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请根据下列有关实验及结果,回答问题:
(1)《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组别 |
处理 |
结果 |
a |
①先将材料置于0.3g/mL蔗糖溶液中 |
①发生质壁分离 |
②后将材料转移到蒸馏水中 |
②质壁分离复原 |
|
b |
③先将材料置于0.6g/mL蔗糖溶液中 |
③迅速发生质壁分离 |
④后将材料转移到蒸馏水中 |
④质壁分离不能复原 |
|
c |
⑤先将材料置于无水乙醇中 |
⑤未发生质壁分离 |
⑥后将材料转移到0.3g/mL蔗糖溶液中 |
⑥
|
①洋葱表皮细胞在a、b二组实验中均发生质壁分离现象,除均存在中央液泡外,其结构上的原因还有 。
②出现b组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 。
③写出c组实验的结果⑥ ,其原因是 。
(2)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为得到含DNA的粘稠物,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最后所得含DNA的粘稠物极少,导致下一步实验无法进行,请指出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三处错误并改正。
①在新鲜的家鸽血中加入适量的柠檬酸钠,经离心后,除去血浆留下血细胞备用。
②取5-10mL血细胞放入50mL的烧杯中,并立即注入20mL0.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快速搅拌5min后经滤纸过滤,取得其滤液。
③滤液中加入40mL2mol/L的氯化钠溶液,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1min。
④向上述溶液中缓缓加入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不停地轻轻边搅拌边加蒸馏水,直到溶液中丝状物出现为止,再进行过滤,而滤得含DNA的粘稠物。
; ;
。
(1)①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大 ②蔗糖溶液浓度大 细胞因失水太多而死亡 ③未发生质壁分离 乙醇通过自由扩散迅速进入细胞,将细胞杀死
(2)0.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应改为蒸馏水 滤纸,应改为纱布 直到溶液中丝状物出现为止,应改为直到溶液中丝状物不再增加为止
1.实验室现有四种试剂:①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②质量浓度为0.01g/mL的NaOH溶液,③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溶液,④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溶液.利用上述试剂做还原性糖的鉴定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请回答:
(1)两实验中都需使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
(2)两实验中都不需使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
(3)在还原性糖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不需使用的实验装置是_____________装置。
(4)在做蛋白质鉴定的实验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先加双缩脲试剂A,再加双缩脲试剂B,双缩脲试剂B的用量较少
B. 先加双缩脲试剂B,再加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A的用量较少
C. 先加双缩脲试剂A,再加双缩脲试剂B,双缩脲试剂A的用量较少
D. 先加双缩脲试剂B,再加双缩脲试剂A,双缩脲试剂B的用量较少
(1)① (2)② (3)加热 (4)A
2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研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对根和芽生长的影响,拟用小麦种子、温箱、培养皿、移液管、滤纸、尺、蒸 馏水、10mg/L 2,4一D(一种生长素类似物)以及O.1%升汞(表面消毒剂)等完成相关研究。
(1)该实验的原理是:生长索类似物对植物生长有调节作用.其调节效应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用不同浓度的2,4一D处理萌动的种子,对根、芽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
(2)请补全如下方法步骤:
①取小麦种子,用O.l%升汞消毒适宜时间,再用蒸馏水冲洗若干次,置于22℃温箱中催芽2d。
②取培养器若干套,并编号。向1号皿中移入10mg/L 2,4一D溶液10ml,然后移出1ml到2
号皿中,加9ml蒸馏水并混匀,如此稀释至6号皿(浓度为0.0001m仉)。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各皿中放置一滤纸圆片,选取萌动的种子10粒,合理排放于皿中,盖上皿盖,放在22℃温箱中黑暗培养3d。
④测量并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4一D的调节效应一般用一定时间内器官长度的增长百分率(%)来表示。计算增长
百分率(%)需要获得的参数除了处理组长度以外,还麻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请将本实验最可能的结果用数理曲线图表示其走势。(假设对根、茎的最适促进浓度分别是0.001mg/L和lmg/L)。
(1)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和植物器官种类(1+1)
(2) ②从6号皿中取出lml弃去,在7号皿中加入9ml蒸馏水(1+1)④幼芽的长度,幼根的长度和数目(1+1)
(3) 对照组长度和初始长度 曲线图(如图)
备用:
2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不同浓度的工业废水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影响”的课题研究。他们到一造纸厂污水排出口采集了水样,并将过滤后的滤液作为原液。
(1)实验原理:蚕豆根生长过程中吸收污染物后,根尖分生区细胞通常会出现染色体断裂。这些断裂的染色体会与细胞核分开,单独存在于细胞质而成为微核。
(2)材料用具:蚕豆种子、10%的盐酸解离液、龙胆紫染液、蒸馏水、培养皿、量筒、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3)方法与步骤:
①将蚕豆种子用蒸馏水浸泡一天,吸水膨胀后放在培养皿中,保持温暖湿润,待其发根
②用蒸馏水稀释原液 。
③
④一段时间后,规范制作临时装片。
⑤ 。
(4)预测结果并作分析:
① 。
② 。
③ 。
(5)若从每个培养皿中选取3条根,在制作的每个装片中观察1000个细胞。请设计一张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3)②配成3种不同浓度的溶液置于若干个培养皿中并编号(至少3个)
③将等量的生根状态相同的蚕豆种子移人盛有不同浓度废水的培养皿中培养一段时间;另取等量的生根状态相同的蚕豆种子浸泡在与废水等量的蒸馏水中培养相同的时间,作为对照。
⑤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找到具有微核的细胞进行计数,求取平均值
(4)①废水浓度越高,具微核的细胞越多。说明废水浓度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影响大。
②废水浓度越高,具微核的细胞越少。说明废水浓度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影响小
③废水浓度与具微核的细胞数之间无规律性,则无法判断。
(5)
不同浓度的工业废水 |
每装片、每1000个细胞中具有微核的细胞数 |
|||
|
装片1 |
装片2 |
装片3 |
平均值 |
浓度1 |
|
|
|
|
浓度2 |
|
|
|
|
浓度3 |
|
|
|
|
蒸馏水(对照) |
|
|
|
|
23.为了研究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还是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1952年Lederbe喳夫妇利用大肠杆菌设计了一个影印培养法实验。
影印培养法的实验原理是:把长有数百个菌落的细菌母种培养皿倒置于包有一层灭菌丝绒布的木质圆柱体(直径略小于培养皿平板)上,使其均匀地沾满来自母培养皿平板上的茵落,然后通过这一“印章”把母板上的菌落“忠实地”一一接种到不同的其它培养基上。
下图就是利用影印培养技术证明大肠杆菌产生抗链霉素突变的实验。
具体方法是:
①首先把大量对链霉素敏感的大肠杆菌涂布在不含链霉素的平板(1)的表面,待其长出密集的小菌落后,用影印法接种到不含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2)上,随即再影印到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平板(3)上。经培养后,在平板(3)上出现了个别抗链霉素的菌落。
②对培养皿(2)和(3)进行比较,在平板(2)上找到与平板(3)上那几个抗性茵落的“孪生兄弟”。
③把平板(2)上与平板(3)上菌落相对应的一个部位上的茵落挑至不含链霉素的培养液(4)中,经培养后,再涂布在平板(5)上。
④并重复以上各步骤,最后在试管12中获得了较纯的抗性菌落。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大肠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为___________,与酵母茵相比,大肠杆菌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培养基的功能上看,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若在培养皿的培养基中加入伊红和美蓝,则培养皿中长出的茵落颜色表现为___________。
(3)大肠杆菌抗链霉素基因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__结构上,在基因工程中,该结构常作___________。
(4)3号、7号、1 1号培养基中加入链霉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3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比l号、2号中的菌落少很多,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异养型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选择 深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 (3)质粒 运载体 (4)选择混合菌种中的抗药性菌落 生物的突变率很低 (5)通过影印接种的方法,在没有链霉素的培养基中获得了抗链霉素的菌落 (6)微生物的抗药性突变是自发产生的,而不是存环境因素的作用下产生的
22.探究实验设计:
问题来源: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前期,核膜解体,到末期又重新形成,对新形成的核膜的来源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主张认为是由旧核膜的碎片连接形成,另一种主张认为是由内质网膜重新形成的。现给你提供变形虫,3H--胆碱(磷脂的成分)和其它必需仪器,请根据细胞工程中的核移植技术设计--实验过程,并预测实验结果和相应的结论。
设计(1)将部分变形虫置于含3H-胆碱介质中培养,使其膜被标记。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已标记的核移至未标记的去核的变形虫中,在无标记的条件培养一段时间,使其进行细胞分裂 (3)检查新形成的细胞的核膜
预测结果1:新的细胞核膜具有放射性 结论1:支持第一种说法
预测结果2:新的细胞核膜无放射性 结论2:支持第二种说法
20.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中不含放射性,下层沉淀物中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实际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上层液体中,也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所体现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理论上,上层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 。
(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层液的放射性含量 ,其原因是 。
b. 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是误差的来源呢?____________理由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设计一个方法,来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简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示踪法)
(2)噬菌体已将将含32P的DNA全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
(3)a.升高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点于上清液
b.是 没有侵入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
(4)DNA是遗传物质
(5)先用35S的培养基培养标记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去感染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大量获得被35S标记的噬菌体
19.以下实验用于研究蔗糖溶液对某种植物叶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分别将八片相同的叶表皮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经过10分钟后,把每一叶片表皮置于显微玻片上,并加一滴曾浸泡该表皮的溶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在约20个细胞的视野范围内计数呈现质壁分离的细胞。所得结果如下表:
蔗糖浓度(mol/dm3) |
质壁分离细胞的数目 |
视野范围内所检视的细胞总数 |
0.0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
0 0 0 1 3 16 19 21 |
22 20 18 20 20 20 19 21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上表右侧坐标,较准确的绘出一曲线图,以表示呈现质甓分离细胞的百分率与蔗糖浓度的关系。
(2)在题(1)的曲线图中,当蔗糖浓度为0.22mol/dm3时,试找出呈现质壁分离细胞的百分率约:________。在这浓度的溶液中,为什么有些细胞呈现质壁分离,另一些则不呈现?试加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提出利用上述实验原理可以来测定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的大概范围,下面是将细胞液浓度相同的几个细胞(如右图所示)置于不同蔗糖溶液浓度(A-D)下的细胞状态,则这几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范围相对最精确的范围是在________之间。
A B C D
(1)右图 (2)40% 因为各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尽干门同,小于0.22mol/dm3 蔗糖浓度的会呈现质壁分离。而大于0.22 mol/dm3蔗糖浓度的则不会呈现质壁分离 (3)A与D
18.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许多中学都开展了以环境调查为中心的系列环保活动。同学们环境意识、环境责任感和环境道德有了很大的提高,该项活动还需要你的参与。
(1)请你确定一个环境污染调查的课题,并简单陈述选题理由。
注:①要注意所选课题开展调查研究的可行性,尽量选择较“小”的题目。
②选题范围可涉及我们生存环境的各种因素,也可涉及人们的环境意识、环境责任、环境道德等人文领域。
①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选题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拟订出你的调查方案。
①调查的对象(或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调查的方法(获取数据、信息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调查方案还应包括调查的计划,本卷不做要求。
(3)课题最终的成果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答案合理就可给分,具体可参照如下:(1)①可行的环境污染调查课题②选题理由的陈述应包括课题的意义、本人的兴趣、所具备的研究条件等,暂不对学生的答案作过高要求,只要能在某一个方面作出了条理清楚的阐述,便可给分。选题的理由必须与所选课题相对应,否则不给分。如为城市环保做点有益的事;为环保部门提供一定的资料;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学会调查研究的方法等。
(2)调查方案,①调查的对象(或内容)必须与所选课题相对应,否则不给分。如水体氮和磷含量、白色污染等。 ②调查方法应与所选课题相对应,否则不给分。如定期测量水体氮和磷含量、白色污染等。调查方法还可以有文献调查法、社会调查法、野外观察法等。
(3)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答其中之一即可)
17.以下是有关酶的两个实验,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
表1
操作步骤 |
操作方法 |
试管A |
试管B |
试管C |
1 |
加淀粉溶液 |
2mL |
2mL |
2mL |
2 |
加淀粉酶溶液 |
lmL |
lmL |
lmL |
3 |
温度处理 |
60℃ |
100℃ |
0℃ |
4 |
加碘液 |
2滴 |
2滴 |
2滴 |
(1)表1所示为探究 的实验。
(2)该实验的正确步骤为 (用表中操作步骤中的序号表示)。
表2
操作步骤 |
操作方法 |
试管A |
试管B |
1 |
加淀粉溶液 |
2mL |
|
2 |
加蔗糖溶液 |
|
2mL |
3 |
加斐林试剂甲 |
2mL |
2mL |
4 |
加斐林试剂乙 |
数滴 |
数滴 |
5 |
加淀粉酶溶液 |
lmL |
lmL |
(3)表2所示为探究 的实验。
(4)请修正操作方法步骤中的错误:
① ② ③
(5)该实验结果能否用碘液检测? 。
(1)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2) 2-3-1-3-4(或2-3-1-4 ) (3) 酶的专一性 (4)斐林试剂甲和乙要混合后使用 应先加酶溶液后加斐林试剂 加斐林试剂后要水浴加热 (5)不能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