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不在内质网上合成或加工的生物分子是
A.抗体 B.胆固醇 C.维生素D D.核酸
21.(1)下图为某细菌的生长曲线及A、B两种代谢产物积累曲线。
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A产物合成始于细菌生长曲线的 期,属于 代谢产物。
②B产物的积累量在细菌生长曲线的 期最大。
(2)绝大多数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25-37℃。为了探究培养温度对谷氨
酸棒状杆菌代谢产物(谷氨酸)合成量的影响,
设计如下实验。在实验中
有4处错误,分别标以①、②、③、④,请依次分析错误原因。
第一步:设定培养温度为
第二步:将菌种接种到灭菌后的
液体培养基中,分别在设定的温
度条件下
第三步:在 定时取样,分别测定谷氨酸合成量,记录结果并绘制曲线。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若在30℃培养条件下,谷氨酸合成量最大,则认为,
。
① 。
② 。
③ 。
④ 。
高三生物尖子生辅导(6)答案
1A 2B 3ABC 4B 5C 6D 7A 8D 9D 10C 11D 12D 13C 14C 15B
16A 17(1)核糖核苷酸 衣壳(2)逆转录酶(3)运载体 动物细胞融合诱导剂
18(1)异养需氧型 次级(2)对数 个体的形态 生理特性
(3)称菌体的湿重(称烘干后的重量)
19(1)A (2)[2]对数 (3)[3]稳定期 连续培养 (4)y=No·22t
(5)①R细菌产生了不利于M细菌生存的物质
②第二步:在甲培养基上接种R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细菌R
第三步:乙培养基上不接种R细菌作为对照,在这两个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相同且等量的M细菌
高三生物尖子生辅导(6)
1A 2B 3ABC 4B 5C 6D 7A 8D 9D 10C 11D 12D 13C 14C 15B
16A 17(1)核糖核苷酸 衣壳(2)逆转录酶(3)运载体 动物细胞融合诱导剂
18(1)异养需氧型 次级(2)对数 个体的形态 生理特性
(3)称菌体的湿重(称烘干后的重量)
19(1)A (2)[2]对数 (3)[3]稳定期 连续培养 (4)y=No·22i
(5)①R细菌产生了不利于M细菌生存的物质
②第二步:在甲培养基上接种R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细菌R
第三步:乙培养基上不接种R细菌作为对照,在这两个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相同且等量的M细菌
高三生物尖子生辅导(6)
1A 2B 3ABC 4B 5C 6D 7A 8D 9D 10C 11D 12D 13C 14C 15B
16A 17(1)核糖核苷酸 衣壳(2)逆转录酶(3)运载体 动物细胞融合诱导剂
18(1)异养需氧型 次级(2)对数 个体的形态 生理特性
(3)称菌体的湿重(称烘干后的重量)
19(1)A (2)[2]对数 (3)[3]稳定期 连续培养 (4)y=No·22i
(5)①R细菌产生了不利于M细菌生存的物质
②第二步:在甲培养基上接种R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细菌R
第三步:乙培养基上不接种R细菌作为对照,在这两个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相同且等量的M细菌
高三生物尖子生辅导(6)
1A 2B 3ABC 4B 5C 6D 7A 8D 9D 10C 11D 12D 13C 14C 15B
16A 17(1)核糖核苷酸 衣壳(2)逆转录酶(3)运载体 动物细胞融合诱导剂
18(1)异养需氧型 次级(2)对数 个体的形态 生理特性
(3)称菌体的湿重(称烘干后的重量)
19(1)A (2)[2]对数 (3)[3]稳定期 连续培养 (4)y=No·22i
(5)①R细菌产生了不利于M细菌生存的物质
②第二步:在甲培养基上接种R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细菌R
第三步:乙培养基上不接种R细菌作为对照,在这两个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相同且等量的M细菌
实验结果:甲培养基上的M细菌不能生长繁殖,乙培养基上的M细菌能正常生长繁殖
20 (1)冷却(降温或使温度控制在30℃一37℃)
(2)下降加碱(氨水)谷氨酸脱氢酶酶活性(反馈、负反馈)
(3)下降混入杂菌产生竞争,分解或吸收谷氨酸
21(1)①对数;次级②稳定
(2)①温度设定范围过窄 ②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细菌,不应密闭培养
③从调整期至衰亡期均有谷氨酸的合成,故取样时期有遗漏
④实验结果有局限性,合成谷氨酸的最适培养温度有可能高于30℃
实验结果:甲培养基上的M细菌不能生长繁殖,乙培养基上的M细菌能正常生长繁殖
20 (1)冷却(降温或使温度控制在30℃一37℃)
(2)下降加碱(氨水)谷氨酸脱氢酶酶活性(反馈、负反馈)
(3)下降混入杂菌产生竞争,分解或吸收谷氨酸
21(1)①对数;次级②稳定
(2)①温度设定范围过窄 ②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细菌,不应密闭培养
③从调整期至衰亡期均有谷氨酸的合成,故取样时期有遗漏
④实验结果有局限性,合成谷氨酸的最适培养温度有可能高于30℃
实验结果:甲培养基上的M细菌不能生长繁殖,乙培养基上的M细菌能正常生长繁殖
20 (1)冷却(降温或使温度控制在30℃一37℃)
(2)下降加碱(氨水)谷氨酸脱氢酶酶活性(反馈、负反馈)
(3)下降混入杂菌产生竞争,分解或吸收谷氨酸
21(1)①对数;次级②稳定
(2)①温度设定范围过窄 ②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细菌,不应密闭培养
③从调整期至衰亡期均有谷氨酸的合成,故取样时期有遗漏
④实验结果有局限性,合成谷氨酸的最适培养温度有可能高于30℃
实验结果:甲培养基上的M细菌不能生长繁殖,乙培养基上的M细菌能正常生长繁殖
20 (1)冷却(降温或使温度控制在30℃一37℃)
(2)下降加碱(氨水)谷氨酸脱氢酶酶活性(反馈、负反馈)
(3)下降混入杂菌产生竞争,分解或吸收谷氨酸
21(1)①对数;次级②稳定
(2)①温度设定范围过窄 ②谷氨酸棒状杆菌是好氧细菌,不应密闭培养
③从调整期至衰亡期均有谷氨酸的合成,故取样时期有遗漏
④实验结果有局限性,合成谷氨酸的最适培养温度有可能高于30℃
20.下图为谷氨酸发酵装置图。
(1)图中3.6处是发酵罐夹层中水的进出口,水在发酵罐夹层流动的作用是 。
(2)谷氨酸发酵液的pH应控制在7-8范围内。随着代谢产物的积累,
发酵液pH变化趋势是 ,控制办法是 。
发酵过程中,若谷氨酸积累过量,会抑制 的活性,导致合成途
径中断,这种代谢调节方式称为 调节。
(3)如果在4处通入空气,谷氨酸产量会 ,原因是 。
19.右图为细菌在含有一定培养基的容器中生长的曲线图。请回答:
(1)如果在“2”时期加入适合细菌生存但营养成分不同的培养基,细菌出现的变化是
A.分裂速度减慢,甚至几乎停止分裂
B.分裂速度加快,代谢活动加强
C.出现芽孢,可以产生大量次级代谢产物
D.代谢减慢,细胞内合成速度减慢
(2)若这种菌为致病菌,传染性最强的是[ ]_____期。
(3)代谢产物大量积累的时期是[ ] ,工业生产中,延长该时期的措施是
(4)假定该菌繁殖一代所需时间为30min,“1”期接种菌种数量为N0,请写出“2”期经t小时后菌体数量的表达式(菌体数用y表示): 。
(5)在混合培养R和M两种细菌的过程中发现在R细菌周围的M细菌生长繁殖受到抑制。把R细菌接种到专门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除去R细菌,用该培养基再培养M细菌,结果M细菌仍然不能生长和繁殖。
①R细菌周围的M细菌不能生长和繁殖的原因最可能是
②为验证该设想,进行如下实验,补充相关的实验步骤及结果:
第一步:取两个培养皿,按相同营养成分配制成甲、乙两种培养基。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在相同条件下,让甲、乙两个培养基上的细菌生长繁殖。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其高效性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使抗生素工业经久不衰。其中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具有划时代的煮义。
(1)青霉菌发酵产生青霉素。青霉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 ,青霉素是青霉菌的___代谢产物。
(2)在生产和科研中,常选用处于____期的青霉菌作为菌种或研究材料。因为此时的青霉菌代旺盛, 和 比较稳定。
(3)对青霉菌菌体生长情况的测定,取一定体积的发酵液,经离心分离、反复洗涤后,_____,再计算发酵罐中菌体的总重量。
17.艾滋病病毒有圆球形衣壳,其内有两条RNA,右图是艾滋病毒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组成4的单位是 ,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的是艾滋病病毒的___
(2)艾滋病病毒侵入人的机体后,主要侵染入人的淋巴细胞,在侵染过程中,在5的作用下,能形成DNA并整合到人体细胞的DNA分子中,可见5是 。
(3)病毒在基因工程中可用作 ,动物细胞工程中可用作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酵罐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代谢产物的形成都与pH有关
B.单细胞蛋白是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出来的
C.谷氨酸棒状秆菌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发酵才能得到谷氮酸(味精的主要成分)
D.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都对微生物进行定向改造
15.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各取10毫升酵母液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并用相同的方法于不同时间同步多次均匀取样,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将所得数据绘成曲线如下图,其中有两位同学的作图可能是错误的,他们是( )
A.甲与乙 B.乙与丙 C.丙与丁 D.甲与丁
14.由于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湖泊水体受到严重的有机物
污染,一段时间内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水中各类细菌相对数
量变化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a为厌氧型细菌,b为需氧型细菌,c为兼性厌氧型细菌
B.a为需氧型细菌,b为厌氧型细菌,c为兼性厌氧型细菌
C.a为厌氧型细菌,b为兼性厌氧型细菌,c为需氧型细菌
D.a为兼性厌氧型细菌,b为厌氧型细菌,c为需氧型细菌
13.与缩短调整期长短有关的因素中,最全的一组是 ( )
①用与菌种原培养基相同的培养基 ②用与菌种原培养基不相同的培养基
③稳定期获得的菌种 ④对数期获得的菌种 ⑤接种量减少 ⑥接种量加大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