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下列气体中,均属于大气污染物的一组是( ) A.CO、SO2、NO2 B.N2、O2、CO2 C.H2、N2、SO2 D.CO、CO2、SO2
32.大气压强对许多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有着重要影响。
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氨气应使用__________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_______ 做干燥剂。
(3)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只提供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已知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时,当溶液中盐酸浓度降为4mol·L-1时即不再有Cl2产生。常用浓盐酸浓度为12mol·L-1。实验中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时,消耗浓盐酸的体积(ml)与MnO2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根据上述信息分析回答:
(1)用8.7gMnO2与100mL浓盐酸反应可产生Cl2多少mL(标准状况)?
某同学最终只收集到2000mLCl2(标准状况),若装置的气密性没有问题,则可能的原因是
。
(2)由题中信息计算将8.7gMnO2完全消耗,需浓盐酸的体积为多少?
(3)而实际实验中消耗盐酸的体积为 mL,可能原因是:
30.在标准状况下,把体积为V L的氯气通入300mL 1mol/L的KI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灼烧,得到31.5g残渣。试计算:
(1)通入氯气的体积为多少升?
(2)生成KCl的质量为多少克?
29.2003年4月重庆市天原化工总厂发生了严重的氯气汇漏和爆炸事故,在此次事故中有9人死亡,3人受伤,15万人紧急疏散。根据你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氯气为黄绿色气体,有强烈的
气味,氯气发生泄漏后政府立即组织周围的群众紧急疏散,这是由于氯气
(2)事故发生后消防官兵迅速赶到现场,不断地向漏气罐周围喷射水幕,这样做的目的是 ;此外他们还采用了用铁管将末泄漏的氯气引到附近的嘉陵江边的水池中,同时注入碱水,这样做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假设你一旦遇上氯气泄漏的事件,你应该如何自救,保护自己。
28.已知:Ca(ClO)2+4HCl(浓)=CaCl2+2H2O+2Cl2,若反应后产生氯气2.24L(标准状况),则消耗Ca(ClO)2的物质的量为 ,被氧化的Cl-为 mol,反应时电子转移的总数为 个。
27.把盛有48mLNO和NO2的混合气体倒立于水中(保持同温同压),液面稳定后,容器内气体体积变为24mL,则:
(1)原混合气体中,NO是_____mL,NO2是_____mL。
(2)若在剩余的24mL气体中通入6mLO2,液面稳定后,容器内剩余气体是_____,体积为____mL。
(3)若在剩余的24mL气体中通入24mLO2,液面稳定后,容器内剩余气体是______,体积为_____mL。
(4)若在剩余的24mL气体中通入_____mLO2,充分反应后,容器内剩余4mL气体。
26.把烧红了的铂丝插入盛有浓氨水的锥形瓶中,可观察到下列现象:①液面上的铂丝保持红热,②瓶内有红棕色气体产生,③有时瓶口有白烟出现,请用必要的文字和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解释上述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如图所示,试管中集满干燥的氯气,胶头滴管中装有供反应的足量浓氨水。滴入浓氨水,开始时试管内发生的反应有氧化还原反应:NH3 + Cl2 → N2
+ HCl并产生红光和红烟。
请根据以上反应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标志反应全部完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完毕后,将试管浸入水中并倒立着试管,取下滴管,有水进入试管。在室温时,进入试管内的水约占试管容积的______。
(3)反应中生成的白烟是_______。
(4)写出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硫通常是一种淡黄色晶体。有橙色、无色、红棕色三种颜色的硫蒸气,它们都是硫的单质,但每个分子中硫原子的个数不同,可用Sx表示。对三种蒸气测定结果是
(1)橙色蒸气密度折算到标准状况后是11.34g/L,则它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2)红橙色蒸气的质量是相同状况时同体积空气的6.62倍,则它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3)无色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64,则它的化学式是____ ______.
此事实说明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