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对绿色植物根尖细胞某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组成如下表,则该细胞器中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5.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浮液中分别加人a,b,c,d4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B.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增加
C.若c能抑制ATP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增加
D.若d能抑制[H]氧化成水,则使O2的消耗减少
4.将5块去皮的、并切成形状、体积相同的马铃薯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放置一段相同的时间后,测定五条马铃薯条的长度并作图。下图能代表实验结果的是(纵坐标表示马铃薯条的长度)
3.人体细胞中由A,T,U三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种类有
A.8种 B.6种 C.5种 D.4种
2.下列细胞中,不含有胸腺嘧啶和磷脂的是
A.细胞核、内质网 B.线粒体、中心体 C.叶绿体、液泡 D.核糖体、中心体
1.下列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界的统一性描述错误的是
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是大体相同的
B.组成生物体的生物大分子种类上有高度统一性
C.都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表达方式
D.都要利用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c、d、e和f用一生长素不能透过的薄玻璃片将胚芽鞘分割;琼脂下方的数字表示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IAA)的量]
请回答:
(1)图a和b说明:光 生长素的分解和生长素的向下运输。
(2)图c和d说明:胚芽鞘被玻璃片分隔成两半, 生长素向下运输和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数量。
(3)图e和f说明:单侧光照射 。
(4)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的结论:
。(2分)
39.(13分)在“学农”活动中,生物小组同学了解到一种有毒植物“博落迥”,农民常用其茎叶的浸出液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杀菌,防治秧苗病害,但是使用中常出现水稻发芽率降低的现象。同学们经调查后发现,农民所使用的“博落迥”浸出液浓度约为每100ml水中含有3-7g“博落迥”茎叶干重。他们推测,水稻发芽率降低的现象可能与使用的浸出液浓度有关。
课题名称:不同浓度“博落迥”浸出液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实验材料:晒干的“博落迥”茎叶、饱满无菌已经水浸泡一天的水稻种子500粒、培
养皿数套、大小烧杯数只、量筒、台秤、漏斗、纱布、吸管、吸水纸等。
实验步骤: 。
结果与讨论: 。
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一)实验步骤: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放在琼脂切块上,分别放在黑暗中和单侧光下(见下图)。
31.(9分)下面是细胞分裂的五个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若这些细胞来自同一个生物,该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图A、B、C含有的染色体组数分别为 。若该个体有两对等位基因(Aa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图D相对应的基因组成可能有 种。
(2)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本质有关的主要是细胞图 ,使子代细胞与亲代细胞遗传信息相同的过程与细胞图 有关。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 。
(3)在雄牛和雄蜂的个体发育中分别会出现与细胞图 、 类似的过程。
32.(8分)有两种罕见的家族遗传病,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一种先天代谢病称为黑尿病(A,a),病人的尿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变黑。另一种因缺少珐琅质而牙齿为棕色(B,b)。现有一家族遗传图谱。
(1)棕色牙齿是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性基因决定的。
(2)写出3号个体可能的基因型: ________ ____ 。7号个体基因型可能有_________种。
(3)若10号个体和14号个体结婚,生育一个棕色牙齿的女儿概率是_________。(2分)
(4)假设某地区人群中每10000人当中有1个黑尿病患者,每1000个男性中有3个棕色牙齿。若10号个体与该地一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棕色牙齿有黑尿病的孩子的概率 __ _。(2分)
33.(6分)近几年来,各国屡次报道生物入侵破坏生物多样性和当地生态平衡的事例。薇甘菊原产生南美洲,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海南岛开始发现,内伶仃岛1996年开始受到薇甘菊的肆虐,一束束薇甘菊藤蔓交织成网,将其他植物覆盖绞杀致死,岛上25%的面积被其侵占,树林变为草地,猕猴等珍稀动物因缺乏食物而濒于灭绝。
(1)薇甘菊进入内伶仃岛内,其种群数量呈_______曲线增长,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生物具有的___________特性,从生态学观点看其生活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
(2)薇甘菊对内伶仃岛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表现在______ __,______ _____等方面。
(3)你认为可采取什么样的防治办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8分)人体内激素分泌量过多或不足都会对机体有害,体内有一系列机制维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对稳定。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激素A是 。
(2)当体内缺乏 元素时,将导致激素C的合成受阻。
(3)人遭遇危险而情绪紧张时,血液中激素C的含量将会 ,这是由于激素A,B的含量
所致。这种生理过程是由 共同调节的。
(4)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B含量的变化趋势 ,这是一种反馈调节机制。
(5)某孕妇在怀孕期间食物中缺乏激素C,则导致其所生育的孩子最可能患 。由此说明激素C有 的作用。
35.(5分)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其主要原因是流出的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后成为 ,进而使T淋巴细胞活化,同时使B淋巴细胞致敏,随后由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促进致敏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 _和 ,产生的 将攻击另一只眼球组织。由此引起的眼疾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 病。
36.(9分)白血病又名血癌,是一种高死亡率的疾病,在我国的发病几率为2.76×105。在儿童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中,白血病居第一位。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而引起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它不仅影响骨髓及整个造血系统,还侵犯身体其他器官。目前能根治白血病的惟一方法就是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是近几年来治疗白血病的一项突破性技术。在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案中,患者只需接受大剂量的化疗与全身放疗,将骨髓内的病变造血细胞摧残,然后移植正常干细胞完全替代病人原有的病变骨髓,即可重建造血与免疫机能,这被称为造血干细胞移植。
干细胞研究是与基因工程并列为生命科学两大热点之一,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干细胞移植已成为许多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除了可以根治白血病以外,还能治疗其他血液病,如再生性障碍性贫血、淋巴系统恶性肿瘤、遗传性免疫缺陷症等。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目前治疗白血病的首选方法是_________。但没有亲缘关系的骨髓中其配型相结合的仅有万分之一,在同胞兄弟姐妹中也仅有25%的概率,试简述其原因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为了避免器官移植时的异体排斥反应,医院建议保留婴儿的脐带血,以便必要时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需要经历细胞的 和 过程。成熟红细胞失去全能性的原因是 。
(3)接受骨髓捐献者的血型可能发生改变吗?试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病人恢复健康后,所生的女子血型也会随之改变吗?试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白血病不再是不治之症,可以通过___________彻底治疗。
37.(17分)如图为生物体中有关物质转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过程a、b进行的场所分别是 和 。此两过程的总反应式 。
(2).过程c进行的场所是 ,此过程的生理意义是 。高等生物进行c过程的主要方式是 (从“①”“②”“③”中选出),其反应式为 。
(3).植物长期遭水淹会中毒死亡,引起中毒的物质是 ,这种物质是由上述的
反应 引起的,反应式可表示为 。
(4).引起人体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的物质是 ,它是由上述反应中的反应 引起的,反应式为 ,该产物将 (“会”“不会”)引起人体血液pH发生明显改变,其机理是 。生物细胞内发生②或③取决于 。
(5).严重贫血的病人可能会出现( )
A.丙酮酸中毒 B.尿素中毒 C.乳酸中毒 D.CO2中毒
38.(5分)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为此,有人做了下述实验:
30.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解者将动物遗体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硝化细菌利用
B.如果以信使RNA为模板,通过逆转录,就可以获得目的的基因的一条链
C.若信使RNA分子的碱基数为300,则相应基因至少含碱基数量为600
D.用斐林试剂检验某植物组织样液,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说明该样液中一定含有葡萄糖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