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 下列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水、氧化铜和干冰都属于氧化物
B.H2SO4、HNO3 和H2CO3都属于酸
C.KNO3、CuSO4和NH4Cl都属于盐
D.烧碱、纯碱、熟石灰都属于碱
4. 下列反应既属于置换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Fe+2HCl=H2↑+FeCl2 B.2FeCl2+Cl2=2FeCl3
C.CaO+H2O=Ca(OH)2
D.2Fe(OH)3Fe2O3+3H2O
3.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导电能力最强的是
A.盐酸 B.醋酸溶液 C.氨水 D.蔗糖溶液
2. 下列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A.豆浆 B.硫酸铜溶液 C.硅酸胶体 D.烟、云、雾
1.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用规格为10 mL的量筒量取读数为6 mL的液体
B.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
C.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
D.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
23.(8分)在标准状况下,有CH4和CO的混和气体共6.72L,其质量为6g,求该混和气体中CH4 的物质的量和CO的质量。
21(6分)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氢气
(2)纯碱溶液和过量硝酸
(3)氯化镁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22.(8分)标准状况下的①4.48LCH4;②6.02×1023个HCl分子,③27.2gH2S气体;④0.4molNH3,正确填写下列的大小关系(写标号)。
体积:--------------->----------------> ---------------->----------------
质量:--------------> -------------> ------------->------------
氢原子数:-------------->--------------> ------------->------------
密度:-------------> -------------> ------------->------------
20.(18分)我校环保兴趣小组在处理污水样品时,需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密度为1.19 g/cm3)配制成250mL
0.1mol·L-1的盐酸溶液。
(1)在右图所示仪器中,配制上述溶液不需要的是 (填右图相应仪器的序号);
除图中已有仪器外,配制上述溶液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其作用按使用的先后顺序分别是____ ____和___ _____。
(2)根据计算,下列量程或规格中,本实验量筒应使用的是_______;容量瓶应使用_______。(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序号,否则无分,下同)
A、10mL B、100mL C、250mL D、500mL
(3)在量取浓盐酸后,下列操作先后顺序是(用编号表示)
① 待稀释的盐酸温度与室温一致后,沿玻璃棒注入所选定规格的容量瓶中。
② 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接近环形刻度线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凹液面最低处与瓶颈的环形刻度线相切。
③ 在盛盐酸的烧杯中注入适量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动,使其混合均匀。
④ 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至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
(4)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水洗净后,再用配好的稀HCl溶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配制溶液时,若试样是液体,用量筒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水至接近刻度线1 ~ 2cm处,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反复倒转多次,摇匀
(5)若定容后摇匀静置,发现凹液面低于刻度线,此时应该________________
A. 直接转移到细口试剂瓶中 B. 再用胶头滴管加水,重新定容
C. 将此溶液倒掉,重新配制 D. 直接贮存于容量瓶中
(6)假设配制时其他操作均正确,只出现以下某一情况,试判断所配制的溶液浓度相比于要求的值(即0.1 mol/L)如何。(a、偏高;b、偏低;c、无影响,在下列横线上填相应序号)
①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________
②烧杯和玻棒没有洗涤2-3次 ________
③稀释浓HCl时,没有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 ________
④配制的溶液装入洁净的但有少量蒸馏水的试剂瓶中 ________
⑤若定容时俯视,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________
19. (6分)在实验室中,下列实验中所选用的仪器或操作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用200mL量筒量取5.25mL稀H2SO4; B.用托盘天平称取11.7gNaCl晶体
C.用500mL容量瓶配制250mL0.2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少于试管容积的1/3
E.萃取分液时,先将上层液小心从上口倒出,再将下层液从下口流出
F.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放入液面以下,但不可触及瓶底或沸石
18.下列事实与胶体知识无关的是
A、明矾净水 B、血液透析
C、用石膏使豆浆变成豆腐 D、粗盐的潮解
第Ⅱ卷(46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