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1)bbTT、bbTt (2分) 3(2分)
(2)BBTT(2分) BbTt(2分)
(3)三种(2分) 雌雄同株:雌株:雄株==9:4:3(2分)
(4)(6分)选择bbTt做父本,bbtt做母本(1分)
亲本 bbTt(♂) ╳ bbtt(♀)
↓ ↓
配子 bT bt bt
子代 bbTt (♂) bbtt (♀)
比例 1 : 1
选择bbTt、bbtt基因型个体做亲本后代中只含雌株和雄株且比例相等
遗传专练(七)1、(1)复制 转录 细胞分裂间期 细胞核
(2)CAT GUA (3)常 隐 (4)BB或Bb 1/8 BB
(5)不会,因为翻译形成的氨基酸没有变,所以生物性状不变
2.(1)黄色与绿色比为3:1,圆粒与皱粒比为1:1。
(2)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单独分析每一对基因的传递情况,子代分离比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Yy×Yy,子代为1:1时,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这样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表现型则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
(3)1/4,因为Yy×Yy的子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1/2,Rr×rr的子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1/2,两对基因同时分析时,子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为1/2×1/2=1/4。
(4)没有道理,如果将F1的黄色圆粒自交,则后代的圆粒与皱粒比应该是3:1,符合孟德尔的分离比。
(5)黄圆×绿圆、黄圆×绿皱、绿圆×绿皱可以产生绿色圆粒,绿圆×绿皱产生绿圆的概率为1/2,将F1的绿色圆粒豌豆自交,淘汰绿色皱粒豌豆,联系进行选择直到不发生分离时为止。
遗传专练(六)1、(2)①基因分离(2分) ②(10分)(注:本实验设计是一个开放题,只要方法正确,结果与结论相对应即可得分,否则不得分。)
步骤 |
|
子代果实性状 |
太空椒的基因型 |
||
第1步 |
大果实太空甜椒○(2分) |
出现性状分离 (有大果实和小果实) |
Dd(1分) |
||
全部为大果实 |
DD或dd(1分) |
||||
第2步 |
纯种小果实普通甜椒 ×大果实太空甜椒(2分) |
全部为大果实 |
DD(2分) |
||
全部为小果实 |
dd(2分) |
③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2分)
④红∶绿=1∶O(2分) 厚∶薄=3∶1(2分)(注:只有比例,没有性状不得分)
2.答案:该设计方案有缺陷,假设应有4种,
即若为假设(1),即双亲都是隐性短尾基因的携带者,
则Aa(正常尾)×aa(短尾)→Aa(正常尾)+ aa(短尾),
若为假设(2),即短尾的雄鼠为隐性突变,
则AA(正常尾) × aa(短尾)→Aa(正常尾);
若为假设(3),即短尾的雄鼠为显性突变,且短尾的雄鼠为显性纯合子AA,
则aa(正常尾)×AA(短尾)→Aa(短尾);
若为假设(4),即短尾的雄鼠为显性突变,且短尾的雄鼠为杂合子Aa,
则aa(正常尾)×Aa(短尾)→Aa(短尾)+ aa(正常尾)。
可见,原实验方案不能区分假设(1)和假设(4)。
补充操作如下:
将该短尾的雄鼠与短尾的雌鼠交配
① 若子代全为短尾鼠;证明双亲都是隐性短尾基因的携带者。
若子代出现正常鼠及短尾鼠,证明为短尾的雄鼠为显性突变,且短尾的雄鼠为杂合子Aa。
遗传专练(五)1、、(7分)(1)ATP、酶、核糖体、tRNA等(答对三个算正确)(2分) (2)以多聚U为模板合成的多肽只含一种氨基酸(2分 )(3)1 2 (4) 64
2、
(3)1:1 杂合体 (4)A,a(或A和a) 不能 在减数分裂中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所以不能形成正常种子
遗传专练(四)1、(1)解旋 更高 (2)32 6200
(3)PCR技术以DNA的两条单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转录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合成RNA;PCR技术的原料为脱氧核苷酸,转录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二者反应时的催化酶不同;反应场所不同(或其它合理答案。2分)
2、(1)能(2分)
理由:如果栗色为隐性,则这匹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白色母马的基因型为BB、Bb,那么后代小马的基因型为Bb和bb,即既有白色的也有栗色的。如果栗色为显性,则这匹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或Bb,白色母马的基因型均为bb,那么后代小马的基因型为Bb全为栗色,(或Bb和bb,栗色和白色均有)。综上所述,只有在栗色公马为显性纯合体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后代小马毛色全为栗色的杂交结果。故若后代毛色均为栗色,则可判断栗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8分)
(2)不能(2分)
杂交方案:从马群中随机选择多对栗色公马与栗色母马杂交(栗色×栗色)。如果后代出现
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栗色马,则白色为显性,栗色为隐性。
(其它答案合理亦可给分)(8分)
遗传专练(三)1、、(1)64、61 (2)核糖体、氨基酸、tRNA 、ATP、酶
(3)①1、②2
2.⑴隐性
⑵同意第二种
遗传图解:
文字说明:采用正交和反交,不论为胚发育提供营养的母本是巨胚(gege)还是正常胚(GeGe),F1基因型为Gege,都表现为正常胚,说明第二种观点正确。(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⑶杂交育种
遗传专练(二)1、(1)细胞个数 DNA分子 染色体 染色单体 (2)B
(3)AB C CD(缺一不得分)
2、在一兔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出一头矮生小兔。矮生性状的出现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A正常基因发生显性突变;B正常基因发生隐性突变;C属不遗传变异;D由“携带者”双亲遗传而来;E双亲一方为“携带者”另一方生殖细胞发生了隐性突变。下表四组数据分别是假设的4种杂交实验结果。请在表中填出可能的鉴定结论:
杂交亲代 |
矮兔×亲代兔 |
矮兔×纯种正常兔 |
鉴定结论 |
|||
杂交子代 |
矮兔 |
正常兔 |
矮兔 |
正常兔 |
||
① |
6 |
6 |
10 |
11 |
|
|
② |
6 |
6 |
0 |
20 |
|
|
③ |
0 |
10 |
0 |
20 |
|
|
④ |
11 |
0 |
20 |
0 |
|
|
遗传专练(一)1、(1)染色体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分离各成为一条染色体,并向细胞两极移动,染色体数目加倍 单倍体 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2)染色体的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位置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 0
(3)卵细胞或极体 3
1、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18 分)为丰富植物育种的种质资源材料,利用钴 60 的γ射线辐射植物种子筛选出不 同性状的突变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1)钴60 的γ辐射用于育种的方法属于 育种。
(2)从突变材料中选出高产植株,为培育高产、优质、抗盐新品种,利用该植株进行的部分杂交实验如下:
① 控制高产、优质性状的从因位于 对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联会期 (能、不能)配对。② 抗盐性状属于 遗传。
(3)从突变植株中还获得了显性高蛋自植株(纯合子),为验正该性状是否有望一对基因控制,请参与实验设汁并完善实验方案:
① 步骤 l :选择 和 杂交。
预期结果 。
② 步骤 2 : 。
预期结果 。
③ 观察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如果 与 相符,可证明该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
2、已知桑蚕属于ZW性别决定类型,将一只突变型桑蚕(雄性)与一只野生型桑蚕(雌性)交配,得到的F1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 2﹕1,且雄性与雌个体数之比也为2﹕1。这一结果显示,有可能某种配子或某种基因型的个体是致死的,请写出相关遗传学图解,并加以必要的说明(涉及的基因用B、b表示)。
遗传专练(十四)
1、(2006年普通高考全国卷Ⅱ理科综合)(22分)玉米子粒的胚乳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今有两种基因型纯合的玉米子粒,其表现型为:黄色非糯、白色糯。
⑴请用以上两种玉米子粒作为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4种子粒,表现型分别为黄色非糯、黄色糯、白色非糯、白色糯,比例接近1:1:1:1(用遗传图解回答)。若亲本不变,要获得上述4种子粒,但比例接近9:3:3:1,则这个杂交试验与前一个杂交试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用文字回答)
⑵如果上述白色糯玉米不抗某种除草剂,纯合黄色非糯玉米抗该除草剂,其抗性基因位于叶绿体DNA上,那么,如何用这两种玉米 亲本通过杂交试验获得抗该除草剂的白色糯玉米?
⑶现有多株白色糯玉米,对其花粉进行射线处理后,在进行自交。另一些白色糯玉米植株,花粉不经射线处理,进行自交。结果,前者出现黄色糯子粒,后者全部结白色糯子粒。由此可推测,黄色子粒的出现是基因发生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其实质是射线诱发_______________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⑷在适宜时期,取基因型杂合黄色非糯植株(体细胞染色体为20条)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对获得的幼苗用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其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__,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子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____________(一致、不一致),在植株群体中表现_______________(一致、不一致)。
⑸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上述玉米的品质时,选用大豆种子贮藏蛋白基因为目的基因。该目的基因与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粒组装成为重组DNA分子时,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连接酶。为便于筛选获得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所用的质粒通常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目的基因导入离体的玉米体细胞后,需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才能获得具有目的基因的玉米植株。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