垂体,只要还有甲状腺,它就能变成青蛙
C. 摘除幼犬的胸腺,它将丧失细胞免疫
D. 破坏猫的大脑与小脑,它的体温还能基本恒定
C⒈将细菌放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它会繁殖并形成菌落(如图甲)。某实验小组想检验两种抗生素的杀菌作用,下列哪个实验方案最合适 ( )
C⒉下图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部位的最佳实验组合是( )
1 2 3 4 5 6
A. 12 B.34 C.56 D.46
A⒊下表为某培养基的配方,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成分 |
蛋白胨 |
葡萄糖 |
K2HPO4 |
伊红 |
美蓝 |
蒸馏水 |
含量 |
10g |
10g |
2g |
0.4g |
0.065g |
1000mL |
A.从用途看该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 B.培养基中属于碳源的有葡萄糖和蛋白胨
C.该培养基中含有提供生长因子的物质 D.该培养基pH调好后才可以灭菌
B⒋在下列实验中,必须始终用活细胞做材料的是
A.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C.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D.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D⒌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下:
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中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选项 |
放射性 |
S元素 |
P元素 |
A |
全部无 |
全部32S |
全部31P |
B |
全部有 |
全部35S |
多数32P,少数31P |
C |
少数有 |
全部32S |
少数32P,多数31P |
D |
全部有 |
全部35S |
少数32P,多数31P |
C⒍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向盛有葡萄糖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产生砖红色沉淀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可以观察到滤纸条上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黄绿色、橙黄色、蓝绿色和黄色
C.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呈深色
D.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红色
B⒎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A.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B.具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3:1
C.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1:1
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C⒏右图所示的模拟实验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不产生气泡,乙产生气泡
B.甲产生气泡,乙不产生气泡
C.甲和乙都产生气泡,气泡成分不同
D.甲和乙都产生气泡,气泡成分相同
D⒐下列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观察植物细胞白勺有丝分裂》、《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验或实习的叙述中,存在问题的是 ( )
A.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
B.将相同温度下的酶溶液与淀粉溶液摇匀后需再在该温度下保温5min
C.细胞核内染色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便于识别有丝分裂不同时期
D.小生态瓶稳定性与物种组成、营养结构有密切关系而与非生物因素无关
B⒑在将显微镜的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过程是
A.调节细准焦螺旋 B.调节粗准焦螺旋 C.转动转换器 D.调节光圈
30.(14分)现有甲乙两种可能有一定致畸、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实验室研究人员欲通过动物细胞培养的方法来鉴定它们是否有毒性,并比较二者毒性的强弱。请你以一个研究人员的 身份参与此项研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并回答有关问题。
Ⅰ、实验材料:活的小白鼠胚胎。
Ⅱ、药品用具:胰蛋白酶液、动物细胞培养液、动物细胞固定液、适宜浓度的龙胆紫溶液、滴管、培养皿、剪刀、锥形瓶、恒温箱、载玻片、盖玻片、光学显微镜、小白鼠正常体细胞有丝分裂高倍显微镜照片。
Ⅲ、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变异细胞占全部培养细胞的百分数(以下称Q值),可判断该化学物质的毒性。
Ⅳ、实验步骤:
(1)制备细胞悬浮液:
把活的小白鼠胚胎放入在培养皿中剪碎,转入锥形瓶中,加入胰蛋白酶液处理,使胚胎组织 离散成单个细胞,再加入动物细胞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浮液。
(2)进行细胞培养:
①取A、B、C三个洁净的培养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A、B两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化学物质甲、乙,并将培养瓶摇匀。C瓶不作处理,作为对照。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作临时装片:
①当细胞繁殖到大约第8代左右时,同时从恒温箱中取出三个培养瓶,用胰蛋白酶液处理, 使培养的细胞从瓶壁上脱落,再加入动物细胞固定液以迅速杀死细胞并固定细胞分裂相。
②静置一段时间后,分别从各培养瓶底部吸取适量的悬浮液。滴在与培养瓶有相同编号的 载玻片的中央,________________,3-5min后,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4)镜检和统计:
把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寻找处于__________期的细胞,并与 ________________对比以确认发生上述变异的细胞,同时统计该期变异的细胞占该细胞总数的百分数(Q值)。
V、结果与结论:
经研究人员实验得知,A、B、C三个培养瓶的Q值依次为:
QA=1.3%、QB=12.5%、QC=0.1%,由此可知该实验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处于图1中AB段的细胞可能发生基因突变,D点染色体数目是C点的二倍
B.图2中甲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DNA分子数=1︰1
C.图2中乙、丙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甲细胞处于DE段
D.图2中乙细胞发生基因重组,分裂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
班级 姓名 得分
选择题答案:
1 |
2 |
3 |
4 |
5 |
|
|
|
|
|
4.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 g,然后每隔1h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成以下曲线,据下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分别代表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
B.a在1h-2h血糖下降,某些氨基酸合成增加
C.b在1h-2h血糖处于高处,蛋白质分解可能会增加
D.b在2h后下降是由于血糖氧化分解并合成糖元所致
3.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2.冬天,种植大棚蔬菜的专业户,白天要盖严塑料薄膜,使阳光能透进棚内并提高棚内的温度,夜间要揭开塑料薄膜进行换气并适当降温,下图的4个曲线中,能表示白天大棚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依次是
A.③② B.②③ C.①④ D.④①
1.在高等植物细胞中有两种大量元素,淀粉中不含有,核酸中含有。关于这两种元素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种元素是生物膜、三磷酸腺苷、染色体、辅酶Ⅱ的主要组成元素
B.一种施用过多会造成农作物倒伏,另一种则与植物体糖类合成和运输有关
C.健康的成年人,摄入和排出这两种元素的量基本相等
D.在只缺这两种元素的营养液中培养正常植株.首先表现缺素症的是老叶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